每一个爱孩子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彬彬有礼,落落大方,能有礼有节去和别人沟通交往。那怎么才能让自己的孩子成长为这样的人呢?我想从传统礼仪教育和沟通能力培养两方面说说我的想法,和大家分享。
孩子懂礼仪比懂礼貌更重要
中国自古以来被称为“礼义之邦”。
1、无称呼不开口。
幼学礼仪,先从孩子开口和别人说话开始。称呼是孩子分析定位人际关系的开始。
2、爱说“请”,常“道谢”
懂得感恩的孩子更容易获得别人的尊重和帮助。
3、长幼尊卑,是最基本的礼仪。
孩子理解长幼尊卑,不管是在学校时期还是在进入社会都是有益无害的。
学习传统礼仪,一方面可以培养孩子言谈举止,这样的孩子更受人欢迎。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孩子的尊重心、恭敬、感恩之心,让孩子更能适应环境。
沟通能力很重要,但是“不会说话”的孩子不一定沟通能力差
沟通能力包含表达能力、争辩能力、倾听能力和设计能力(形象设计、动作设计、环境设计)。
表面来看,沟通能力就是一种能说会道的能力,实际上它包含了一个从外在形象到言谈举止等的行为能力。 培养一个具有良好沟通能力的宝宝,是养成孩子自信开朗的关键。
培养孩子语言能力是孩子接受一切教育的基础,要帮助孩子“学会沟通”。很多父母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有时候,孩子说一件事情表达不清楚的时候,父母总是打断孩子表达,然后提醒孩子想好了再说,不要老是东拉西扯的。对于刚学会说话不久的孩子,这样的打断,让孩子不知道如何用语言表达意思。
父母学会了倾听也是在教会宝宝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宝宝学会了倾听也是在提高沟通能力。
孩子不愿意和别人打招呼,不能笼统的认为孩子怕生害羞;孩子不愿意和人打招呼也不能一味的认为孩子没礼貌。有个做销售的朋友因为工作需要现在还在学习人际交往和沟通。培养孩子懂礼仪,擅沟通的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
对孩子从尊重和宽容开始,每天点点滴滴,父母以一个倾听者的身份培养自己”小话痨“的表达能力,从而养成孩子的自信,从根本上让孩子不害羞,不怕生,做个落落大方的乖宝宝。
俗话说,“孩子就是父母的影子”,“身教大于言传”,想要孩子有礼貌,和人打招呼,作为父母的我们,就要从自身做起!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U9t2r3IBfGB4SiUw6e-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