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得不到想要的东西就哭闹?3步方法,让孩子改掉“熊”习惯

2019-07-24     蓝青樱

前段时间,贵州贵阳有个小女孩,因为很乖巧懂事,在网络上走红了。视频里,爸爸和她讨论买玩具的事,

爸爸:如果刚刚不给你买,你咋办嘞?

小女孩:算了嘛,越哭越会把这件事情搞得越糟糕,因为我还记得我有一次你们给我买东西,我哭,最后哪样都没得到。然后现在我刚刚我没得得到这个东西,我就算哦,还是不要惹你们生气了。

爸爸:嘿嘿,聪明啊。

小女孩:呵呵,以前着过一次。

小女孩的回答,让人有点心疼,也让我们看到了小孩子们机灵的一面。他们并非天生是“熊孩子”,如果家长教育得当,每个孩子都会成长得懂事有礼、活泼可爱。

孩子们小的时候总会有这样那样的要求,在得不到满足时便会用哭闹或者就地打滚解决,如果家长因为心疼或者不耐烦而妥协,孩子便知道他的行为是有效的,屡试不爽后,他们可能会变本加厉。

好好的孩子也会被养“熊”了。

要改掉孩子无理取闹的毛病,下面3步方法会对家长们有所帮助。

1.在孩子有不合理的要求时,先耐心劝解

孩子们因为年龄小,对周围充满好奇,做事情也比较任性,想要买玩具,想要买零食。

有时候孩子提的要求有些不合理,家长拒绝后,孩子就会苦着一张脸,或者干脆满地打滚、大哭起来。

这也是最容易令人心烦的事情,这个时候家长们一定要按下自己的脾气耐心对孩子劝解。可以从对身体不健康、手里拿不下、花钱过于浪费等方面着手。

例如,

“宝宝这个饮料不可以喝哦,小朋友们喝这个会影响长高高的,就不能长成大孩子了,而且喝这个饮料会变胖,脸上会长痘痘,就不漂亮了哦。”

“这个玩具不可以再买了,家里已经有类似的可以玩了,买多了就浪费了,浪费是不对的,是不是?”

“今天咱们买的东西已经很多了,拿不下了,那个也不是必须要买的,妈妈拿这些已经很辛苦了。”

诸如此类的话,家长们温柔地讲给孩子听。

耐心的劝解总好过大吼大叫,如果孩子能听的进去,那家长们就省心了许多。

那么,亲爱的家长,恭喜你,你有一个善解人意的孩子。

但很多正在哭闹的孩子,他们专心在哭时,根本听不到周围的话,只一心想通过这种不讲理的方式让家长让步。

这个时候家长就要强硬点儿,采用第2步方法了。

2.冷眼旁观,让孩子继续哭

孩子们想要让家长妥协时,除了哭闹,是没有别的办法的。

这个时候很让人烦,家长们一定要给自己做好心理建设:不打他,不骂他。

劝解无用后,家长们就不要再继续了,让他自己在那儿哭,不要理或者再严肃一点对孩子说,

“你还要在这儿哭吗?那好吧,你继续哭,我先走了。”

“你想哭的话,就自己在这儿哭吧,哭完了冷静冷静。”

然后就向前走几步。一般情况下,孩子看着家长走了会马上跟上去,继续哭闹,但动静会小很多,家长再严厉一些,瞪几眼,凶着说,

“你还要继续哭的话就别跟着我。”

如果孩子看着家长走了,仍然在原地哭闹不肯罢休,家长可以快走几步,到最近的隐蔽位置躲起来,观察孩子的表现。

很多时候孩子看到可以倚仗的家长走了,就不会再继续哭闹,而是会小声抽噎,顺着家长离开的地方跟过去。在孩子走近时,家长适时出现,继续装作很生气的样子,不能和善,然后带着孩子离开。

不管是上面的哪种情况,家长们的教育工作还没有结束,回家还有很重要的一步,也就是下面要说的第3种方法。

3.让孩子面壁思过,冷静一些后,再讲道理

带着孩子回家后,家长仍要装作不开心的样子,让孩子去面壁思过冷静一下,回想自己的错误。

半个小时或者更长时间后,把孩子叫到面前,站直了,手背过去,让他自己说一下犯的错误。

小孩子可能会抽抽嗒嗒,先说自己的委屈,把责任推到家长身上,埋怨家长不理自己。

家长要忽略他说的话,严厉要求他承认自己的错误,孩子就会慢慢地说自己哪里犯的错,也会答应说以后不再犯了。

家长这时候就要再次讲道理了,最好是语重心长一些,

“宝宝,不是所有的东西,只要你想要就能得到的,也不是你哭闹,爸爸妈妈就该满足你的要求。你需要的,我们会买给你,你不需要的,我们就没有必要浪费。你不能都想要,要有舍有得。”

“而且,无论如何,你不该哭闹。这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你在那里大喊大叫,打扰到了别人,不仅没办法达到自己的愿望,反而会让人觉得这个小朋友不懂事、无理取闹,让人不喜欢。”

孩子们听了话,大都会点头答应,至于以后能不能做到,以后再说。

家长看到孩子答应后,也要给他们爱的抱抱。小孩子容易缺乏安全感,不能因为一次哭闹,让孩子的心灵蒙上阴影,觉得自己不被家长关爱。

在抱孩子时,还可以再趁机给他讲讲道理。让他答应,去慢慢养成不乱哭乱叫的好习惯。

但好的习惯并不是一两天就能养成的,需要持之以恒,也需要家长们有“铁石心肠”。

在面对孩子哭闹时,方法要适当,要硬起心肠,不能妥协,让孩子以后不会再犯。

但也不能太过强硬,孩子们很多时候需要温柔以待。只是他们太过无理取闹时,才需要强硬一些。

“养不教,父之过。”

没有天生就“熊”的孩子,只有后天不作为的家长。每一个孩子都是璞玉,只要用心打磨,都能光彩照人。

虽然视频中小女孩那句“以前着过一次”,让人莫名心疼。但如果自家孩子也能如此,家长们更多的该是欣慰吧。

孩子从小就可以从挫折和失败中提取经验,让自己以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能力。

他们长大后,在面对生活中的磨难时,也会有更好的适应能力,让自己未来的路走得更顺畅一些。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e_y4K2wBmyVoG_1Ztuv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