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有见到领居王姨了,昨天,在楼下碰见了她。老太太生了一场病,人的状态大不如从前,已经显出老态了。
王姨说,她已经搬到儿子那里去住了,现在年龄大了,还是得和儿子媳妇生活在一起。
看着王姨的背影,不禁感慨:曾经以为可以不靠任何人的老人,在岁月面前,也不得不承认自己老了!
王姨年轻时,人长得漂亮,工作能干要强。作为一名中学老师,她敬业爱岗,传道授业解惑,堪称一名优秀教师。
王姨养了两个儿子,大儿子已经定居国外,一年很少回来。小儿子留在大学教书,和母亲生活在一个城市。
王姨老伴身体不好,退休后没过几年,就撇下王姨一个人先走了。王姨闲不下来,退休后又去培训机构代课。一天虽然忙忙碌碌,但人很精神,经济上也收获不少。
看着小儿子年龄也不小了,王姨就给儿子买了一套三居室的大房子,关键是离她住的地方还不远。
虽说生活在同一个城市,可小儿子只有到了周末才去看母亲,平时都不见面。独立的母亲,她能接受这样的相处模式。
小儿子结婚那会儿,王姨还在外面代课。其实,她不是缺钱,而是需要用工作来占据空余时间。
也许有人会说,王姨不是一个贤妻良母。她的心思不在家里、也不在儿子身上。是的,她认为,孩子们长大了,各自都有自己的工作事业,不再需要她过多的介入和干涉。
王姨跟儿媳妇相处得也很好,不常见面,也就少了许多矛盾和摩擦
一年后,儿子告诉母亲,媳妇怀孕了,他们想回家吃饭。希望母亲能辞掉外面的代课,回归家庭。这样,母亲只需每天给他们做做饭,他们也能陪伴她,让她的生活不至于太孤单。
按理,这是一个很好的过渡期,是王姨与儿子媳妇建立良好关系的开始,也是为以后共同生活奠定基础。
然而,王姨拒绝了。她觉得一个人过惯了,每天代课占用的时间并不多,其余时间她是自由的。如果,儿子媳妇回家吃饭,她每天都要买菜做饭,还要收拾房间,这肯定比现在还要忙。
想来想去,王姨说自己每天在做健身理疗,时间上有些受限。如果他们每天回来吃饭,时间上可能就没有保证。
原以为母亲会一口答应,没想到母亲拒绝了,儿子有些失望。媳妇对婆婆也有点失望,她嘴上说没有关系。可心里还是不能理解:眼看着婆婆年龄越来越大,难道她就没有想过,等她老了、动不了的时候,谁来伺候她?她要依靠谁呢?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小孙子就要出生了。这期间,婆婆没给媳妇做过一顿好吃的。儿子以母亲需要安静不便打扰为由,就不再周末回去吃饭了。
母亲过得倒是自由自在,无牵无挂。闲来无事,与三五好友唱歌跳舞、拍照郊游,日子过得悠哉悠哉。
自儿子结婚,王姨去儿子家的次数屈指可数。媳妇生孩子的那几天,她买了东西算是看媳妇和孩子。
出院以后,媳妇住进了月子会所。待到孩子满月时,她这个婆婆才去看小孙子。
到了儿子家,才发现媳妇早已把自己的母亲接来了。儿子和丈母娘相处的很好,一口一个“妈”,叫的那么亲热、顺口,比起叫她这个“妈”来,还要自然。
王姨第一次发现,在儿子家里,自己成了客人,而亲家母倒像是主人:一会儿是孩子,一会儿是她女儿,忙前忙后,一刻也停不下来。让她这个婆婆反倒不知道做什么好了。
王姨想,既然有亲家母帮着带孩子,她也没必要去争。母亲和女儿相处,要比媳妇与婆婆相处容易的多,这样也好,她也落得个清闲。
就这样,王姨一直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她心里没有别人,只有她自己。
她不愿为孩子付出,不愿为儿子媳妇牺牲自己的时间,更没有主动提出与亲家母轮换着带孩子。
谁也不知道,明天和不测哪一个先到。一次,王姨站在凳子上拿东西,凳子滑倒,王姨摔到了地上。
刚开始,她以为自己把腰摔伤了,后来又发现腿也不能动了。她想爬到茶几跟前,那里有她的手机。只有几米的拒绝,王姨怎么也爬不到那里。
王姨静静地躺在地上,希望儿子能突然回来。不知过了多久,她突然醒来了。发现天已经暗下来了,才想起自己好像是上午摔倒的。
肚子有点饿了,她强忍着痛,一点点往前挪。必须拿到手机,她才有救。等她给儿子打通电话,儿子赶过来已经是晚上八点多了。
经诊断,王姨的髋关节摔坏了,需要手术置换髋关节。
出院后,王姨再也不想一个人生活了。她想搬过去,和儿子媳妇住在一起。
这种事情,想必放到谁身上,心里都不爽。当初,想要让她尽一点做婆婆的义务,在儿媳妇怀孕期间,给她们做做饭。可她怕麻烦,给推掉了。
如今,她觉得自己老了,一个人无法生活了,这才想起儿子媳妇来,谁心里能接受呢?
可儿子媳妇毕竟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又在大学里工作,自然不会把事情做绝。媳妇同意把婆婆接来一起住,只是得等到送走自己母亲以后。
通过这件事情,王姨算是彻底明白了,年轻时再要强,也得服老!
如今,想要和儿子媳妇生活在一起,就得考虑他们的感受,就要站在他们的角度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处理好婆媳关系。
只有媳妇开心了,儿子才能开心;只有儿子开心了,她才能开心;她开心了,家里才有欢声笑语!
#聊聊人生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