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编:KIKI哦咿呀
技术支持:北京东方黄埔白酒技术研究院
说到喝酒大多数酒友都会选择白酒或者啤酒甚至是红酒,很少有人会提及黄酒,其实黄酒属于酿造酒,是世界三大古酒之一。自古人开始会用粮食酿酒至唐宋时期,中国史书、诗书记载的其实都是黄酒,因为现在业内比较公认的说法是,在唐末才出现蒸馏器,元朝才出现蒸馏酒,也就是现在我们说的白酒。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为什么在白酒发展一片大好的情境下,黄酒会日益落末。
白酒的发展
正如上面所说,白酒其实是在元朝的时候才出现的白酒,随着元代蒸熘术的普及,中国开始出现高度酒。
但因为其不符合古代主流酒的审美标准和蒸馏工艺的落后,一直被称为臭酒,在很长一段时间未能真正意义上普及。《本草纲目》中甚至认为臭酒主要功效是药效,有大毒,喝的太多容易黑肠腐胃。(时珍曰︰烧酒,纯阳毒物也。
因为这种说法的盛行,所以白酒在元朝并不受大家待见,可能只是极少数民间小作坊的百姓会偶尔品尝,这种情况一直到了清代才得以改善。
为什么黄酒不能像白酒一样发展呢?
因为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我们的酒桌上面除了酒很重要之外菜与酒的匹配性同样很重要。
正如我们夏天撸串儿会想要冰冻啤酒、西方人喝葡萄酒有红酒配红肉、白酒配白肉的说法,不同的酒也有适合和不适合配的餐点。
啤酒配烧烤,还得是冰的,这是借啤酒去除烧烤的油腻感,当然国内流行的清啤,本来度数就不高,10度以下的酒,在很多地方都和软饮料感觉上是差不多的东西,再者啤酒利尿,喝了上个厕所就没了,中国人又好面子,干杯干杯,几轮过后,几瓶就走了。而且在有啤酒厂的城市,啤酒可能比可口可乐,甚至餐馆里的矿泉水还便宜,当然畅销。
白酒匹配酒桌度更高
白酒分多种香型,但是你会发现,上了酒桌,最受欢迎的是浓香型和酱香型。白酒相对来说也是便宜的,在家喝喝高粱烧,打一斤也要不了20块钱,却能喝很久。
上了档次的也不像红酒那样贵的没边。佐餐而饮,可以很好的清理口中前一道菜的残味和油腻感,又像很多知友提到的,能很快就有微酣的感觉。白酒还有个说法,好酒不上头。这个就和黄酒很不一样了。
黄酒上头,这就是个大问题,黄酒甘甜易入口,又因为多习惯喝热黄酒,酒气入血管很快人就醉了,中国人的酒桌,很多时候是有事要谈的,事没谈人醉了,那就浪费了一桌酒菜了。
黄酒味重,重到甚至可以做调料使用;品黄酒的老酒也更讲究不让菜抢了酒的本来味道,十几年成酿配个油爆大虾,那是糟蹋东西。所以黄酒多是就一些例如豆干,毛豆,茴香豆,毛蟹这样本身不会有油腻感的菜色实用。
前面有知友讲运输问题导致北方人不喝黄酒,其实我觉得反而是佐酒的菜里没油没盐,偏北方的食客才不太爱吃了的。
黄酒也不是完全被遗忘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江浙一带,黄酒其实并没有断过。既有自酿的,也有酒厂的。夏天喝啤酒多,冬天好多人家就喝坛装的黄酒,烫一下喝。现在很多人都在谈"黄酒复兴",会稽山、古越龙山等品牌也开始在全国推广,但总体比例还是低。
日本人也爱黄酒,这和黄酒能佐日本菜不无关系。
您对黄酒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