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欧澳日的世纪矿产之争:控制了它们,你就是未来的主宰

2019-11-01   矿业汇

大国之争,归根结底,就是资源之争。

近几年,伴随新一轮技术创新突破,以及全球经济重心向新兴产业转移,战略性矿产资源也在发生改变。世界各主要国家对矿产资源,尤其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所需关键矿产的争夺日益加剧,纷纷制定并发布战略报告,抢占新一轮矿产资源争夺的制高点。

关键性矿产是指既具有重要经济性,同时又存在较高供应风险的一类矿产。它们是支撑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以及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原材料,是产业升级换代不可替代的动力之源。

一、各国战略性矿产(关键矿产)名单

目前,根据不同国家围绕其安全、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等提出的资源保障和储备概念,业界广泛使用“战略性矿产”、“危机矿产”、“关键矿产”和“战略性新兴矿产”等名次形容相关矿产资源,各矿产分类中即相互关联又各有侧重,无严格统一界定,且在不同时期甚至有所交叉。

(1)中国-战略性矿产

2016年,为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年)》,将煤炭、石油、天然气、煤层气等24种矿产列入战略性矿产目录,作为矿产资源宏观调控和管理的重点对象,并在资源配置、财政投入、矿业用地等方面提供差别化管理

(2)欧美澳日-关键矿产

2018年5月18日,美国按照对美国经济和国家安全至关重要的非燃料矿产或矿物原材料;供应链比较脆弱,易受破坏或影响的矿产;在制造一些产品时具有重要功能的矿产,而这种产品的缺失会对经济或国家安全产生重大影响的原则,公布了包括铝(矾土)、锑、砷在内的35种关键矿产清单

2019年4月,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推出《澳大利亚关键矿产战略2019》,明确提出要发展多元矿产并确定24种关键矿产,以支撑农业、航天、国防、可再生能源和通信等产业发展所需矿产的供应大国。

日本本国资源匮乏,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对工业生产所需的矿产资源进行分析,并对海外矿产资源进行调查,1974年,日本将铜、镍、铬、钨作为储备矿种,1983年又进一步将镍、铬、钨、锰、钒、钴、钒等7种金属作为国家储备矿种,之后按照日本经济发展需要不断进行调整,2012年,日本制定了《矿产资源保障战略》,明确提出了30种矿产作为关键矿产。

欧盟选择了三类指标来衡量一种矿产的“关键性”。一是经济意义指数,将矿产品的终端用途分解,计算将这种矿产作为投入的经济部门的增值;二是供应风险指数,主要包括:生产国的稳定性和集中度、可替代性、可回收性;三是环境方面的国家风险指数。分析评价方法主要采用经济意义指数和供应风险指数聚类后进行象限分析,然后计算出每种矿产品的环境方面的国家风险。按此标准,2017年,欧盟委员会发布了关键原材料清单,确定了27种关键原材料。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国家所厘定的关键矿产,部分为中国的优势矿产,如钨、锡、稀土等。

二、各国关键矿种对比

各国“关键”矿产,其中稀土、钽、镓、锗、铟、钴、铂族金属以其经济及安全价值,成为各国青睐的矿产。

稀土有“工业黄金”之称,拥有很多独特的物理特性,可以用于各种军事武器的制造,可以大幅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战略资源,稀土已成为世界各大经济体争夺的战略资源之一。

据USGS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美国稀土产品进口总量的78%来自于中国,其余22%分别来自于爱沙尼亚(6%)、日本(4%)、法国(4%)和其他(8%),但从日本、法国等地进口的稀土产品的初级原料也来源于中国。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国稀土储量约占世界总储量的71%,而在过去的这些年,我们国家已经将占世界总储量百分之三十四的稀土出口给了其他国家,如今仅剩下37%。近几年来我国一直在不懈努力控制稀土的出口量,把这个重要的战略性矿产资源留给己用。

钴是制造高温合金、硬质合金、磁性合金和含钴化合物的重要原料,广泛应用于国防、原子能、航天、电子等工业以及高温磁性合金等高科技领域,随着新能源汽车以及储能技术的发展,钴的需求急剧上升,中国成为了世界消费第一,95%以上依赖进口,价格也成倍增长,为我国紧缺关键金属之一。

三、金银诚可贵,关键价更高

“金银诚可贵,关键价更高”。

1、我国仍有诸多关键矿产资源分布不清、潜力不明;

2、稀土、锂、钨、锡、铟等虽然具有优势,但集中度不高,掌控能力有限,频繁受到他国以自由贸易为借口的干扰;

3、有的开发利用程度低,对外依存度高,新技术综合研究开发利用不够,开发利用技术不高。

要做好关键矿产资源的战略定位与布局,加强勘查布局夯实资源基础与战略储备,整体规划、统筹联合发展产业链、开展科技创新,加强综合利用技术,以保障和支撑国家资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并需要捕捉新技术发展和随之而来的物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