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近年来,海东市持续推进水源地保护、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监管和水污染项目建设等工作,全力打好水污染治理攻坚战,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目前,湟水河出境断面民和桥IV水质达标率为100%;黄河出境断面大河家、大通河出境断面峡塘水质达到Ⅱ类。县级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的比例为100%,地下水点位考核水质保持稳定。
在县级饮用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方面,海东市已划定保护区范围的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共8个,其中地表水型水源地6个,地下水型水源地2个,已全部完成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改工作,26个“千吨万人”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改工作正在推进。在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方面,全市共有污水处理厂8座,设计污水处理能力14万吨/日,实际处理能力为9.5万吨/日,均能正常运行、在线数据有效传输,出水水质达到一级A标准。在工业集聚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方面,海东工业园区平西经济区、乐都工业园、互助土族自治县绿色产业园均已建成工业废水处理厂,解除平西经济区、乐都工业园涉水企业区域限批;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工业园废水处理厂建成并完成自验收。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方面,对已建成的24座分散式污水处理站进行技术改造,确保正常运行。申请专项资金实施17个村的农村污水管网建设项目,提高农村污水收集率。在污泥处理处置方面,去年8月,建成海东市平安区污泥处置中心项目,10月份进行调试运行。完成地下油罐防渗更新改造工作。在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方面,对148家养殖场“一场一策”分类推进整改,其中依法拆除125家,转产17家,正在拆除3家,待拆除3家。在水污染防治项目建设方面,乐都引胜沟流域治理项目已完成招投标,4月底开工建设;互助塘川河流域治理项目于3月27日开工建设;平安祁家川、化隆回族自治县巴燕河、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清水河等流域治理项目正在有序推进。
下一步,海东市生态环境局将结合各流域实际情况,及早编制项目方案,集中力量,抓好水生态修复与污染治理项目建设。同时坚持防治结合,增强生态系统循环能力,维护水生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