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1年内十大创业公司倒闭案例

2019-10-20   商业力智库


创业十大死亡案例:

TOP1:e租宝

e租宝全称为“金易融(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是钰诚集团全资子公司,注册资本金1亿元。平台主打A2P的模式,6款产品都是融资租赁债权转让,预期年化收益率在9.0%到14.2%之间不等,期限分为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赎回方式分T+2和T+10两种。

自2014年7月上线,e租宝交易规模快速挤入行业前列。根据零壹研究院数据中心统计,截至2015年11月底,e租宝累计成交数据为703亿元,排名行业第四。网贷之家的数据也显示,截至12月8日,e租宝总成交量745.68亿元,总投资人数90.95万人,待收总额703.97亿元。

2015年12月16日,e租宝涉嫌犯罪,被立案侦查。2016年1月警方公布e租宝非法集资500多亿。

笔者点评:以互联网金融之名行诈骗之事,已经远离了创业的本质,一开始就注定了死亡的结局。

TOP2:大可乐手机

2012年9月27日大可乐官方网站正式上线。11月5日正式发布大可乐手机。2016年3月9日丁秀洪正式宣布大可乐关闭。

大可乐手机初期作为小众手机,圈了一批忠实用户,在千元机价位上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在2014进行的京东众筹中,更是以25分钟1650万的金额刷新国内众筹的最高金额纪录和最快速度纪录。

2015年,传出破产的消息,基本上已销声匿迹,据说是被一个大公司收购。

一个前大可乐的高管跟我说,大可乐的失败,第一是因为大兵压境,手机业已经变成巨头的游戏,小公司的生存空间被严重压缩。第二个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大可乐虽然打的是互联网手机,营销也很有特点,但是并不擅长互联网的产品和销售,关键是没有互联网的流量,这就很难持续。

笔者点评:产品是1,营销是0。没有产品力支撑的营销,很难持续。

TOP3:街旁网

2015年1月,街旁网的关闭也正是宣告着LBS的死亡,2014年7月份已经宣告关闭的街旁网于2015年年初正式与大家道别。

作为最早的签到网站,街旁网也曾风靡一时,伴随着用户们的签到晒状态,活跃度也曾高达几千万次,但随着服务器的多次宕机、本地生活服务的转型失败,用户量的停滞不前,移动社交的兴起,LBS签到应用也随着街旁网的关闭正式与用户说再见。

笔者点评:微信微博陌陌夹缝之下,最近几年的社交应用生存空间狭小。个人认为最核心的原因是,一个无聊的签到并不能切中社交的核心需求。

TOP4:来往

生长在阿里聚光灯之下的来往,2013年10月正式上线,于2015年11月份更名点点虫,主推“阅后即焚”功能,失败原因:巨大聚光灯下,压力过大,团队增长过快,管理问题频出,特色性服务未能提高用户活跃度等,最终促成了来往的逝

去与转型。


笔者点评:马云的社交之痛,有钱买别人现成的吧,自己就别干了!

TOP5:摇摇招车

2015年1月,打车APP摇摇招车落幕作为最早出现在打车领域的APP,摇摇招车曾一度被评为滴滴打车的最大对手,随着各类打车APP的兴起,走商务租车模式的摇摇招车也曾转型,也曾地推,最终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逝去。

笔者点评:对手太强大了,何况后来滴滴快的合并,宣布这个领域的竞争格局已经告一段落。

TOP6:E洗车

2015年10月,e洗车已经关闭上门洗车和上门保养服务。点开e洗车App可以发现上门洗车和上门保养业务已无法使用,均显示“系统维护升级中……2015年3月10日,e洗车宣布获得平安创投2000万美金A轮融资。但不到半年时间,E洗车即烧光投资宣布关门。

继e洗车、赶集易洗车、云洗车之后,网络洗车领域再现倒闭潮。2015年1月,云洗车关闭洗车业务;同月,厦门本地服务平台智富惠关闭洗车业务;2015年4月,嘀嗒洗车关闭洗车业务;7月,车8宣布关闭上门洗车业务;9月,小雨洗车全面关闭;10月,赶集易洗车并入58旗下的呱呱洗车,停止原有洗车业务;10月,e洗车大量裁员并停止上门洗车业务;2015年11月,我爱洗车公司解散,老板失联……

笔者点评:花钱也烧不出来的伪需求,这类O2O,两边都是“0”,最后只剩下一个“2”啊。

TOP7:水果营行

水果营行控股有限公司是2014年成立于深圳的一家水果生鲜电商企业,母公司为香港联合国际集团。该公司在全国20多个省市有300多家门店,有数千员工,曾是国内生鲜电商中规模较大的企业。水果营行在国内生鲜界也算是“有头有脸”,据报道,水果营行总部皇宫装修风格格外华丽,但随着“关店潮”,拖欠员工工资、店铺租金、供货商费用、会员预付款、投资人欠款等问题浮出水面,水果营行没能逃脱厄运,最终因资金链断裂、管理不当倒闭。

水果营行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投资人资金的投入,水果营行曾宣传称,该公司采用“合伙人众筹”融资方式,以加盟形势推广品牌,单点投资额100万元,北上广深为120万元。水果营行控股有限公司注册资金高达10亿人民币,在生鲜界鲜有。据南方都市报报道:水果营行运营模式为众筹+推卡。众筹指合伙人众筹,推卡指推用户办会员卡,以高额的充值活动(充值2000元送2400元,有的是充值2000元送800元,还有的是充值1000元送1000元)引诱大家办卡,这一运营方式看似优惠了顾客,但谁人能料到那么大一企业会在一朝倒闭。

笔者点评:业务扩张不能用伟哥啊!

TOP8:喜汽猫

汽车后市场B2B交易平台“喜汽猫”宣布停止运营于2015年12月20日停止线上交易,服务器将于2016年1月15日关闭。 

喜汽猫成立于2015年3月,创始人为徐超。根据其官方透露的信息,喜汽猫已有12377个实名认证的注册用户、179个上游供应商、7000多个使用ETP的服务门店。徐超告诉i黑马,喜汽猫起初做车品的交易的第三方平台,直接对接品牌厂商和门店,而后开始改为自营,给汽车修理门店出售车品。其高峰时期员工超过100人,现在只有五六个人,准备开始新一轮的创业项目。

其创始人徐超分析,喜汽猫失败的原因在于:一是打法不够直接。通过SaaS切车后B2B绕得太远。“运营过程中我们发现,SaaS用户很难转化成为B2B用户,看似我们参与到了用户的核心经营过程,实际上门店用了你的管理软件,和从你平台采购没有直接关系。”。

二是看错方向。徐超的团队起初做车品撮合交易平台,让厂家直接对门店。在徐超看来,标品类的东西应该直接toC,“第一步就选错了方向,我们不得不忍痛割爱。”

三是不能牢牢绑住一端。汽车用品停掉之后,徐超搭建了自营的零配件平台。售卖原厂配件,SKU较少,但后来发现单纯以产品切入,很难获得提升。在专业度和规模的选择上一度使得徐超犯难,徐超甚至认为,零配件供应是一个“伪痛点”,不能够牢牢地绑住修理厂,而零部件上游相对集中,基本也是一些较大的企业,没有成熟的渠道和销量很难撬动,“B2B的两端都处在完全不确定的状态之中”。

笔者点评:生得不明不白,死得其所。

TOP9:蜜淘

蜜淘是一家海淘品牌限时特卖的网站,前身是CN海淘,由谢文斌等人创建于2013年10月,蜜淘首创了海淘品牌单品团、品类团和品牌团的限时特卖模式。

笔者综合各类传闻及中国经营报报道,蜜淘倒闭传闻几乎坐实。有媒体联系了多名蜜淘前员工进行求证。其中2名员工表示,蜜淘现在不仅已经倒闭,而且所有员工都已经遣散。

笔者点评:竞争过激,烧钱烧不出真出路。

TOP10:社区001

2014年09月10日,网易科技报道,由天使投资人薛蛮子投资500万元成立的社区001,月营收已经过亿元,而且从北京发展到了全国10多个城市。

自2015年04月起由于管理层经营不当,资金链断裂,从2015年8月开始全国各分公司陆续关停,相关负责人一而再,再而三地欺骗员工及客户,至今已拖欠金额达数千万的债务,且全国所有分部全部关门了。

笔者点评:疯狂补贴,模式不明,大佬投资也耗不起。

清明小假期,本应该来一个轻松的话题。创业不易,本希望所有创业的朋友都能收获成功。但,生死轮回,起起落落本就是常态。


泡沫下的狼狈

过去两年时间里,每天都有创业公司获得融资,也有创业项目终止、倒闭,2015 年拿到 A 轮投资的企业高达 846 家。创投泡沫的繁荣下,投资与创业成了时髦的运动。然而,一时被资本烘托得高大上的项目,大多数经不起现实与时间的考验,很快就陷入了困境。过去两年时间里,每天都有 O2O 创业公司获得融资,也有 O2O 创业项目中止、倒闭。

典型尸体解剖

社区 001,风投宠儿,面临破产

社区 001 成立于2012年2月,由邵元元、薛蛮子、杜国强三位投资人联合创建,是一个本地社区提供在线购物及配送的服务网站,运营模式为用户通过平台下单,平台从超市拿货,为用户送货上门,致力解决社区内“最后一公里”配送问题。

此后,社区 001 接连拿下多轮融资,2013年10月获得海银资本、上海致景投资等数百万元天使轮融资;2014年4月获得上亿元 A 轮融资(其中五岳天下为其投资了 4 千万元)。2014年10月,其天使投资人之一的薛蛮子曾在微博公布,社区 001 获得了 1 亿美元的 B 轮融资,估值达到 20 亿元。创立的第一年,团队只在北京的部分区域低调经营。随着 2013 年底开始的一波 O2O 大潮,这个由互联网老兵邵元元执掌的社区电商,开始受到空前关注,同时开始了一轮快速的市场扩张。

然而,这个曾经高调的明星企业现在却在面临一场破产和讨薪风波,大量人员离职,并停止接单。在百度贴吧中,充斥着来自社区 001 员工的讨薪贴。社区 001 并未直接回复这些负面传闻,而该公司创始人邵元元的微信朋友圈自 9 月中旬起便未有更新。

倒在泡沫中的项目们

赶热潮似的创业中,有太多还未抵达资本现场(未获融资)就默默消失的项目。大批 O2O 创业公司和创业者进入,市场已进入泡沫期。旧的企业不断倒下。

可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究其原因,我们好好反思吧!现在盘点热门行业项目死亡名单,吸取教寻!

1、医疗行业

阵亡原因

1. 移动医疗、智能硬件以及上门服务的兴起,抢占了很大一部分市场份额,传统在线医疗的企业造成冲击,导致一批企业死亡。

2. 通过列表可以看出,死亡企业多以健康管理为主,从事该领域的企业较多,不利于形成竞争优势,一旦没有巨头注资,很容易被行业淘汰。

2、美容行业


阵亡原因

1、低频次、非刚需,美发 O2O 普遍不被看好。从美业融资情况看,美发基本没有融资,可见投资人对美发业 O2O 并不看好。其原因是,美发业线下门店较为发达,线下店无数,线上很难竞争;上门等家庭场景不能与美发服务相融合;顾客消费习惯难以改变,消费者习惯于选择熟知的发行店或者就近选择美发门店,美发咨 询等服务需求较少。所有服务类的关键就在于流量。因此切入细分领域,迅速做起流量来,是创业者最需要打磨的功夫。美发行业虽然有很高频次和需求,但是上门 美发这一 O2O 项目,是否真的是刚性需求,恐怕还需要创业者三思吧。且不说剪完头发留在家里地板上的一地狼藉,就说你能否请来理发店里真正的“大牌”上门 都是难题。

2、无法标准化:过去的团购网站也提供了美业服务,但是团购为什么对美业的推动力为何不强?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美业属于非标类服务。非标类服务,极可能面临“两头难伺候”,创业者要学会当好两头受气的“小媳妇”。因此,美业 O2O 其实是个“看起来很美,实际上苦逼”的行业。

3、婚嫁行业


阵亡原因

1、低频消费,缺乏资源。婚嫁行业的互联网化进程较短。在本次盘点中盘点出的已经停止运营的大部分企业成立时间稍早。由于婚嫁行业是低频需求的行业,如何提高用户粘性,不断的拓展产业链(横向或纵向)就成了每个企业亟待思考的问题。

2、大部分的婚嫁平台都是基于线下资源而建立的,没有线下资源无异于无源之水。很多基于平台的网站,无法立足于市场之中。

4、家居行业


阵亡原因

1、同质化严重,无差异化竞争导致核心竞争力不足。不管平台还是重度垂直型企业,目前的家装企业都主打“0 曾项”、“环保材料”、“高级供应商”等口号,差异化不明显。

2. 在价格战中败下阵来,难以品牌化。互联网家装未出现、短期内也不会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家装行业自有其复杂性,目前很多企业都是紧盯价格战,以此来抢占渠道、抢占用户,699 元、688 元、777 元等千元以下套餐层出不穷。互联网信息透明,可以随意比价,有些企业无法很好地整合产业链、压缩成本,为了保证利益不能加入千元以下套餐的混战,而用户本身是追求性价比的,对于质量和服务相差不多的产品,自然优先选择价位更低得一家。

当然,价格战并不是最佳选择,品牌化是更能保证市场地位的做法:不管市场热不热,品牌的那几家总是可以占到市场份额的。有些企业价格战跟不上,品牌化之路还未成形,只能消失在商业的漩涡中。

5、出行行业

阵亡原因

1、大佬初现,格局已成。对于初创公司来说,简直是内忧外患。滴滴快的合并后如猛虎,更是打破目前创业公司融资最高纪录。来自国际巨头 Uber 的威胁,挂着拼车的羊头,却做着专车的生意,直接威胁拼车和专车两条产品线。

2、投资收紧大批拼车公司面临断粮据了解,自 2013 年北京颁布《关于北京市小客车合乘出行的意见》,鼓励搭乘之后,拼车软件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提供私家车拼车业务的公司超过20家。

但是随着滴滴宣布进军拼车市场,投资人对拼车领域的投资开始持谨慎态度,拼车软件融资难度骤增。作为拼车行业三强,虽然嘀嗒拼车、51 用车和天天用车还是凭借其用户和市场份额,融到了大战前的最新一批“粮草”,但也极有可能是最后一批“粮草”。

6、汽车行业


阵亡原因

1、门槛极高:对于初创者而言,汽车领域 O2O 创业有着极高的门槛。尤其是汽车平台类项目,BAT 三巨头分别涉猎了滴滴、快的、Uber 三家打车项目。即使是易到用车、一号专车也逐渐形成气候,因此打车平台基本上没有机会可言。

2、服务难保证:对于汽车后市场,一个基于服务的市场来说,没有渠道可以压缩,要为消费者讨到便宜,只有一条路,给商家带去足够的客户量,薄利多销,就是团购模式。但服务资源不可能像商品一样有库存。团购的情况下极易出现饱和,从而引发消费者的预约和排队,降低整体的消费体验。

3、口碑与公信力不够:对于汽车后市场的服务店面,按照现在的点评方式,都不足以带来太多口碑上的帮助。汽车是一个很复杂的商品,汽车服务项目又很多,车作为主要的服务载体不会说话,绝大部分消费者又说不明白,专家不在现场也都说不明白,那在网上的点评不是“瞎评”吗?点评公信力下降,口碑传播也因此失效,这对于运营 O2O 的中间商来说是一个难题。

7、房产行业


阵亡原因

1. 经过 2014 年的调整,房产行业告别“黄金时代”,面临一轮新的洗牌,“大鱼吃小鱼”的并购现象成为新常态。用一位从业者的话说:这个行业太拥挤了,有 1000 个玩家,市场只能容纳 100 个,900 家都得滚蛋。

2. 租房领域龙头隐现。2015 年初,链家租房业务零佣金,只收 5 天的房租作服务费。爱屋吉屋在北京和上海,租客佣金全免。前者链家,占据北京一半的二手房成交市场。后者爱屋吉屋上线 4 个月后,成为上海租房市场的第一。烧不起钱的公司只能让道。

8、教育行业


阵亡原因

1、过于乐观,没有足够的现金流做支撑。以 K12 教育来说,这类项目多为提供在线授课、辅导、答疑等服务,但是学生的时间是有限的,并且很多时候是被学校和传 统教育企业“垄断”的,因此这类平台如果体量过小很难对抗传统,一旦占线过长,现金流又不稳定就变得很危险。最典型的是“小龙女”龚海燕的梯子网和那好网,她在失败后曾说过自己“二次创业过于乐观冒进,战线拉得太长,以至于几个月前就花光了公司融资”。

2. 行业巨头顶半边天,小企业难发展。新东方、好未来、腾讯课堂、淘宝同学这样的教育产业继续飞速发展,BAT 等巨头持续通过并购或者入股的方式融合更多垂直教育企业,布局各自的生态教育圈,巨头在流量上的优势是小企业无法比拟的。

3.同质化竞争严重,缺少优质内容。目前在线教育最大问题是缺少优质的教育内容,简单粗暴地把线下的内容录制放到线上是行不通的,学习要有很高很高的积极性,课程缺乏相应机制,内容不吸引人,对学生来说会很痛苦。在线教育获取成本越来越来,同质化使得有些企业发展难以为继。

您是否正在思考以下问题:

企业家们,你应该有听说过真格基金的徐小平吧,他为什么投资大学生的项目,而咱们为什么拿不到融资呢,差到哪里?

他们的项目不如你,他们管理能力不如您,成功失败的经验不如您,都不如您;

他们没有经历过成功失败,他们就是拿资本的能力比你强;

咱们的思维和投资人为什么总是不同频,好项目融资为啥这么难?...

我们定期举办《资本赋能·领袖峰会》,联合东方赛富刘俊宏、前海梧桐并购基金谢闻栗、前海股权交易中心负责人龙琼、华洋资本于浩天、香港时空资本、银河资本...等9位投资大咖、资本专家和25家风投机构赋能产业升级项目对接。

【关注领域】: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教育,先进制造业等符合条件的领域。

9位导师之一:前海梧桐并购基金董事长谢闻栗(投资过优客工场、脉脉、喜马拉雅等独角兽项目)

峰会价值

【项目升级】:商业计划书专业辅导、股权顶层架构设计、资本运作 、商业模式 、产业并购、营销策划、融资路径设计、企业转型升级...

【股权融资】:现场还特邀20家风投机构一对一对接优质项目进行股权投资!

举办城市:北京/深圳

请点击左下角的“了解更多” 打开会议链接,查看会议流程与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