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喜欢读书,多半是因为父母。
一般说来,小孩子心思简单,行为容易受影响,学习模仿能力也非常强。父母喜欢读书,在家里无时无刻都想读书,那么孩子在家里也会模仿大人爱上读书、喜欢读书。
然而,孩子的天性是喜欢玩,而不是喜欢读书。
所以在现实生活中,都是“别人家的孩子”喜欢读书,而自己家的“熊孩子”,就是你关在家里、提着棍棒,也是万万不肯多看书本一眼的。最后就演变成这样,父母不得不监督甚至是监视孩子读书,而孩子却千方百计地逃避甚至抵触读书。
其实,读书是一种习惯,父母培养孩子读书,不能太着急。
首先,家里要有读书的氛围。
书籍的摆放要合理,还要方便取放,不能说想要读一本书还要踩着凳子、冒着危险才能取到,如果读书的步骤太麻烦,我想大多数人都不会喜欢读书。
其次,培养孩子读书,要遵循他的兴趣爱好。
孩子在学校也会读书,但是这种读书,处于老师和课堂的约束,即便是成绩优异的孩子,也不一定是真正地喜欢读书。而学校以外的书房、书店,才是读书更为愉悦和适合的场所。
父母可以带着孩子,让他自己选择一本喜欢的书,陪他一起阅读,和孩子一起体味书中的喜怒哀乐和人生故事,在享受阅读的过程中喜欢读书。
最后,让孩子轻松愉悦地读书。
有些父母在孩子读书的时候,不但规定时间,还限制地点,美其名曰要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可是读书,原本是一件很情绪化的事情,就好像唱歌、画画,不但很有趣味,本身也是一种享受。但是如果在规则要求下,每天要固定时间、固定地点的唱歌、画画,那么美好的艺术享受,也就变成了令人烦躁、厌恶的精神负担。
因此,父母想要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自然是好事,但是千万不要让孩子觉得读书是一件不得不完成的任务,要是不完成的话,父母会不高兴,自己也会受到惩罚。那么这样的教育方式,永远不可能让孩子真正喜欢上读书。
还有些父母,虽然没有对孩子读书做时间和地点上的限制,让孩子想读多久就读多久,想在哪里读就在哪里读;但却会在孩子读完书以后,追问人物、情节和哲理等各种问题,试图对孩子的读书效果进行考查,看看孩子通过读书懂得了什么道理,掌握了什么知识。甚至有的父母会要求孩子在读完书以后写读后感,这都不是恰当的教育方式。
对于孩子来说,课外读书最好不要带目的性。
因为孩子的读书启蒙,或者说早期阅读,并不是为了让孩子背诵识字,而只是为了让孩子爱上阅读,进而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如果父母鼓励孩子读书,却总是会问他一大堆问题,那么孩子会很难享受到阅读带给自己的兴趣。反而会因为需要不断记忆思考而造成更大的压力和负担,导致孩子不但没有喜欢上阅读,甚至看到书本就头疼,想到读书就厌烦,又何谈兴趣培养呢?
总之,想要孩子多读书、爱读书,父母就要给孩子营造读书的氛围,让孩子享受读书,而不能操之过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