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各门功课复习到一定程度后,有些高三学生会产生一种莫名的厌倦情绪,不想再看复习材料了。与此同时,又觉得自己还有许多地方复习不到家,可是心里烦得很,精神困倦,想睡觉又睡不着。这是典型的高三复习“高原期现象”。面对高考复习的“高原期”,高三学生需要转变学习方法,突破瓶颈。
放好心态,劳逸结合
高考前的复习,范围广、容量大、时间长,缺乏新意,而且形式单调、枯燥。相当一部分学生很容易产生已经复习得“差不多了”的感觉,缺乏耐心,急于“求胜”,这时就很容易减弱学习动机,甚至产生烦躁厌倦的情绪。
高三学生需要保持平和的心态,树立充分的自信,始终相信自己的能力。不要因模拟成绩不理想就感到紧张焦虑甚至失眠,过早地否定自己的学习效果。要用合理的作息来保证自己身心的充分休息,越是紧要关头越不要乱方寸,一切按计划进行,并保持对计划的合理调整。那种挑灯夜战、加班加点的消耗战对学习是不利的。学习之余可以适当休息,合理使用大脑,听听轻音乐,看看电视,打打球,做点自己感兴趣的事,使脑筋得以调节。劳逸结才是正确的学习方式。
除了自身成绩优秀之外,还有一一种原因可能是导致学生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那就是临场发挥。众所周知,尽管现在的考试越来越全面,但是仍然无法做到面面俱到,所以学生的考试成绩还会与临场发挥有一定的关系,因为考试本身就有一定的偶然性。所以心态很重要,无论是在复习的时候还是考试的时候。
找对正确提分方向
高三学生一定要明确,现在正做着的题,一定不是考试的题目。而是要运用现在正做着的题目的解题思路与方法。因此,要把自己做过的每道题加以反思,总结一下自己的收获。要总结出:这是一道什么内容的题,用的是什么方法。做到知识成片,问题成串。高三学生一定要重视改错工作,做到错不再犯。如果能及时改错,那么错误就可能转变为财富,成为不再犯这种错误的预防针。但是,如果不能及时改错,这个错误就将形成一处隐患,一处“地雷”,迟早要惹祸。
在对以前知识的复习过程中,高三学生经常会遇到一些模糊的知识点,或不理解的题,对此,有些同学总是喜欢把这些问题攒着,然而,过了一段时间后,要么是已经忘了自己的疑惑点,需要从头再看一遍,导致浪费了大量时间,要么就是攒的太多,在再解决的时候遗漏某些问题造成漏洞。
刷题的正确打开方式
众所周知高三就是不停的刷题做卷子,但也不是一味的题海战术,是要讲究策略和方法的。
1.做题之前要“预习”
有些同学做题的时候,一会儿这个公式忘了,翻翻书,一会儿那个定理,想不起来了,再翻翻书,做了不到三十分钟的题,一半时间就在翻书。中间上个厕所喝口水什么的,学习效率低到极限了。所以做题之前,做好知识结构的融通,是为了确保做题速度和质量。
高中三年,甚至初中的有关知识,都需要在高三有一个系统构建的过程。只有通过回顾、思考和分析,才能对中学知识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尤其是针对一些相互交叉的综合类知识,一定要通过知识结构思考和具体题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找出考题的出题思路来,才能举一反三,提高答题效率。
2.做题要有选择,切忌刷“数量”
一直以来题海战术争议颇多,有的人说这是“笨办法,很浪费时间”,有的人则说:“对于不是天赋异禀的学生来说,这就是最好的办法。”
数量只是刷题的一个标准,主要还是刷题的质量,要把所学过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和整体化的过程,是在更高、更深的层次上认识事物,使所学的知识能连为一个整体,并从中去寻找知识之间的联系和演变及变化的规律,这才是高考复习的要义,而做题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3.选择合适的题刷
大家都知道,高三复习知识点多,时间很紧张,不能浪费每一分每一秒。所以刷题是要结合自身情况来选择所刷的题的,一二轮复习刷题册,三轮复习再刷卷子,大多数高三复习应该都是这样。而高三刷题,根据题型来刷效果是最好的,如果基础知识不好的另当别论,更要抓紧时间巩固基础。所以多数人选择练习册也应该根据这些条件来选,比如高考必刷题就很好,题量很大题型很全,习题目录是按照题型来分类的,分层集训。题目质量很高,都是模拟题和真题。总体难度偏中上,毕竟是高三复习了,选择的练习册难度不能低,不然题也刷的没意思。
另外就是错题,一定要准备错题本,错题看完答案后也一定要重做一遍,看懂了不代表会做了!相信很多同学都有过这种经历。要学会归纳错题,没错,像归纳知识点那样归纳,加深记忆。
总结
不论如何,高三的学习强度和难度会比高二有所上升,所以一时间适应不过来都很正常。最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规律,把自己的时间合理安排,就可以减少焦躁紧张的情绪。平常心对待每一次统练,因为现在的统练全是为了巩固知识点、查漏补缺的,抓住机会就可以逐步突破。所以完全不用紧张!其实我高三没有失眠过,我觉得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每天都很充实,没有时间想杂七杂八的东西。认真对待学业,有不会的一定要及时问老师和同学,彻底弄明白。高考并不可怕,希望你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