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两天,宁波市镇海区70岁的陈德法老人来到宁波市第七医院(镇海区人民医院),将自己手工赶制的扫帚、衣架送到全科医学科相熟的医生护士手中。但这批心意满满的特殊礼物却很快被卖掉了。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
大爷足足花了一个月时间赶制手工扫帚、衣架
“工作13年,陈老的礼物是我收到的最有心的礼物了。”宁波市第七医院全科医学科护士长王蓉说。事情发生在9月9日上午7点,70岁的陈德法老人坐着公交车来到医院,不为看病,而是为了把十余件手工制作的扫帚、衣架送给照顾过他、帮助过他的医生护士。次日,他又送来一批。
这份礼物让大家直呼“回到了童年”。因为这些做工扎实、造型朴实的日用品如今已经难得一见。陈老自己说,这些物件他赶制了足足一个月,平均做一样需要花一天的工夫。
老人为何会想到自制礼物送给医生护士?背后还有一个温暖的故事。据了解,陈老是个孤寡老人,住在镇海九龙湖镇当地的敬老院。今年4月,他因为头晕住了一周的医院,之后也经常出入医院,检查配药。住院之初,老人不重视自己的病情,不配合打针,也不肯请护工。
为此,医护们没少花心思:老人没有孩子,大家就当起老人的孩子,一声声“爷爷”硬是化解了老人脸上的冰霜;老人不愿治疗,大家就轮流上前,好说歹说,直到他不好意思再坚持;老人没请护工,大家就多花些心思,多关注他,同时也请同个房间的病友帮着照顾照顾。
一周后,陈德法老人康复出院了,临走买了几杯奶茶拿到护士站。
“奶茶不便宜,一杯也要10元左右,爷爷平时很节省,自己肯定是不舍得喝的,他大概认为我们年轻人会喜欢喝,所以买了,还特意用自己的衣服包好送过来。”王蓉护士长对这一幕印象深刻。
包过奶茶的衣服有些微湿。当天,护士长正好给家人买了一件T恤衫,尺寸与陈老的身材相符,她就送给了陈老,让老人穿着新衣服出院了。
之后,老人每每来配药,都会到科室转转,和医生护士们打打招呼。“他们对我很好,帮我挂号,罗永建医生还帮我付过医药费。”这些事,陈老一一记在心里。
医院规定不能收受患者的礼物,但是老人一番心意,直接拒绝难免让他伤心。为此,医护人员想出一个好办法,在科室发起义卖。
很快,老人送来的扫帚、衣架被十多名医护抢购一空,所得共计565元。“打算凑个600元,再买些水果,赶在重阳节之前去敬老院看看老人家,谢谢他对我们的关心和信任。”王蓉护士长说。
9月18日上午9点,5名医护人员一起出现在敬老院。陈德法老人喜出望外,“我无儿无女的,这些年也没什么人来看我,这一下子来了这么多人,真是不知道怎么感谢才好了。”
面对600元慰问金和大包小包的饼干、水果等礼物,老人感动之余也“责怪”这些白衣天使:“说了是送给你们的,结果变成卖给你们的了。”
“爷爷,你的礼物可受欢迎了,有的人想买还买不到呢。”一名护士的话把大家都逗乐了。
当天,同行的一位医生还给老人检查了身体,嘱咐他以后要定期随访。
来源: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