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的新规,会改变教师管与不管之间的两难境地吗?

2019-11-25     FM93浙江交通之声

为保障和规范教师依法履行教育、管理学生的职责,教育部研究制定了《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可视情况对学生进行罚站、面壁、跑圈等惩戒。这会改变之前教师管与不管之间的两难境地吗?

学生在课堂上没有认真听讲、睡觉、做些小东西的时候,做为教师也会担心出现一些过激偏激的惩罚,特别是现在家长对于孩子的关注角度比之前更加细致和深入。”在杭州某中学任教的周老师说之前遇到一些调皮的学生,想管却没法管,教师常常处在“打不得,骂不得”的境地。如果学生挨批了,回家告知家长,家长往往就来学校找麻烦,教师就要被学校批评和处罚,如果学生不理解教师的惩戒,之后就很难打开心结。

周老师觉得,出台了教育惩戒规则之后,终于把惩戒权交还给了老师:“我是支持的,我觉得常说的我是为了你好这句话也要带上引号,从老师的角度上来说,我是真心为你好,而有一些学生如果不能真正理解老师是为他好的,那么就会有抵触心理,这也是老师在日常教学过程当中需要注意的惩戒的方法,所以规则出来之后,可以对老师的惩罚有一个度,这很重要。

在小学任教的杨老师告诉记者,小学阶段是最需要养成良好学习和生活习惯的阶段,对于犯错的学生,还是需要进行惩戒的:“如果做错了不惩罚,第一,学生会觉得我这样做也不会怎么样,记不住或许下次还会再犯。第二,别的同学看到错误的行为,发现老师没有进行惩罚,也会有样学样。支持惩罚并且把握惩罚的度,这样能够让学生知道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

教育局郑老师也说解决了老师和学生的需求,惩罚教育本来就是教育的一部分:“有了清晰的规则之后,让老师在进行教育惩戒的时候,有度了,也向家长和社会再次明确,教育过程中是不能缺失惩戒的,肯定是有利于教育工作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有身体上的伤害,不能打骂,这是师德的规范。

征求意见稿说,教育惩戒分为一般惩戒、较重惩戒、严重惩戒、强制措施,包括:点名批评、适当增加运动要求;暂停或者限制学生参加课程表以外的游览以及承担校内公共服务任务;给予不超过一周的停课或者停学;以及学校可以给与警告、记过、留校察看纪律处分等。对高中阶段学生,还可以给予勒令退学或者开除学籍的纪律处分。

值得一提的还有,《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也明确了教师的权责以及家长的责任。教师正当实施教育惩戒,因意外或者学生本人因素导致学生身心造成损害的,学校不得据此给予教师处分或者其他不利处理。对于该意见,大部分的家长都还是持正面意见:“我觉得非常需要这种教育成绩,因为就是对于小孩儿来说的话,要告诉他们,不是所有人的人都是像爸爸妈妈家里人一样都让着他们的。他们自己进入社会之后,会要接受许许多多的规则,我觉得这种规则意识,就是要在学校里去养成的。教育惩戒规则,这个我就觉得很有必要了。

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关注FM93浙江交通之声头条号,留下您的观点。

(记者:周霞 编辑:徐溯)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nQFoo24BMH2_cNUgHBW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