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糕月饼儿时的回忆

2019-09-13   雪狐财经

在忙碌了一整天之后回家的路上经过一家商店,看见门前堆满了各式各样月饼,这才突然想起又是一年月饼飘香时,于是不自觉的放慢了脚步从边上走过。很多人围在摊前,有男有女,有老也有少叽叽喳喳好不热闹,不知他们是在选月饼还是在看热闹。间中听到人群里飘来这么一句:"现在的月饼花样是越来越多了,可是吃起来就是没有以前老家的味道好。”我嘴角露出微微一笑继续向前走过档口。

抬头望了望星稀月朗的天空,看到夜空中渐渐丰满起来的月亮思绪开始翻滚。。。

记得在读初中的时候因为喜欢捣蛋,逃课,被望子成龙心切是老爸给转到一个离家很远,在我们那里因读书氛围超好而负有盛名的一家学校就读。学校在一个边远小镇的一个小山脚下,清一色的瓦房一字排开依山傍水,绿树成荫。

姑母家就在离学校不远的一个村子里,因此我也理所当然的寄住在姑母家里。巧合姑母家里有一个与我同年的表哥,同读一级,每天我们一起上学一起回家,晚上一起做作业。在表哥的影响下(准确的说是为了不被人家说教)我每天晚上也开始装模作样的写起了作业。

一次中秋将近,表哥家里来了个从大山里来的小客人,因为早早辍学家里无事被邀请过来小住一段日子,最巧的是他跟我们也是同年。一天晚饭后我们坐在门前乘凉聊天,那位小客人独自一直抬头望着天空再看突然冒出一句:“你们这里的月亮比我那边的大好多。”“哈哈”我和老表几乎同时笑了起来,我用不怀好意的口吻说:“那当然,我们这里的月亮跟你家里那个不一样,我们这个是哥哥,你那是弟弟。”“对,我家那个是比你们这个小很多。”“有什么不一样,那只是视野视角不同造成视觉感官上的偏差”唉,还是表哥厚道些,那天一整个晚上我笑喷了。

多年以后曾经嘲笑山里小客人的我开始也慢慢认同了他当初的说法“月亮还是老家的大,月饼也是老家的甜”,这种认同还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加深。借用唐代诗人杜甫《月夜忆舍弟》里的一句名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虽然以前老家的月饼没有现在商场里卖的月饼那样有精美的包装,也没有迭出的花样,用料也简单,但它那种特别的味道永远无法为现代制作工艺所替代。米糕月饼除了米粉,糖,还有儿时的欢乐与回忆,这种原料市面花再多的钱无法买到,再先进的科技也无法实现复制。

月圆月缺,月缺月又圆,时间飞快的消逝。小时候每逢中秋夜就会与好朋友们围坐一团互相分享月饼的情景时刻在脑海中浮现,那雪白有略带颗粒粗糙感的米糕月饼,干涩里带着一股淡淡清香。大家一起吃月饼一起看月亮,找玉兔,看吴刚砍桂,辨天河,寻鹊桥,个个都期盼着自己可以找到广寒宫中的桂花树和玉兔,可以看到传说中的牛郎织女在天河两边走上鹊桥,然而这种期盼始终没能实现,同年的那种天真好奇也被年轮尘封成了记忆。

当初给小朋友们派发月饼的“大人们”早已老去,曾经的小朋友也已经长成了“大人”,儿时的那种特殊的味道也随着时光一去不复返,因为我们无法让时间倒流。

乡音已改,鬓毛将衰,唯一没变的只有那份属于自己曾经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