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位于昆仑河北岸的纳赤台清泉处在海拔3540米的高寒地区,但一年四季从不会封冻,泉水冷冽、清澈、透明,是昆仑山中第一个不冻泉。
与纳赤台清泉相距几百公里的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满坪镇清泉村也有一处泉眼,四季清澈、常年不干,在那个大多数人饱受干旱之苦的年代,养活了村里的百姓,“清泉村”之名由此得来。
2018年4月,曾在纳赤台水文站守望高原的水文人郭晓峰,被省水利厅派驻到民和县满坪镇清泉村任第一书记,引领这个因“清泉”得名的村子脱贫致富。两年来,郭晓峰如同一股“清泉”,滋润了群众心田。
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饭
惠民生
“清泉村”,有清泉、有青山,乍听起来像是个诗意的幽静小村。然而,处于浅脑山地区的清泉村,207户936人傍山而居,群众普遍文化素质不高,经济发展后劲不足,产业结构单一,26户贫困户居住分散,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村。
郭晓峰是清泉村的第二任第一书记,面临着当年年底就要整村脱贫的艰巨任务。于是,他把重点放在了“补短板、强弱项”。
很快掌握了情况的郭晓峰,开始依托“共建活动”,完善和规范了党建各项制度,并以高原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推动落实了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改善和扶贫产业发展。
饮水安全是山村的“老大难”问题。2017年,派驻单位省水利厅通过项目支持在清泉村修建了3座蓄水池以及排洪渠工程,不但清泉村家家通了自来水,还可满足满坪镇及周边村子的饮水供给。
2018年雨季,山体大面积滑坡影响了饮水管线,吃水再次成为村民的“难心事”,作为水利工程师的郭晓峰第一时间与镇政府、水管所积极协调,组织村两委现场考察,短时间内重新选择线路接通了入村饮水管线。
村里的贫困户都发展家庭小牧场,为了养殖发展更有空间,郭晓峰奔波协调,每户贫困户4.5万元的国际农发基金六盘山片区扶贫畜棚项目在清泉村落了地。同时,完成了6.7公里的道路硬化。
2018年底,清泉村摘掉了“贫困帽子”。
扶贫既要解燃眉之急,又要打长远基础。面对后续的巩固发展,郭晓峰思路明确。一方面继续激发贫困户自身发展动力,引导贫困户坚持“种养结合”扩大种植规模。另一方面通过“党建+合作社+贫困户”模式,通过外商、合作社流转土地、吸纳劳动力带动贫困户增收,并让合作社提供给贫困户药材茎叶加工成养殖饲料。目前,合作社种植药材420亩。
郭晓峰说,民和县旅游资源丰富,如果未来的清泉村能走进旅游圈,农户在家门口就可实现农产品销售。
深入田间地头向村民宣讲“一号文件”精神
暖民心
“爱人者,人恒爱之”。惠民实事一一落实,乡亲们对第一书记郭晓峰越发有了好感。
2018年8月,民和县遭遇特大暴雨,清泉村村委会因大量雨水浸灌,地基下陷。办公居住在村委会的郭晓峰挨家挨户查看情况,和村民抢通道路……
身上裹着泥巴、嘴唇干裂,看着连口水都顾不上喝的郭书记,低保兜底户王花花老人湿了眼角,她劝说郭晓峰搬到自己家来住。“怕打扰老人生活”郭晓峰和工作队队员住到了镇上安排的一间宿舍里。
村子离镇上很近,但持续的暴雨让郭晓峰无法踏实。王花花老两口过去痛失儿子,搬过去不仅可以作伴还可以更深入的掌握群众的想法和生产生活情况。深思熟虑后,郭晓峰把宿舍让给了队员,向镇上申请后搬进了王花花老人的家,并在自己所住的房门口挂上了“村务代办点”的简易牌子。
从此,一声“姨娘”将第一书记郭晓峰和“清泉村”紧紧地融在了一起。
那几日,自来水中断,为了让老人吃上干净水,跑去找水的郭晓峰连桶带人摔进了满是淤泥的河道里。
郭晓峰有一手好厨艺,有时间他就会从镇上买上蔬菜、水果,炒上红烧肉、做上蛋花汤、闷上大米饭,三口人围坐在一起吃饭,聊天。郭晓峰还主动帮老人喂羊、打扫院子。
“书记是城里来的,但他从不嫌弃,处处心疼着我们老百姓”郭晓峰的付出,“姨娘”全都看在了眼里。
扶贫工作担子重、任务多,村里的贫困户居住分散,从早跑到黑,只吃一顿饭、磨破脚是常有的事儿,但不管郭晓峰多晚回家,他屋子里的灯一直亮着,炉火也很旺。
有一次,郭晓峰加班到第二天早上六点,准备跑去开会时,“姨娘”拿来了一双布鞋,端来了一大碗热腾腾的“面条”,面条下面是五六个鸡蛋。
“那一刻,扶贫路上所有的苦和累都化作了幸福的泪水”郭晓峰说,他的幸福源自清泉村的“亲人”们也把他当成了自己的“亲人”。
为了不给两位老人增加负担,除了置办伙食,郭晓峰以“代买东西”为由隔三差五给老人“发红包”。
同吃、同住、同劳动,郭晓峰以“清泉人”自居,走在村头巷尾,道路、田地、人家,他甚至比村里人还要熟悉,帮忙拉架子车、秋收……“民有所呼,我有所应”,郭晓峰成为了“清泉”的一部分,也成为了乡亲们眼中“最可爱的人”。
和镇领导一同深入贫困户了解产业发展情况
纾民困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
郭晓峰从小在城市长大,但记忆深处是老家农村过去的穷困潦倒……扶贫路上,他深切的感知着农民的不易,心中满满的是“清泉”。
3月的一天,跟随满坪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张庆鸿走进了清泉村。
硬化的水泥路连接着村内主干道以及入户小道,人们已不再饮用的清泉水潺潺流淌,炊烟渐起,袅袅绕村,悠然地拂动着农庄里外的逸景祥和。
经幡飘扬、窗明几净,这是低保兜底户乔着么的家。“又来看我了……”被安排到保洁员岗位上的乔着么打扫完卫生刚回到家,她一边笑着,一边利索地从柜子里拿出了几个盘子,烤鸡、肉片、花卷,还有一串香蕉。但过去,这个家一贫如洗。
“说什么也要建起这房来”2018年暴雨过后,乔着么家的老屋成了危房,面对1.3万元的资金缺口,第一书记郭晓峰一边联系施工队,一边想方设法筹集资金,最终盖好了房屋。后来,又联系派驻单位和满坪镇党委政府,为这个家置办了柜子、沙发等家具。
“政策好、郭书记好,我现在有房住、有肉吃、有新衣服穿……”乔卓么说着便哈哈乐了起来,她的幸福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失去儿子、自己从地震中逃生时受伤,贫困户毛双登接连遭遇了打击,但他勤快老实,一心脱贫致富。见到毛双登时,他正在训马。他介绍说,一匹马前几天刚卖出去,赚的9000元钱又买了奶山羊回来。现在共养了6匹马、7头牛、16只奶山羊。
“现在一年能有5万多元的收入,最感谢的是第一书记郭晓峰”毛双登有些激动。
原来,去年毛双登养的9头待产的牛中毒流产,求助郭晓峰后,他第一时间联系兽医站全力救治后保住了大牛的命,后来又给争取救助款项和饲草料,毛双登的产业才得以继续发展。在今年疫情交通管制期间,饲草料中断,毛双登着急上火,郭晓峰知道后急忙联系了镇长张庆鸿进行协调,最终以“接力”的方式从甘肃买来了两吨多的饲料。
为了解决老百姓的困难,张庆鸿是郭晓峰找的最多的人。张庆鸿说,郭晓峰是一个勇于责任担当,敢碰敢干,一心为村子的发展谋思路、找出路的第一书记,是真正地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里,办实事、办好事的第一书记,是全镇优秀第一书记中的典型代表。
一心为民,方得人民爱戴。无暇照顾父母,无暇回应妻儿的支持。为了表达质朴的情感,贫困群众送来了锦旗,郭晓峰一边心疼他们浪费钱,一边领了心意挂在了墙上。
汇冰川溪流,集河流融水,纳雪山谷地。沱沱河平均海拔4600多米,气候恶劣,空气稀薄,被称为“生命的禁区”。郭晓峰曾在那里留下了坚实的“水文”脚印。在“清泉”,他的足迹同样遍布每个角落。他说,他要一如雪山冰川般坚韧,继续坚实地走好大山里的扶贫路……
第一书记郭晓峰帮助老人喂养牲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