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种好习惯的养成,可以惠及孩子一生|别让不良习惯毁了孩子的未来
前几天,亲戚带孩子去省城参加完画展来家里做客。一个还没有上小学的孩子,被父母调教的彬彬有礼、落落大方,让人见了很是喜欢。
当小弟弟要抢他的玩具,他像大哥哥一样谦让;还主动给小弟弟讲故事、教他画画。仅仅半天功夫,小不点就像跟屁虫一样,缠着大哥哥陪他玩。
要放到别的小朋友身上,早就急眼了。可这个小男孩,不急不慢,很有耐心地给陪小弟弟摆积木、玩游戏。
见此情景,不由得夸奖起孩子,向他们讨教育儿经验。
亲戚只是淡淡地说:言传身教很重要,特别是好习惯的养成,要从小时候就开始培养。
对此,深以为然。一个好习惯的养成,真的可以惠及孩子一生。
亲密玩耍的小伙伴
1. 影响孩子一生的6个好习惯,你知道几个?
经常听到小区里阿姨们议论:谁家的女儿好懂事,小小年纪就知道帮父亲照顾妈妈,长大后一定错不了;谁家的孙子太顽劣了,霸道爱欺负人,将来还不知道要惹多少祸呢;某某的儿之才上中学,就知道利用假期参加社会实践,早一天接触社会,就能早一天成熟……
听着大家的议论,再看看身边这些孩子,还真是不一样。父母注重培养教育的孩子、与不注重培养教育的孩子,其性格特征和行为习惯,真是大相径庭。
正如人们常说:从小看大三岁至老。一个人的性格和品行,真的从小就能显露出来。
然而,有的家长会说:孩子还小,等他长大就懂事了。其实他们也知道孩子有些行为是不对的,需要及时纠正。只是这些家下不了狠心,不想下功夫管教,就任其发展。直到有一天,连家长自己也无法容忍时,再想要管教,已为时晚已。
孩子错过了最佳教育年龄,就像一颗小树苗,在最初阶段,你完全可以引导他们按照你的意愿生长;而当他们长到足够大时,想要再纠正就困难多了。
教育家叶圣陶说: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而家长往往忽略了孩子习惯的早期培养。事实上,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要努力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也说: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下面就来一起看看是哪6种习惯: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参与家务劳动,培养责任感;
3.养成阅读习惯;
4.学会选择,懂得取舍;
5.有规律的生活;
6.学会倾听,乐于助人。
这6种习惯,看起来并没有超出我们的认知范围。因为,家长一直就在要求孩子努力做到。
然而,为什么家长天天在孩子耳边说,而他们就是做不到呢?
这里面有一个方法和技巧的问题,如果家长只是停留在语言上,而没有从一点一滴教会孩子怎样去到,那么孩子是很容易偷懒而不去落实到行动上的。
也就是说,如果家长只是要求孩子做到,而自己做不到,这样,你的教育就失去了说服力。孩子也会想,你都做不到,还要求我要做到,这显然已经没有了执行的力度。
父母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
2.越是简单的道理,执行起来却越难以做到。
很多时候,是做家长怕麻烦,没有耐心,喜欢越俎代庖,把本来孩子可以自己做的事情,代他去完成,这种现象还很普遍。
比如,家里二岁多的宝宝,看见大人拖地,他也要帮忙。不想让他帮倒忙,就把他手里的拖把抢走了;
宝宝要自己洗脸,衣服上弄的全是水。为了图省事,就阻止宝宝的行为;
殊不知,这样一来,家长是省事了,可孩子的动手能力,却被父母无情的扼杀掉了。结果,还怨孩子什么都不会做。
其实,根源就在家长身上,只是自己不知道罢了。
要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就要在孩子小的时候,让他养成自己做事的好习惯。
一切都是从小事情开始的,比如:整理自己的玩具、绘本,学会自己穿衣服、鞋子,自己选择上学时穿的衣服,自己检查作业的完成情况,自己整理书包等等。
平时在遇到问题时,要让孩子按照自己的判断说出自己的想法,让孩子从小就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孩子的人生早晚都是他自己的,与其到了该放手时,才发现孩子还没有学会独立生存能力而懊恼,还不如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培养他独立自主的能力。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邻居家的孩子笨笨,他妈妈从小就给孩子分配固定的家务活。妈妈对笨笨说:妈妈负责做饭,爸爸负责洗碗,笨笨负责倒垃圾。
所以笨笨就养成了一种习惯,看到垃圾桶里有垃圾了就会主动去倒。
而且家里每次要置办大的物件都会征求家庭成员的意见,比如买电视、买汽车及房间布局上,都让孩子参与一份意见。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笨笨,一直对家里有一份责任感,觉得自己是家里的一分子,这是我们的家,而不是爸爸妈妈的家。
现实中,很多家长都把孩子看作是无知的,也喜欢什么事情都替孩子做主。其实,这样反而让孩子失去了很多锻炼机会,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
阿雅的女儿露露,已经上小学五年级了,每天早上出门前,还总是丢三拉四,不是忘了带作业本,就是忘了带书。有几次,还让妈妈专程给她送作业。
露露从小就被家里人宠着,什么事情都不让她做。从上幼儿园开始,她的书包每天都是妈妈替她收拾,以至于长大了,也没有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可是,孩子总要长大,总有离开父母的那一天。如果没有提前培养他独自生活的技能,将来又将如何面对社会呢?
爱孩子的方式很多,不要让你的爱束缚住孩子的手脚,成为孩子成长中的绊脚石。
放手让孩子自己走
3.阅读习惯的养成,要从婴幼儿开始
有研究显示,还是婴儿时的宝宝,就已经对有节奏的韵律发生了兴趣。只要父母经常在孩子身边给他朗读儿歌,当时看似孩子没有反应,可是等孩子开始学习说话时,你会惊喜的发现,他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完全超出你的预想。
在宝宝很小的时候,父母每天都跟他说话,给他念儿听。男孩子说话比较晚的,在他一岁多的时候也只能说简单的二字词。可快到二岁时,好像突然开了窍,过去给他念过的儿歌,就时不时就从嘴里蹦出来。
二岁刚过,就能说长句子,还喜欢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
前段时间,他姥爷把腰扭伤了,不能抱他。
他会扬起一张期盼的小脸,认真的说:“姥爷,你腰好点了吗?可以抱宝宝了吗?”
现在,小宝贝每天缠着人要给他讲故事。绘本中的许多情节他都能自己讲了,有时还要自己发挥一下,把没有表现出来的细节,根据自己的想象,进一步扩展。
不由得想,这个孩子将来写作文应该不会太费劲吧。
现实中,很多家长都头疼孩子的作文,也报过各种兴趣班,写作班,但就是不见成效。孩子写出来的作文,不是干巴巴的,没有情节,就是用词不当,语句不通顺。
而这一切的关键,就是孩子没有养成阅读的好习惯,没有学会从阅读中提升自我的能力。
老师经常强调:一定要让孩子大量阅读,阅读真的很重要!
因为大量阅读收获到的好处是:积累词汇,增强语感,提升写作能力,扩大知识面,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有研究表明:孩子12岁之前,是阅读能力(学习能力的基础)发展的最佳时期,尤其是小学阶段,这6年时间,可以说,什么都没有比大量阅读、提高阅读能力的发展更为重要。
而阅读习惯的养成,可以追溯到3岁以前。事实上,一个人的性格和习惯的形成,在三岁之前,已基本定型。
而后天要想改变,就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通过刻意练习,有意识的培训某种能力,最后还是可以达到预期目标的。
一旦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孩子就有了自主读书的欲望。特别是在孩子12岁之前,如果能够博览群书,充分吸收知识的养分,那么,他的人生还有什么不能企及的高度呢?
而那些不喜欢看书的孩子,大部分都是家长也不爱读书,家里没有读书的氛围,孩子从小没有受到这方面的熏陶和影响,自然也就不会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所以,父母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爱读书的好榜样。可以和孩子一起看书,不用限定孩子必须看经典名著,先从孩子感兴趣的书入手,只要让孩子养成阅读习惯,能够静下心来看书就可以了。
阅读可以为孩子插上理想的翅膀
4.学会选择、懂得取舍是人生少走弯路的关键
学会选择,懂得取舍,不仅是孩子应该掌握的技能,也是我们家长每天在面对众多抉择时应该养成的一种素养。
为培养孩子从小养成取舍的习惯,每次在商店挑选玩具时,都会对他说,小汽车和飞机,只能选一样,你选哪个?
小家伙会看半天,放下手里的汽车,举起飞机,认真的说:“我想好了,就是它!”
而只要是孩子正确的选择,我们都会满足他。时间一长,他就知道了,每次要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东西。
皓皓的爸爸每次带皓皓去超市之前,都会和皓皓做好约定。会对皓皓说:我们这次去超市,你只能选择一样东西,薯片或者玩具。如果你选择了薯片,你就可以吃到你喜欢的食物;如果你选择了玩具也不错,因为玩具可以玩很长时间。
皓皓第一次选择了薯片,而且爸爸让他在众多品牌和众多口味里快速挑选。第二周,他再次和爸爸去超市的时候,他选择了玩具。
我们的人生不可能同时拥有很多东西,人长大的过程就是要一次次面对取舍。培养孩子的选择能力,也是培养他的一种思考习惯,这对他以后的人生,在面对重大选择的时候就会根据需要做出理性判断。而越早有判断能力的人,成功的几率就越大。
只选自己最喜欢的
5.有规律的作息,能让孩子从容应对生活的繁杂
帮助孩子从小养成有规律的生活,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比如每天几点睡觉、几点起床,几点吃早饭,几点做作业,几点阅读等等。这些看似平常小的事情,坚持下来并不容易。
但是如果孩子习惯了这样的生物钟,不仅对孩子的身体成长有好处,而且对他长大以后做事的规划性和统筹安排性都是有极大好处的。
在有规律生活下长大的孩子,做任何事都会自发地制定计划,而且比较有耐力。
如果孩子能坚持制定计划并按时完成,家长一定要给予极大的肯定和鼓励,这将是难能可贵的优点,在长大后,有计划并能坚持的孩子更容易成功。
比如,小明想要一台遥控车。妈妈告诉他,你可以把自己的零钱攒起来,等攒够了妈妈陪你去买。
从那以后,小明开始不乱花钱了。有时还主动帮妈妈擦地、倒垃圾,把劳动所得的奖励都存起来。
在那段日子里,小明不仅在做家务上很主动,在学习上也比以前更用功了。他知道,只有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妈妈才会让他开心的玩。
让孩子学会等待,可以培养孩子的韧劲和耐心。为得到自己心爱的玩具,小明学会了克制欲望,学会慢慢等待。这可以让孩子在得到玩具时,获得持久的满足感。
心仪的遥控车
6.学会倾听,乐于助人
每个孩子在有了自己的想法,以及对周围世界的认识时,就会急于与人分享,聪明的父母永远懂得耐心地听孩子说话。
倾听孩子说话不仅是对孩子最大的尊重,也是让孩子学会与人沟通的最好方法。父母认真地倾听孩子要表达的意思,等孩子说完了,可以总结一下,问问孩子是不是这个意思。
这样做,既可以让孩子学会怎样表述自己的意愿,又可以学会正确表达自己观点的方法和技巧。
然后,妈妈说让孩子听,最后让孩子转述妈妈的意思。这样一来一回,孩子就在生活中学会了如何说话,如何倾听。
家长倾听了孩子说话,也要告诉孩子耐心倾听别人说话,你要告诉孩子:别人的想法听起来也很有趣的。
让孩子学会尊重别人的意见,懂得如何与意见不同的人相处。孩子长大后,学会了倾听别人意见、并乐于帮助别人,这些优点,在人际交往方面也会有超高的人气,会让你拥有更多人脉。
如果你家孩子还没有养成这些好习惯,那么,从现在开始,请“逼着”孩子养成这6种好习惯,孩子想不优秀都难!因为优秀也是一种习惯!
优秀也是一种习惯
优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