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宝园》,一群智慧妈妈陪着宝长大,没有华丽的句子,和你分享生活中育儿的故事!欢迎大家一起探讨!当妈那些事儿
该把自己的收入告诉孩子吗?培养孩子的金钱观,这事很重要!
上次到幼儿园参加活动,周姐的女儿也在同一个班,我们俩正在聊天,聊着孩子这段时间的表现,而两个孩子也在讨论,交流的内容却让我俩啼笑皆非。
我女儿晨晨跟小灿说:“明天是星期六,我爸爸妈妈都要带我出去玩,给我买好吃的还有漂亮的公主裙。”小灿却说:“我星期六只能待在家里,我不能出去外面。因为我爸爸妈妈没有钱,我们家也没有汽车,也买不起玩具。”周姐听了很尴尬,忙跟我解释:“小灿平时总吵着要买玩具,我上次跟他说妈妈没有钱,不能买玩具。他还联想到家里没有汽车,都是因为我们没钱”。
听到这样的对话,相信很多家长觉得如同情景再现。孩子吵着要买玩具,买零食,家长会以“爸爸妈妈没钱”来为理由拒绝;想要让孩子学会勤俭节约,就跟孩子说:“爸爸妈妈赚钱很辛苦,工资又很少,我们不能浪费东西。”久而久之,家里“没钱”的潜意识就深深刻在孩子的心里。
那我们该不该告诉孩子家庭的具体收入呢?很多家长不告诉孩子家里具体收入的原因,在深层次上,是我们觉得孩子还小,不懂这些。而根据研究得出,孩子在6岁开始,对金钱就已经有初步的启蒙和认知。孩子是家庭的一分子,家里的经济情况是可以跟孩子说的。但是,要怎么说?对于不同阶段的孩子,家长要以不同的方式。
幼儿时期的孩子:
在孩子还小的时候,他们对数字并不敏感,对“钱”也没有多大的概念。经常会童言无忌。告诉他们具体的收入,可能会不经意把信息透露给别人,或许会给我们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但是家长可以告诉孩子要珍惜家里的财物,比如爱惜玩具、珍惜粮食等。在孩子很想得到心爱的玩具时,如果你以“没钱买”这样的方式来拒绝孩子,久而久之会造成孩子的自卑心里。
大学同学许清,是一个优秀的女生。但是她跟我说:“不管长大后多能干,心里仍旧觉得自己比不上别人”。因为父母的金钱教育对她影响颇大,她吐槽父母经济明明还可以,却故意隐瞒装穷。想让她养成艰苦的生活作风,导致她现在觉得处处比不上别人,走到一些装修比较高档的服装店,还不太敢走进去逛。
其实在幼儿时期,爸爸妈妈们可以通过挑战游戏、家务打卡等活动,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想要的东西,也会更加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
��欲�
开始有数字概念的学生时期:
等孩子稍大一点,他的意识会向“经济”转向,进入了解家庭收入的阶段。孩子在小学阶段,已经有了很明显的数字概念,到了初中阶段还会开始与同学攀比。
姐姐的小孩刚上初中,姐姐就为她烦透了心。她说:“孩子的攀比心里越来越重,他们在学校都穿校服,着装上攀比什么呢?就比鞋子,比手表!女儿回家跟她要求要买某个牌子的鞋子,因为这个牌子的鞋子比较贵,还说同学戴的手表还是限量版的!”姐姐表示,家里的经济情况也并不是买不起孩子想要的东西,但怕她过度攀比,自尊心过强,没有把重心放在学习上。
这个时期的孩子也有了自己的消费观,对于家长就是更大的考验。当孩子有了数字概念,甚至开始攀比的时候。父母可以让孩子了解有关于“家庭财产”的概念,知道这是属于父母的、并且是用他们的劳动换取来的。他们以后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到的本领来换取,正确的金钱教育才能避免孩子炫富或认穷的心理。
走进社会的成年时期:
当孩子慢慢长大,对家庭经济的涉入就是迟早的事,如何让孩子涉入,这跟父母的养育风格及家庭实际情况联系在一起。这个时候,可以跟孩子聊聊父母的经济收入,让他们了解父母的收入来源。如果父母是通过自己的劳作力获取收入,可以让孩子了解是这么多年来的努力换来了现在的收入;如果家长以经商为主,可以跟孩子聊聊创业、守业的过程。
这样,孩子所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个单纯的数字,而是这些收入背后父母所付出的努力和艰辛,或许还要加上那么一点点天赋和运气。
有人说,中国的孩子最缺乏的两种教育,就是金钱教育和死亡教育。一个关乎生,一个关于死。对于家庭收入,很多家长选择避而不谈,也有家长喜欢含糊其辞跟孩子说:“小孩子懂什么?好好学习就是了。”其实,金钱教育能让孩子懂得如何获得、如何拥有。正确的金钱观是儿童教育的重心,将影响他的一生,因此,儿童时期的金钱启蒙显得尤其重要。
该如何培养孩子正确的金钱观:
1、让孩子知道“钱是怎么来的”
与其纠结该不该告诉孩子“家里有多少钱”,还不如让孩子知道“钱是怎么来的。”
我曾经试着在一群孩子中提问:“你们知道钱是怎么来的吗?”
“是银行取出来的。”
“是手机里就有的”。
“是爸爸妈妈上班赚的”。
可以明确地告诉孩子:钱是爸爸妈妈工作、劳动获得的,大一点的孩子,还可以跟他说说投资、理财等收入方法,以及每个月固定的收入和被动收入是多少。
2、让孩子懂得“如何花钱”
孩子不但要认识金钱,还要学会懂得正确花钱,而不是肆意挥霍。每个人都有“购买欲”,孩子也一样。因此,如何引导孩子“正确花钱”,给孩子零花钱是关键的一步。
怎么给零花钱,藏着一门大学问。很多家长为了锻炼孩子做家务的能力,会采取给孩子报酬的方式来提高孩子的积极性。从孩子的短期发展来看,他们为了赚取零花钱,会积极主动地做家务,但他们并没有做家务的内在驱动力,缺乏主动性,渐渐地,金钱就会失去效力。其实,作为家庭的一分子,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本是孩子的责任。
在给孩子零花钱前,可以与孩子进行谈话,比如孩子期望的零花钱是多少?什么时候该给零花钱?他将如何支配零花钱?父母可以听取孩子的建议,和孩子一起制定“零花钱”计划,孩子参与其中了便不会轻易破坏规则。
在孩子刚上小学,就可以开始给零用钱了。可以是固定的人在固定的日期给孩子固定的数目,让零花钱成为一件值得期待和愉悦的事。
那零花钱该如何花?这就是在让孩子学会规划自己的支出了。可以让孩子在月初有个规划,这个月的零花钱想怎么用?如果要买东西,先了解此物品的价格等。
��欲�
除了消费,也应鼓励孩子捐献和储存。
适度的捐款可以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和友善的品质,帮助到的人越多,孩子幸福感会越强。当孩子想要得到的东西比较昂贵时,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储存”, 激励孩子为目标而存钱,从而培养孩子的耐心、爱心、自制力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3、正确看待“富”和“穷”
孩子想了解家庭的具体收入,背后的原因也需要爸爸妈妈了解。对很多孩子而言,收入的多少并不是他们最关心的,或许稳定的家庭收入能让他们的需要得到满足,产生安全感。而收入的多少,会带给孩子“贫穷”或许“富有”的概念。
我女儿也曾经问我:“妈妈,我们是穷人还是富有的人?”我跟她说:“没有人是绝对的贫穷,也没有人是绝对的富有,贫穷和富有是取决于你跟谁去比较。每个人都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那我们要跟谁比呢?我们为什么要跟谁比呢?其实只要用心经营生活,拥有富足的精神,那才是最好的状态。”
在实际生活中,孩子肯定会观察到周围的人,知道部分家庭确实存在物质上的困境,生活相对拮据;也有的家庭衣食无忧,生活富裕。
该让孩子知道,如果处身于困境中,就取决于我们面对困境的态度了,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脱离不理想的生活,想办法去解决困难。不少生活拮据的人常年唉声叹气,因为钱而与家人产生矛盾,这样贫穷在孩子眼里就是痛苦的源泉。孩子长大后可能通过不同的手段从钱里面去寻求安全感,忽略生活的本质。
而如果生活在富裕的家庭,则应教育孩子能因为衣食无忧就大手大脚花钱,看不起较贫穷的人。可以让孩子了解如何支配自己的零花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人生观。
让孩子拥有正确的金钱观,将对他的一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应让孩子了解金钱不是万能的,得让他知道,世界上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还有很多。即使生活不富有,依然可以享受很多快乐。
互动话题:您有给孩子自主支配零花钱的权利吗?是通过什么方式给孩子零花钱的?
本文中的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欢迎分享收藏!谢绝抄袭!
本文章《妈宝园》原创,欢迎关注或者点赞点评转发文章。欢迎大家一起在下方多多留言交流育儿经验!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nLwQ53EBfGB4SiUwYF6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