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在“逗”孩子吗?这些“逗”孩子的行为,会让孩子越来越傻

2019-08-04     蓝青樱

亲戚家儿媳妇刚生了二胎,头胎是小女孩,现在已经3岁了。前几天大家去他家做客,有一个大人想跟小孩子说说话,就开始逗她。

“云云,妈妈有了小宝宝,不爱你了。”

正在抱着小猪佩奇的云云,一下子不开心了,生气地喊:“才没有!”

那个大人又笑着说:“真的,妈妈不爱你也不要你了,你看,妈妈只抱着弟弟,不抱你。”

云云撇着嘴,眼睛里开始蓄泪,她想向身边的奶奶求助,奶奶也是笑着看着她,妈妈又在一旁忙着照顾小弟弟。

她“哇”地哭了出来,周围的大人哈哈大笑起来。

我看不过去,把孩子拉到一边,跟她说那些人是骗她的,让她不要相信。我安抚了好半天,又趁她妈妈不太忙时,告诉云云妈妈发生的事,让她抱着云云说了会儿话,云云情绪才稳定下来。

这种“逗”孩子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许多家长都不放在心上,觉得就是逗孩子玩一玩,说点儿俏皮话,看到孩子的着急反驳、生气大哭,他们反而觉得有趣。

“逗”孩子也是有讲究的,不能因为大人觉得好玩,而让孩子受到伤害。

成年人想要拉近跟孩子的关系,有时可以适当逗小孩,逗他们开心,逗他们对话,逗他们去学到更多东西,或者夸奖孩子,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但凡事都要讲求一个度,超过了就会对孩子造成伤害。

哪些逗孩子的行为是不合理的

1.不恰当的肢体接触

有些大人在看到幼儿时,总是想要开玩笑。有时候会抱起孩子往上抛,一些胆小的孩子往往被吓哭了。而且从空中落下时,孩子下坠里大,难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还有大人,会用手去碰男孩的“小鸡鸡”,让孩子感到不被尊重,心里厌烦,孩子多次拒绝不了后,心灵就会受到伤害。

很多幼儿是不太喜欢外人的触碰的,比如摸头、捏脸,会让他们感到害怕、反感、无所适从。

2.恐吓孩子

孩子们在幼儿时期,经常会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好奇心,活泼好动,有些大人为了限制孩子的行为,就会用语言或者行动去吓唬孩子,让小孩子因为害怕而不敢去调皮。比如,“你再动我就打你了啊”,“你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啊”,“你再哭狼就把你叼走了”,“你再调皮就把你卖了”……

3.逗哭孩子

大人看到孩子可爱就想逗一逗。孩子正在玩的开心,大人把孩子叫到跟前,故意对孩子说:“你喜欢爸爸还是妈妈啊?”孩子说都喜欢,大人还会不依不饶继续说只能选一个,孩子想两个都选大人不允许,孩子着急被气哭了,大人就大笑起来。小孩子对大人说的话深信不疑,有些大人就对孩子说“你是垃圾桶旁边捡来的”,然后看着孩子哭起来还说“孩子不禁逗”。

4.逗孩子吃有害的东西

有些大人不知轻重,自己在喝酒时,看到有小孩在旁边,就故意逗孩子喝酒。小孩时期是脑力发育的关键时期,喝酒会影响人的智力发育。有些大人甚至会教孩子抽烟,故意逗孩子去咬桌子,或者拿出钱让孩子去咬铁块……

5.逗孩子打人,搞破坏

孩子在幼年时,对于很多事情是分不清楚的。有些大人为了好玩,就去逗他们打人。比如给孩子一颗糖,让他去打姐姐一下,或者让他把家里垃圾桶推翻了……有时候家人抱着小孩子,孩子打到长辈脸上,不仅没人阻止,长辈还一直叫好……

逗孩子的危害和对他们将来的影响

1.没有安全感

经常被逗的孩子,又得不到家人的帮助,甚至家人也会一起逗一起嘲笑,孩子从小感觉自己没有依靠,不被家长保护,内心缺乏安全感。有些缺爱的女孩子,长大后会被别人一点点好就欺骗了。

2.胆子越来越小

孩子经常被恐吓,哭了后还会被嘲笑,慢慢地胆子越来越小,做事情畏手畏脚。不敢尝试新的东西,不敢跟人交流,不敢跟家长跟朋友表达自己的想法。长期的压抑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利。

3.没有是非界限感

孩子小时候做了坏事情却没人阻止,反而被鼓励、被夸奖,慢慢地就无法区分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对于打人的行为也会不以为然。长大后,他们也会对别的人“恶作剧”,甚至做事没有底线。

《都挺好》里苏明成从小打妹妹苏明玉,家长没有阻止,从不教育,只是轻描淡写地说过去。才有了后来苏明成在车库暴打苏明玉,打得浑身是血。小说中说,打完后苏明成自己回到家睡大觉,警察找上门,他还觉得没什么事。

4.没有自信

孩子小时候被“逗哭”,有些大人就会说“真不识逗”,孩子不哭,大人就说“孩子傻,怎么逗都不哭”。孩子内心就会陷入自我怀疑,感觉自己做什么都是错,没有自信心。有些女孩子小时候一直被说“丑”“胖”“黑”,长大了也会总是认为自己不美丽,遇到渣男被人伤害后,还会认为是自己不够好。

5.不信任别人

孩子小时候总是被欺骗,开始可能会相信会争辩会哭闹,慢慢地就会对大人说的话产生怀疑,尤其是经常欺骗他的人。长大后,在跟别人相处时,也总是怀有戒心,对别人不能信任,无法真心跟别人连交朋友相处。

美国心理学家南希•艾森伯格在她的研究中说,

成年人逗孩子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控制孩子的行为,二是和孩子一起玩。

无论是哪一种,都不能不知轻重去逗孩子,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孩子的痛苦之上,对孩子的心灵造成难以磨灭的伤害。

家长应该怎么做

  • 在看到别人对孩子说干扰孩子认知的玩笑时,家长要毫不犹豫地打断,及时帮助孩子纠正,告诉孩子那些是不对的,并说明正确的应该是什么。
  • 孩子在被开玩笑时,很希望得到家长的支持和爱护,无论是什么时候,家长都要跟孩子站在一起,支持孩子,鼓励孩子,不要因为不好意思就附和别人的说法,让孩子感觉自己是孤单的。
  • 有些亲朋在跟孩子开玩笑时没有底线,以逗哭孩子为乐。甚至孩子哭了,他们还不罢休,还要继续嘲笑戏弄孩子,家长这时候要马上制止他们的行为,哪怕翻脸。要出言安抚孩子,将孩子带离让他受伤的氛围。耐心陪伴孩子,告诉孩子家长们会支持他、爱护他。
  • 如果孩子已经被逗弄,并且受到了伤害,要及时了解事情经过,与孩子进行沟通,安抚孩子情绪,肯定孩子的行为,告诉他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让孩子相信家长的话,告诉孩子那些大人说的话是想跟他拉近关系,但是方式不对,让孩子不要记恨也不要相信。
  • 有些大人逗哭亲戚朋友家的孩子,自己却不知道反省,以后还要变本加厉。这样的人没必要深交,面子远没有孩子的健康成长重要,远离那些总是不知轻重逗孩子的人。
  • 最重要的是,家长自己首先不能用不恰当的语言、行为却逗孩子。

孩子在幼时心灵脆弱,他们正在对外界进行探索。大人们看着孩子可爱,总想去亲近一下,但是用错误的方式,却会给孩子的心灵造成难以消除的伤害,每个家长都要引以为戒。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nQlD6WwBJleJMoPMYCY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