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位于淄博市淄川区南仇公社南仇村和昌潍地区临淄县辛店公社王朱村交界的“打虎山”下桃花峪,有一个石油炼制装置开始动工建设,最初定名叫“石油部九二三厂胜利炼油厂”。
建设初期,这里是一片荒地和山坡,最早来到这里的建设者是抚顺炼建公司从南京抽调的五十多名职工,和抚顺石油二厂、三厂、大连七厂陆续迁来的几百名职工,这也造就了该地区的“东北味”普通话口音。再说辽宁有个地方叫“大虎山”,这里的“打虎山”也就顺嘴而成“大虎山”了,桃花峪谷南面的山依次就叫做“二虎山”了。“大虎山”真的比“打虎山”好听,有点高雅的味道。
这里的职工家属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来这里的原因和渠道也是五花八门,口音、风俗和生活习惯各异,但都是一个目的:就是参加石油工业建设。
在这里,有官职的称呼官职,如“王厂长”“李主任”“周工(程师)”等,普通工人不管认识不认识一律称“师傅”。见面了,总是互相寒暄着“师傅”长、“师傅”短,以至于到商店买东西也是“师傅,给拿过那个东西来看看!”
人和人之间,在一起朝夕相处时间长了,不免开玩笑、起外号,平民百姓素质没有那么高,也说不上是不尊重人家,互相打趣,也算是对枯燥的工作、生活的一种调节方式吧。厂里起重队有位王师傅力气特大,大家都叫他“王大力”,化验室有位孙师傅跑的快、篮球打的特别好,在厂里一说起“孙猴子”没有不知道的。
不过,也有让人尴尬的时候,我们单位有位师傅皮肤很黑,大家都叫他“老黑”。一日,单位来了个实习的小青年,很虚心地上前请教:“黑师傅,这里应该怎么操作?”,弄的他哭笑不得。我的一位特要好的同事,因为他的胸毛特浓而密,我们开玩笑叫他“熊猫(胸毛)”,这事不知怎么让我媳妇听说了,人家到我家串门,在送行的时候,媳妇来了句“毛师傅,再来玩儿啊!”
弄得人家满脸通红说不上话来,只好“呜呜”了几声,我站在楼梯上也是无言相递。
新开发的地域,名字随口而起,正式的名称是以后才逐渐规范的。才到齐鲁时,问老职工“去张店到哪里坐公共汽车呀?”得到的答案是“路口”!到底是哪里的路口呀?很茫然。后来才知道,原来是老济青公路和辛化路交界的地方,这个地方得名字就叫“路口”。
胜利炼油厂1975年在厂北三华里的地方建成了一套年产250万吨的常减压炼油装置,那一片地方就顺利成章的叫“二百五”了,每逢公司的“大通道”(公交车)到那里后,售票员都会喊“二百五到了,快下车!”
后来,公司在胶济铁路南建起了年产30万吨的化肥厂,“大通道”又增加了“三十万”这个车站。从“三十万”往南不远是“红门”,这是因为文革期间,这里曾经建着一座大红门,是进出炼油厂唯一的路口,博山有过许多“待业青年”在红门旁边的“淄建二队”干过临时工,为建设炼油厂做了不小的贡献。
过了红门不远就是“合成氨”,这里曾经是淄博市7路公共汽车的终点站。七十年代这里可是车水马龙呀,因为这个厂生产尿素和氨水是农民兄弟种地非常稀罕的化肥。
胶厂紧邻的是“化二建”,后来改名叫“十化建”,化建的多数工人是从山西太原来的,那时的石油工人穿的带条条劳动布工作服很让人羡慕,但化建的劳动强度特别大,那身工作服破旧的简直不像样,当地人风趣的说“远看象个捡破烂的,近看是化二建的”。
那个年代石油工业有部分随建家属,他们的身份很特别,吃的是供应粮,做的是家属工,但却不是城镇户口,他们有个特殊的名字:“大庆户口”,在齐鲁石化有一个专门的安置单位叫“三八厂”。
还有部分在当地居住的农村户口家庭,厂里照顾他们把户口落在了王朱村,他们在生活区边缘有个专门的生活区,那里叫“十五小队”。后来又有一批落户临淄皇城农场的家属,农场解散后安置在“二处”居住。
厂里的生活区根据建设不同时间定名为“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后来在二区和三区中间又建了个生活区,为了方便明了,这里的名字叫“二区半”。现在如果外来人找“二区半”,多数人还能准确地告诉你在哪里。
每当新增一处住宅区域,名字马上就会家约定俗成,象“红砖楼”、“拐把楼”、“石头房”、“新五栋”、“一区半”、“五栋楼”、“大沟”、“厂长楼”、“新村”五花八门。还有一些遗留部门和单位名称也就沿用下来了,例如,现在的汞山生活区曾经就叫“指挥部”,六化建的宿舍区和四公司的生活区也是如此。
就是厂里的基层单位称呼也是越简单越好,外人听着一头雾水,如“小罐”,你肯定不知道是哪里?其实那是本厂的汽车加油站,和火车“装车台”相对应。还有“硫磺、重整、加氢、火炬、油品、罐区、装置、裂解、机务”好多好多。这就是石化企业的特色。
齐鲁石化的名字也经历过多次变更。
1972年6月3日,山东胜利石油化工总厂成立。当时的下属生产厂三个:胜利炼油厂、胜利橡胶厂、胜利合成氨厂。
1980年3月21日改名为齐鲁石油化学工业总公司。下属生产厂五个:胜利炼油厂、橡胶厂、第一化肥厂、第二化肥厂、催化剂厂。
1983年7月21日又更名为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齐鲁石油化工公司。
1997年到1998年,齐鲁石化兼并淄博化纤总厂和淄博石油化工厂,纳入公司直属单位管理序列,两厂分别改名为“齐鲁石化公司腈纶厂和齐鲁石化公司丙烯腈厂”,后又合并为新的“齐鲁石化公司腈纶厂”。
1998年齐鲁石化通过资产重组,采用募集方式设立股份制企业,创立齐鲁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4月8日,代码为600002的“齐鲁石化”股票在上交所成功上市,募集资金超过17亿元。这是齐鲁石化发展改革史上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1999年,将主业中的优良资产组建为由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控股、在境外发行股票并上市的股份公司。
2000年,经过主辅分离,齐鲁石化形成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齐鲁分公司、中国石化集团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齐鲁石化分公司和齐鲁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三个公司,三公司统一协调、突出主业、共同发展。
这些名称和称呼听起来虽然有点粗俗,很土气,还有点诙谐。多少年过去了,现在想起来却感到很亲切。
这是一种感情,是对那片热土的珍爱,对故人故事的怀念,对过去生活的眷恋,就让它永存心底吧!
文/心语
来自内容合作平台 心语拉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