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七种病,你中招了没?

2019-11-26   商业力智库

创业泡沫散去以后,大家关注的问题,终于从如何快速找钱、如何讲好一个故事,逐渐变成了如何解决现实中存在的每个小问题。

一个很小的初创团队没有钱,也看不清楚未来,如何才能凝聚起大家的斗志?这时不仅要讲故事,也不仅靠薪资,而是要靠真正让每个人都有所成就的使命感。

看看以下7种小微企业问题,你的企业中招没?

企业不稳定导致的激励不持续

小微企业多涉及新兴行业和第三产业,这些行业竞争激烈,企业寿命较短;

企业正处于迅速成长的阶段,企业的组织形式、经营范围等都有可能发生巨大的变化,合并、分立、投资转向等造成企业中止的情况时常发生;

企业规模较小,控制权集中,在经营决策上较为随意,不可避免地会造成企业政策变动大,持续性较差;

管理层的人才流动性很大,也造成了经营决策上的不连续性。

小微企业难估值、股权难定价

如同商品的价值一样,公司的价值只有投入市场才能通过价格表现出来。在有效的资本市场中,公司股票的价格就是公司的长期价值。

然而,由于小微企业多为非上市公司,股份期权制度激励又是通过行权价格与转让价格之间的价差实现的,制定行权价时缺乏市场价格作为参考,因此众多小微企业要评估其价值就难得多。

目前,大多公司会以净资产作为评价标准,但公司净资产随着会计处理的不同,差异会很大,不能真实地反映公司的长期价值,这也就很难对经营者的业绩作出合理的评价。

员工业绩考评困难

部分小微企业在实际管理过程中还没有建立规范的基础管理制度,企业没有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不能正确地衡量员工的业绩,实施激励股权时就缺少了进行股权激励的依据。

错把股权激励当员工福利

很多小微企业主对实施股权激励的目的存在理解上的偏差,这给股权激励的实施带来很大障碍,股权激励是长期激励,对被激励对象而言具有收益不确定性的特点,用之不当不但不能激励,反而适得其反。

股东进退机制易引发股权纠纷

随着公司的发展,公司经营管理者及其他员工将不断发生变化,有的员工会离开公司,有的新员工会进入公司。员工取得公司股权以后,作为新股东,有可能与老股东在公司经营管理、发展战略上出现分歧,股东之间出现矛盾并导致纠纷的风险大大提高。

另外,由于民营非上市企业财务很不规范,有的企业明明盈利,却在财务报表上显示为亏损,这就造成绩效考核的失真,从而引发公司与员工的矛盾。

最重要的是,非上市公司股东进退机制很难理顺,由于公司性质的不同,股东的进入退出受到的限制约束相对小很多。因此,因员工离职等原因而导致公司需要回购股权激励的股份时,操作起来比上市公司复杂得多。

股权稀释的风险

不论是股权还是期权的授予,其结果必然使现股东的股权被稀释,现股东的控制权在一定程度上将会削弱。

对于有上市打算的公司来讲,如果股权激励计划对大股东的股份稀释过大,有可能造成公司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从而对公司的上市主体资格造成负面影响。

即使公司不打算上市,如果股权激励方案设计得不合理,也有可能导致公司陷入“公司僵局”,使公司股东无法作出有效决议。

股权激励方案不完备

在股权激励方案中,由于缺乏对各种触发机制的事先约定,例如,对公司实际控制人变更、组织机构变化、员工职位变化、离职、退休、死亡、工伤等各种情况没有事先约定,导致不仅没有达到长期激励的效果,还会引发各种纠纷。

另外,也有的企业任意变更股权激励方式,从权益结算股权激励(如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等)变更为虚拟股票,从而引发员工不满。

在小微非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中,很多企业为图方便和避免频繁变更企业工商登记资料,往往采取股权代持的方式。如果员工离职,再通过私下转让的方式解决股权回购的问题。

另外,当股权激励对象数量较大时,为了使公司的股东人数符合《公司法》及《证券法》的规定,公司高管或其他雇员集合资金注册新公司,由新公司向目标公司增加注册资本或受让公司股权。这种方式如果操作不当,就有可能涉嫌非法集资。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资本赋能对接峰会

对接会联合东方赛富刘俊宏、前海梧桐并购基金谢闻栗、CCTV2《创业英雄汇》投资人洞见资本杜明堂、前海股权交易中心负责人龙琼、华洋资本于浩天、香港时空资本、银河资本...等9位投资大咖、资本专家和25家风投机构赋能产业升级项目对接。

【峰会八大模块】

【股权融资】:现场辅导商业计划书,特邀20家风投机构一对一对接优质项目进行股权投资!

举办城市:北京/深圳/上海

请点击左下角的“了解更多” 打开会议链接,查看会议流程与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