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尼坚:用执着和坚守换来一方平安

2020-05-04     青海新闻网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记者见到玛尼坚的时候正是“五一”假期期间,但他并没有休息,而是跟队友们抓紧时间在训练场上进行训练。在玛尼坚宿舍的写字台上整齐地摆放着厚厚的训练计划笔记本、专业救援书籍,以及一本本荣誉证书。这个入伍15年的80后,现任青海省消防救援总队西宁市支队西川南路消防救援站消防员,一级消防士消防救援衔。15年的消防青春,他始终牢记宗旨,爱岗敬业,刻苦钻研,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先后参加各种重大救援任务600余次,抢救遇险群众100余人,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获得优秀士兵2次、嘉奖12余次,并荣获青海省“最美家庭”、青海省人民政府授予的“抗震救灾模范”和原公安部消防局授予的“抗震救灾先进个人”荣誉称号。面对获得的荣誉,他对记者说:“这些荣誉不是我一个人的,是属于集体的。”

克服语言障碍努力钻研当尖兵

2005年玛尼坚初入军营,对于从小就梦想当兵入伍的他来说,对之后的部队生活充满了好奇和渴望。然而普通话成了他面对的第一道难题,普通话既不会说也听不懂,更不用说理解班长讲解的业务技能、队列动作的要领,但是他就是靠着骨子里的坚毅和不服输的劲头,从最基本的说话练起。为了克服语言障碍,他每天挤出时间学习普通话,遇到不懂的就虚心请教,每天对着录音机模仿发音,一字一句读报纸、一笔一画练写字,像小学生一样翻字典学习汉字成了他生活的写照。当别人呼呼大睡时,他则熬夜记录理论笔记、整理日记心得。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中队干部的帮助下,很快他的发音越来越标准了,还写出了一手漂亮的汉字。但是,他并没有就此满足,平日里仍然刻苦钻研业务理论知识,坚持不懈苦练本领。如今,他已成为言传身教、传授技能的总队战训示教队教员,也从当初说话都磕巴的“小八哥”变成了名副其实的“理论通”。

身挑重担赴汤蹈火为人民服务

玛尼坚始终把能打仗、打胜仗作为“决胜之匙”,用“高难度、高标准、高水平、高强度”严格要求自己,在每一次的灭火战斗和抢险救援中他总是冲锋在前,在最危险的地方完成一次又一次的任务。时间回到2010年4月,玉树地震发生后,玛尼坚第一个主动向中队党支部请缨参加抗震救灾,在抵达重灾区民族师范学校后,由于救援空间狭小只能用双手清理废墟,手指被裸露的钢筋划破,简单地包扎后又继续投入救援。经过12天的奋战,与战友共同营救被困人员6名、挖掘11名遇难者遗体,成功抢救价值167万余元的财产和14万元现金,以及2000余份被埋压的国家重要票据,保护了国家财产安全。

苦练技能比武竞赛显身手

“武艺练不精,不算合格兵”,这句话是玛尼坚时刻鞭策鼓励自己的座右铭。在练兵场上,瞄准定位,锁定训练标杆的奋斗目标,决心在训练上铸就过硬本领,用实际行动在岗位大练兵中展现超强的业务技能素质和理论知识功底。入职15年来,在消防总队和支队举行的各项比武活动中,以不怕苦、不怕累的拼搏精神投入训练和赛场,一次次获奖夺魁,多次为集体赢得了荣誉。2009年参加支队装备竞赛比武获得机动链锯开啤酒瓶个人项目第一名;2010年又随西宁支队代表队参加了全省打造消防铁军大比武,在个人负重登高救人项目中荣获第一名;2010年参加公安消防部队南方地区比武荣获第七名;2019年参加首届“火焰蓝”全国比武竞赛暨国际消防救援技术交流竞赛。

玛尼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发挥着一名党员应有的模范带头作用,无论是在日常学习、训练,还是在灭火抢险救灾的第一线,他始终牢记自己的职责使命,时刻冲锋在最危险的地方,将自己的青春年华无私地奉献给消防救援事业。15年的消防工作,15载的默默奉献,在保卫社会稳定、捍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征途上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用辛勤的汗水表达着对消防救援事业无限的忠诚与热爱,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奉献给高原消防事业,用执着和坚守换来了一方平安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erVW3nEBfGB4SiUws_WG.html









好兄弟,谢谢

2020-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