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国共有14个省市实施了高考综合改革,新高考模式下,考生首先要面临的就是科目的选择,在“3+2+1”的新高考模式下,考生可选择的组合共有12种。为帮大家解决选科难题,对12种各组合的优劣势及各学科对应专业做以下分析,供各位考生和家长参考。
3+1+2模式
在增强选择性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避免弃难就易,造成物理等科学素养的下降。
“3+3”设计在较大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选择权,但也带来了等级赋分制所导致的学生避考物理的现象。
因此,专家提出在选考学科中,将物理、历史作为必选科目,学生必须至少选择其中一门报考,这等于给偏文、偏理的考生一个选择的自由。同时,对物理、历史两门限选科目计100分,采用原始分计分。
“3”,指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必考科目;
“1”,指物理、历史两门限选科目;
“2”,指在化学、生物、政治、地理以及除了必选一门以外的科目中任选2门。
原来“6选3”选科的20种组合,锐减成为12种组合,物理、历史分道扬镳。
对于高一的学生和家长来说,由20种选择变成12种选择,难度显著降低,但是根据已经实行新高考改革省份的经验来看,12种组合全部开班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因此在进行预选科的时候,避免成为小众选科组合而被迫重新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选科选专业
1.选科,有哪些重要参考指标
(1)能力:按自己最擅长的科目选择;
(2)兴趣:根据个人兴趣,选择最喜欢、最适合自己的学科。
(3)专业倾向:按目标专业对学科的要求来选;或根据专业覆盖面积,选择路径较宽的学科
2.选科与未来选专业
选科前必然要考虑未来就读的专业。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选科其实就是把高三的高考志愿选择提前到高一来考虑了。因为高校录取专业将与选考科目密切相关,现在选科就需要考虑未来就读的专业。
选科并不是任意选择的,因为高校在录取不同的专业时,是有专业必选的科目要求的。选择科目要注意目标大学的目标专业类对高中所选科目的具体要求,这种要求大概分为下面几种:有3 门科目要求、有2 门科目要求、有1 门科目要求、不限制选考科目。
以下收集了所有新高考改革相关的选科数据,为大家整理了3+1+2模式12种选科组合可报专业、不可报专业的的简要信息,以供高一学生和家长在预选科时进行参考。
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物理、化学、地理三科的组合,将来大学里99.4%的专业都可以报考。
但是如果选择政治、历史、地理三门科目的组合,可以填报的专业只有52.9%。
其他的学科组合可以填报的专业基本都在80%以上,所以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只要不选政治、历史、地理三门科目的组合,在大学专业选择范围上都不会太受限。
选物理还是选历史
@觅·时光:物理怎么样都有保底分。
@Husky_Bae:物理物理我爱物理。
@旦丁与神曲:建议选物理,物理专业涵盖面广,而且招生多,到时候物理和历史是两条分数线,估计物理的会低很多。历史看似简单,实则不然,而且招生少。
@天壤间一胡郎:绝对是历史啊,可以套用些初中的历史知识。
@初云时:历史好记,还有趣。
@飞飞不想:物理学通就好,记模型。
@初时见你正年少:历史这种基本都不用听课的,为什么不果断选择呢?!!
@莫伟业:物理可以选90%的大学专业。
@只要zwc:有很多专业都涉及物理,不选物理将来专业很少,但是物理是真的难学!
@村口骑驴大爷:历史,因为物理不会。
@星空Nothing:历史不叫容易简单,而物理说实话,我觉得你没学好数学,物理也不用想了,只是我觉得。
@黎青LI:选物理,想学历史可以自学。
@城上雁:主要是我这种文科脑对于物理这种逻辑性的科目真的get不到点啊,还是历史好,我爱历史。
看了网友们的评论,看来大家对于新高考选科还是比较热衷于选择物理,而且感觉大家好务实啊,大家普遍选择物理的原因基本上都是因为以后报考大学,可选择的专业比较多。
物理和历史到底怎么选
我们都知道多个省份是实行“3+1+2”选考模式的,“3”就是语数外三科主科,“1”就是物理或者历史二选一,“2”的话就是政治,地理,化学,生物中选择两科。所以选择物理或者选择历史都各有6种组合。
根据上表的数据,可以看出来,高考“3+1+2”一共产生了12种不同的选科方式。
那么说了那么多,到底是应该选择物理还是选择历史呢?其实高中历史呢,基本是属于单纯的记忆性内容,你对历史的发展历程有一定的了解,基本就能答题,但是物理呢就不一样了,物理在做题的时候则是需要更多地去衡量判断。
同时参考上面的网友评论以及过往数据,我们也可以得知,对于选择文学、哲学、艺术等学科时,选择物理或者选择历史对于未来就读专业选择面来说都是差不多同等水平的,也就是说文学类,哲学类等学科选择物理或者选择历史都是不受影响的。
然而,对于其他的工科,理科专业来说的话,选择物理明显更有利于未来专业的选择,所以如果是以后想要学工科、理科等的专业,选择物理,是比较有利的,而选择历史的话,可选专业范围相应会较窄一些。
需要注意什么?
“3+1+2”模式下,物理和历史二选一成必然趋势,上面简单分析了一下,但是仍然有不少同学存在是不是历史比物理更容易学、高考也更容易的误解。同学和家长们要注意了,在选择报考物理还是历史之前,要先了解这两个误区!
误区一:历史比物理容易学
第一个误区:历史比物理容易学。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很多人都是这么认为的吧。很多家长对历史和物理的认识还停留在过去,认为历史属于文科,只要简单的读一读,背一背就能够打高分了,比高中最难学科——物理,肯定容易多了。其实并不然。我们可以去看一看每次考试发下来的成绩单,物理学科考八九十分很常见,满分也不是没有可能;历史成绩比起来就惨不忍睹了,八十分以上是难的,五六十分算正常。历史比物理容易学,这可真是一个大误区。
现在历史学科的试题对学生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不但要求学生掌握书本中的知识点,还要求学生拥有非常好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因为很多材料都是以文言文的形式出现的,学生需要对材料里面的历史事件做出正确的解读和分析。而现在的学生大多是周而复始地刷题,课外阅读非常少造成学生知识面非常狭窄,这对历史考试是非常不利的。反观物理作为自然学科,则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即便强调和现实的联系,也只是提提而已,最终还是要回归到物理学科本身的计算推理。
误区二:学历史高考更容易
第二个误区,学历史高考更容易。有的学生人觉得历史学科简单易学,就选择了历史。在他们看来,容易学当然会学好,高考考上的机会就会更大。其实高考的难易程度和学科本身的难易程度并没有太大关系,高考的难易程度更大一部分是取决于录取率。比如今年湖南的高考,文科一本上线率只有11%多一点,但理科的一本上线率却高达30%还要多,哪个更容易考上大学显而易见,同样情况,对于“3+1+2”模式考生来说也是值得参考的。
实行“3+1+2”模式后,各普通高校会预先公布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以《河北省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中北京大学的科目要求为例,如果考生选择了物理,则可以报考北京大学公布的所有52个专业,但如果选择了历史,则只能报考其中约70%的专业。即使是中国人民大学这样的偏文科高校,选择物理可以报考所有专业,选择历史却有两个专业不能报考。“各高校情况也基本上是如此。也就是说,在专业的选择上,选择了物理就意味着机会远远大于选择了历史。所以说哪个选择更容易考上大学,一看数据就一目了然,即印证了那句老话,“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句话对于“3+1+2”模式省份的考生来说同样如此。
当然以上分析仅作参考,其实选择物理或者选择历史,始终还是需要按照自身因素来综合考虑。
选科要怎么选?有什么参考原则?
给大家总结了四点:
1.认识自己的学科偏离;
2.认识自己的学科能力;
3.考虑专业覆盖率;
4.注意学科之间的关联及学科力量。
首先来说第一点,简单说来就是:我是“偏理生”,还是“偏文生”。
理解自己偏理还是偏文,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了解自己的思维模式,不同的思维模式,在不同科目的学习中会起到不一样的作用。
如果你是“偏理生”,你可能更喜欢有逻辑的表达自己的观点,生活中的你也能用理性去处理很多棘手的问题。将来的你,想从事基础科学研究、工程类、医药类等专业领域。
如果你是“偏文生”,你可能更喜欢充满感情的表达自己的观点,生活中的你对于“人”的思考和观察很多,同时也用艺术的方式表达自己,另外,好像记忆力也挺强的。将来的你,想从事管理类、法学类、文学类、历史研究类等专业领域。
第二点其实简单点说就是:你最擅长最喜欢的科目;如果你找不出自己最喜欢的科目, 至少可以观察最不喜欢的短板科目是什么, 这样可以相应的用排除法来进行筛选。
第三点专业覆盖率,这里就不过多说明了,前面几篇文章已经将选科及专业覆盖率问题说明得很详细了。
最后一点:注意学科之间的关联及学科力量。
定下首选科目之后,余下的四科,如果前面三点都考虑好了,还做不了决定。那就考虑学科之间的关联性,学习方法和思维模式也将有所影响。另外就是在读学校的师资水平、课外培训机构的师资。
选科是由学生在高中一年级学习结束后即可选择,在高考报名时最终确定。虽说高考报名前都可以更换所选科目,高考报名结束后不可以更改。但在实际操作时,不建议临时换科目!
关于职业规划
职业规划可以算作专业选择的衍生,是在专业衔接基础上更长远的考虑因素。现在已不像以前那样,大学毕业了才考虑就业问题,很多家长在K12阶段便开始为孩子规划职业发展,很多高中增设生涯规划机制,全国各地关于生涯规划的课程、讲座也比比皆是。职业规划是生涯规划的重要一环,高中生重视职业规划是很有意义的。
建议
职业规划需要多了解职业信息,最好能提前接触职业体验,让学生对职业有更清晰、更客观的认识。不正确或片面武断的职业认知,不仅不能实现职业规划的意义与价值,反而可能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总的来说,以上六大因素是一个整体,应该综合考虑,不能简单凭单一因素判断决策。此外,以上分析都是立足于选科而言,实际上六大因素彼此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例如,专业选择与职业规划密切相关,学科基础、提升空间、兴趣倾向也是专业选择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学生和家长在选科时,要本着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态度,多方面了解、向专家咨询,获取专业建议,避免走弯路。
这四科老师将由冷转热
一.地理老师
在新高考“3+2+1”模式下,一定会有很多原来根本不学地理的理科生,在高考模式下被迫选择地理为高考考试科目,因为地理学科内容相对接受简单,而且内容多以记忆性知识为主。
所以对于原来偏理科的学生来讲,地理学习更容易上手和简单,相对学习的时间也较短。而又因为现在几乎所有高中,在地理科目的老师安排都只有1—2名老师,这完全满足不了学生们新高考科目选择的学习要求,所以,首先必火的一定是地理老师。
二.历史老师
历史科目与地理科目,在新高考模式的促进下,所处的现状基本相同。必将迎来很多学生将历史科目作为高考考试科目之一,而基本原因也是在于历史科目,主要以记忆性知识为主,学习难度相对较低,再者历史科目是新高考的必选科目,所以在新高考模式下,所有的高考学生都必须要学习历史。据了解,这几年很多高中学校在招聘教师时,历史老师都是招聘数量最多的科目老师,所以历史老师的地位将越来越高。
三.政治老师
在高考改革之下,很多高中科目教材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其中改变最大的就是政治科目,在教材数量上将笔以前多出一本教材。
所以意味着,政治的教学将相对延长,而对于很多学校的政治教师储备上,很难满足新教材的课时任务,所以政治老师在新高考的带动下,也将会迎来由“冷”转“热”。
四.生物老师
生物学科在以前的理综里分值占比不高,所以很多学生都不怎么重视生物学科。但随着新高考模式的促进下,生物成了单独考试科目,分值也出现了权重增加,自然而然学生们必须要开始重视生物学科的学习。生物老师当然随着生物学科在高考中的分值增加,地位升高,也变得在各科目老师中越来越重要。
新高考的变革,必定会带来诸多变化,各科目老师的火热程度,当然直接与该科目在高考中的地位相连。所以以上四个科目老师,将会迎来由“冷”转“热”的大好时机。
通过上面的介绍,各位高一的家长和同学在选科的时候就能够清晰地知道自己能选择的专业了,这样在选科的时候也能够有的放矢,扬长避短。
但是同时还要说,更希望同学们在选科的时候能够根据自己将来想要就业的方向来确定需要选择的专业,再根据专业要求选择相应的科目,哪怕是你成绩并不够好的科目,但也希望你能够拿出足够的努力和勇气去面对!
《高考必刷卷42套》是深受现在高中生喜爱的刷题卷,强区名校模拟卷汇编,高二及高三一轮复习时期适用。高考必刷卷中既有一些经典的基础题,也有一些用来拔高的难题,适合各种水平的学生自测。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nMpMNXQBURTf-Dn5LZW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