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健美的风向标变了吗?克里斯夺冠看似意料之外,实则情理之中

2019-09-16   中国健体那些事儿

今年的拉斯维加斯奥赛中“前年老二”克里斯首次逆袭获得了古典健美组冠军,而在过去两年蝉联古典亚军的布瑞恩卫冕失败。这样的成绩在公布时就引起了现场选手包括布瑞恩本人的惊讶,很多观众也没有预料到这样的结果。

从备赛状态和舞台展示来看,布瑞恩的表现都无可挑剔,今年的裁判出于何种目的,让状态并未到达巅峰的克里斯成为“古典之王”?

看似意料之外的结局,其实也在情理之中。以下内容或许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次赛事的结果。

第一点:赛事标准。

往期文章中,我们介绍过古典组、传统组和健体组的区别。当时谈到了古典组的设立是2016年,截止到今年刚好举办了四届。第一届古典组冠军是老将丹尼,第二三届冠军都是布瑞恩,如果按照传统健美的经验来看,今年古典组冠军还是布瑞恩更合适。

古典健美和传统健美不同:

传统健美的标准已经非常明确了,选手们都在朝着巨大化的方向发展,这种趋势已经不可阻挡,观众们也习以为常。传统健美只拥有固定的受众,大多数普通人不能够理解那样庞大的身躯。为了竞技选择将药物和高强度训练引入比赛,这样的奥赛一是不够美,二是不够健康。

可今天的古典健美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看似是不断成熟,实际上有自己的考虑。举办赛事需要盈利需要更多观众的喜爱,他们需要借助古典健美的模式来培养一个能够比肩乃至超越阿诺德施瓦辛格的存在。

这个人将重新树立古典审美的标准,他的存在需要满足绝大多数民众观念中对于奥赛冠军的想象:高大威猛、线条流畅、阳刚帅气。如此才能收获更多民众对于这项赛事的关注,才能号召更多的选手争先恐后投入到这项比赛当中。

第二点:选手潜力。

从这张现场图来看,古典组前五名中除了克里斯之外,大家的身高基本相差不大。

身高优势意味着更多的发展可能。

我们拿手臂举个例子:如果两个人的手臂肌肉量相同,手臂短的人势必要比手臂长的人看上去肌肉更饱满,手臂长的人需要增加更多的肌肉量才能让视觉效果达到一样的水平。

当然这只是以小见大的说法,并不完全严谨,我想论述的是骨架和身高有优势的选手在健美运动中需要更饱满充实的肉量才能呈现出更好的视觉效果,这是劣势;但优势在于躯干长度可以在视觉上让腰腹更细。

和克里斯一样被看好的另外一位选手,荷兰的卫斯理,同样是高个子大骨架,这样的健美选手比个子低的选手肉量需求更高,但肌肉成长的空间更大,也许竞争者只能是小缝小补乃至维持现有水平,但他们却能做到每一年都有所进步。

这是裁判们期待看到的事情。今年古典组、健体组新晋冠军都在身高上优势巨大,也许这是评判标准的另一个风向标:鼓励多元化发展的选手加入比赛,甄选出潜力巨大的种子,经过一轮大洗牌之后才能角逐出最后的冠军。

身高优势符合普通民众的传统观念。

高大的男生就是更容易和力量、安全感产生联系,而且身高带来的优势包括四肢相对偏长,这样身形的整体观感更加舒展,肌肉的视觉延展度更饱满;相对偏矮的选手受制于骨架水平,哪怕肌肉再发达、比例再协调,和高大的选手站在一起都会显得劣势。施瓦辛格和弗朗格的对比足以说明这一点。

我们试想一下,如果一位古典健美选手的肉量比传统健美的巨兽逊色一些,但是他纤细的腰部可以随时展现真空腹,身体符合黄金分割比例,举手投足间宛如古希腊雕塑,这样的形体是不是更有美感?

第三点:商业价值。

布瑞恩和克里斯都属于天赋奇佳,后天突出的全能型选手,但克里斯从2017年参赛开始就拥有大量拥趸,甚至2017年首秀之后作为亚军和两位冠军菲尔西斯、刘易斯一起拍摄杂志封面,由此可见其影响力。

粉丝群体庞大、赞助商不断,克里斯通过社交媒体和商业运作让自己成为这个时代下最受欢迎的健美男神,这位加拿大选手的出现给古典健美注入了新的血液,从奥赛主办方和观众群体的角度来看,克里斯都是古典健美最好的名片。

考虑到他未来发展潜力的巨大,同时参考他在社交媒体传播和商业价值上的优势,今年古典奥赛的结果其实可以理解。

而且在2019奥赛现场有一个小细节:古典健美最后的自由造型展示,克里斯主动帮助中国健美选手陈康调整舞台造型,好人缘可见一斑。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舞台没有绝对的公平。

以上就是从赛事标准、选手潜力和商业价值方面做出的一些解读,仅代表笔者的个人观点。

人性也好、资本也罢,今年的奥赛已然尘埃落定。不考虑那些盘根错节的因素,引导大众重新审视古典艺术之美,才是健美和健体理应做出的最终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