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八路军的子弹都是哪来的?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

2019-08-13   历史见证者123

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八路军的子弹都是哪来的?抗战时期,八路军装备一直都很差,既没有军饷有没有后勤补给,武器弹药也来源极度匮乏。那么八路军在抗战中用的子弹又从哪里来?


1937年八路军出师抗战,三个师四万人一共也才一万多条枪,平均30发子弹给一支枪。只有首战平型关,下血本给每个士兵分发了100发子弹。到1940年,八路军发展到40万人九万支枪,每枪平均也不到20发。所以八路军打仗经常就五发子弹,打三发就要冲锋。因此鬼子称八路军是“三枪八路”。在如此缺少弹药的情况下,八路军弹药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都要依靠缴获,八路军强调要计算好每场战斗的投入和收益。

当时鬼子标配三八大盖携三个弹药盒:前面两个各装30发,后面一个装60发。这个数量让很多八路军战士羡慕不已!用当时的话来说,简直富得流油。在最为艰苦卓绝的1941至1942年时,缴获鬼子的装备就成了八路军的救命稻草。


刘伯承元帅当年就曾反复强调“要在敌人枪没上膛,炮没上架,马没备鞍时就把它打死,不能的话就赶快撤”。只有尽快消灭鬼子才能缴获更多,要是打仗缴获不足,是打不下去的。所以八路军喜欢小规模伏击战,每次都等鬼子走近了才出手,战斗绝不会耗时太长,因为时间一长,鬼子子弹打没了,这样就是赔本买卖,即便最后打赢了也没有缴获,是要受到批评的。

例如1940年百团大战,最初计划22个团,但各地方抗日武装热情高涨,最后实际参战高达105个团,人均消耗3发子弹,以最初的22个主力团计算也才人均7发,消耗70万发子弹,这就基本耗光了八路军的所有家底,才缴获了34万发子弹!向国民党申请要求补给,等来的是鬼子和国军双重封锁,八路军随之进入困难时期。而鬼子后来也发现了这点,每个鬼子的子弹也减少到60发,而且鬼子心贼,宁死也要破坏弹药,尽量不让八路军能有缴获。


当时八路军所谓的“兵工厂”仅能生产子弹、手榴弹、掷弹筒等简单武器,而且质量相较差。《亮剑》里李云龙看不上边区造,也基本符合当时的艰苦背景。八路军在根据地的一些兵工厂可以达到年产20万发,但只有少数几家。而且很大一部分还是用打过的旧弹壳重新装药的复装子弹,八路军战士还要在战斗中捡弹壳。

概括而言,抗战期间八路军的武器弹药主要来源有四:自产、缴获、收编与拨付。所以,八路军在抗战期间是玩不起正面战场,不是他不想玩,而是玩不起!他只能玩游击战以战养战。

本内容来源于网上,如有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谢谢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