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掌神山 古树 摄于2019年7月)
六掌
六掌,一个很普通的地名,是砚山县蚌峨乡的一个壮族村落,是壮语音译过来的,我不知道它的壮语的实际意义。但两个汉字组成的名词,却让我产生许多美的遐想,以至于让我行走在莽莽的六诏山脉中,也想看看标志这个地名的壮族小村落。
沿着龙坝岗,驾车顺山势—直往下走,不过几里便遇到一段难得的平直的路,再拐个弯就到六掌。
在绵延千里的六诏山脉里,它只是一个细小的点。它的土地全被绿色覆盖,村庄以高大的营盘山为背景,房舍全是二到三层的水泥浇灌小别墅,错落有致地围看村庄中心的神山。房舍毫不拥挤,村民饭后窜门非踱好长的方步不可。七弯八拐的村中道路干净整洁,路旁刚种不久的樱花,正旺盛地生长着枝叶,整个村庄和谐地融在大自然中,一颗眀珠似的小村庄嵌在偏远的大山深处。这么久远,生生不息并与时俱进,让我很自然地把这里的壮族同胞与雄浑、宽厚、坚毅的六诏山脉的脊梁联系在了一起。
(六掌神山 山泉 摄于2019年7月)
树木是这里最早的居民,村庄中心神山的千年古树可以见证这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壮族村落。一百年太短,一千年不算太长。进入六掌神山,参天古树葱郁茂盛。来时正值盛夏,行走在古树林里,没有一丝暑意,摩挲着皴裂的古树皮,踩在厚厚的,松松的,软软的腐质层上,我仿佛在穿越时空。这里偏僻、落后、蛮荒,一直在挑战着这个小村庄代又—代人的极限,他们也在一代又代地颠覆着人类对这些词的理解。
从肩扛马驮到公路运输,从芧草房到瓦房,再到今天现代建筑文明标志的农家小别墅,那该要经历多少的磨砺?唯有神山的古树可以见证这一切。今天古老的村落就像神山上的古树,正焕发出蓬勃的生机。踏在这厚重的土地上,我理解了这里的村民为什么会具有谦逊、热情、执着、坚韧的秉性;我理解了出生地与生活是否幸福无关的人生哲理。
深藏山里的六掌这个小村庄没你想象的那样沉寂,有限的土地里显现出无限的活力。这里山高林密,森林覆盖率超过53%,是砚山县森林覆盖率之最。人类是大山的子民。大山上有了葱郁的森林,她就会回馈给她的子民无限的惊喜。我在蚌峨乡小学工作了一年,见过我以前所没见过的许多动物,如竹鼠、臭鼬、山狸……还有成群的足鸡(野鸡)、鹧鸪、斑鸠,甚至是成群的乌鸦.…..山上有了这些动物,便自然形成各种良性的生命链,这是有森林的大山给她的子民最大的回馈;从夏初开始,这里的牛肝菌、青头菌、奶浆菌、鸡枞……最后到冬天的冬菌,夏末秋初的蜂蛹,从被称为蜂中之王的大黑蜂到黄土甲、胡蜂、小花蜂......等等山珍,是大山给六掌人的附属品,这些珍馐人们总会留下一部分给自己吃或用来招待客人,一部分却源源不断地送往远方,又源源不断地从远方把希望带回山村。这是一座桥,一座连接山里与山外的桥。
(六掌村农家别墅摄于2019年7月)
六掌人面对大山,深谙节制之道。如人们取蜂蛹总不会—网打尽,他们知道什么时候蜂蛹最饱满,当蜂蚝饱满时他们便会趁着夜色悄悄地只把蜂房割下,留下一饼蜂房和蜂窝给蜂王和工蜂继续照料,让它自然过冬。在山里繁衍生息几百年至今的村民,无论老少都明白大山及大山上的一切,都是他们生命里的一部分,清清的山泉水已经流入他们的血液,所以取舍才总是那么有分寸。
一个村庄的故事,总是一个谢幕,接着又拉开下一个帷幕。神山的古树,见证看蚌峨乡六掌村随历史潮流兴衰的更替。或许在历史潮流中有许多人已经把家乡变成了故乡,家乡的花米饭,绿粑粑及酸汤米粉,已变成了永远的乡愁。但无论怎样,有森林的大地母亲,她永远不会让她的子女失望。在和谐的新时代里,她又迎来了新的机遇,就像神山上的茂盛的古树叶,在闪耀着新的生命。
来源:家在砚山
法律顾问:冯在照
编辑:小小吴
副主编:刘贵仁 邓三凤
审核:蓝淽 大白 秋水
主编:刘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