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洞村:云烟深处有仙缘

2019-11-25   映象文山融媒

尘世确有桃源。

“普者黑”正是一处桃源,而桃源的钥匙就攥在文山州丘北仙人洞村人的手里。四百年前,几位相约逃婚的撒尼族青年撞进这处桃源,筑起了仙人洞村,于是生生世世便与“普者黑”结下仙缘。

“普者黑”为彝语,即盛满鱼虾的湖泊,想来这样的湖泊定是神仙拓在云烟深处的。天蓝云白,一个个湖泊连缀成天空的倒影,碧绿的湖水澄澈通透。一座座孤峰,不知奉了神的什么旨意,正在水中排兵列阵,各守其位,似乎只待令行,就会“秋原如掌,枪刀突出,星驰铁骑,阵势纵横”。

细细想来,那山那水,莫不是仙人置下的阵仗,用来守护桃源?仙人洞村就隐在云烟深处,一日日倚着青山与绿水缒绻,享尽桃源的恬淡闲逸。

走进仙人洞村的游人,也就结下了一份仙缘。

绿水环流的村落恍若出尘,好像就是从仙境挪移而来的仙居,一幢幢楼宇高低错落,各俱情致。或许不久之前,许多仙人还在那楼宇里谈经论道,指点尘世沧桑,而今这些楼宇则被安置在仙人洞村。

五柳先生笔下的桃源,在仙人洞村稍稍改了版,虽不见桃花,却照样摹写“落英纷纷,芳草鲜美”,村内亦随处可见“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2

仙人湖就在村前,那波光粼粼的湖面,真像仙人布下的一个符咒,或许循着那柔软的涟漪就能觅到仙人的踪迹。

寻一只小船在湖水中飘摇,你会相信自己已然成仙。不着一丝纤尘的水,当是仙人的障眼法,不知不觉中那个红尘滞浊肉身已被换下,身心俱轻。念上一句“我欲因之梦湖月,一夜飞度镜湖月”,也许仙人就会从天而降,来这仙人湖里携你凌波漫步。最初撞进桃源的撒尼族人先祖,或许冥冥中就是循着神的指引,才觅到这处红尘仙境。

每天清晨,云雾刚刚褪去,从睡梦中醒来的仙人湖格外清寂,仿佛回到它的前世,正等待仙人来湖中盥洗沐浴。那一刻,阳光与风就躺在湖面上,风正翕动睫毛,碧绿的湖水便跟着微微颤动,使得躺在湖上的阳光跟着摇晃,于是满湖金鳞跳跃。

水岸村落则在清晨的阳光里舒展腰肢。村中来来去去的游人,经过夜的引渡,一个个都得了道成了仙,悄然遁入仙人湖,逍遥于碧水中。

飘然一羽。

仙人洞村:云烟深处有仙缘

一湖绮丽,一湖清风。昔日范蠡功成名就时曾携西施五湖泛舟,那况味怎及仙人湖悠闲自在?湖岸芳草如梦,恍然五柳先生就在岸上拈髯微笑,而他笔下的桃源正偎了绿水。

入眼皆永恒,一瞬恍然便是一生。那份无欲无求,那份内心空明,除了神仙谁还能做到?

3

那个雪肤花貌的仙子,果然早潜入普者黑,分身于仙人洞近旁的水流里,化作大片大片的荷。

六月晴空下,一株株“濯清涟而不妖”的荷,伫立在荷塘里,与日光或者月光共舞。是谁在低吟“无边荷叶连天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仙人湖吹来的清风恣意拨弄着一方方荷塘,用那泗溢的荷香来皴染仙人洞这处阆苑仙府。

一个又一个撒尼族女子,着了粉色裙衫,好像就是得了仙人点化的塘中荷花,那水汪汪的眸子里甚至还蓄着塘里的清波。那些荷花样的撒尼族女子,就在村中四处盛开,或倚在楼前,或伫立街边,或偎着水岸,或撑起小船……她们是荷花精灵,与那个雪肤花貌的仙子有着极深的渊源。

当初那个雪肤花貌的仙子,自“九华帐里梦魂惊”之后,便怀揣了“出淤泥而不染”的心事,来到普者黑的清澈水流里盈盈而歌,一笑一颦便有了塘中荷花的万种风情。

诗词曲赋全都来了,来到仙人洞村的荷塘,在那挤挤挨挨的荷叶上落座,听拂过荷塘的风诵读那些浸着荷香的清词丽句。哦,写下《爱莲说》的周敦颐来了,写下《长恨歌》的白居易来了,写下“莲动下渔舟”的王维来了,写下“误入藕花深处”的李清照也来了……一枝枝荷花就着朝露轻甩水袖,犹自风吹衣袂飘飘举,瞬间便舞作旖旎婉转的霓裳羽衣曲。

冽冽荷香正从诗人的指尖上滴落。仙人洞沐浴在荷的清香里。

游人俱已成仙。成了仙的游人,纷纷御了荷香飞向塘边,去牵荷花精灵的翠腕柔荑。荷花精灵正在凌波漫步,踩着诗词的平仄,走出一阙清丽的宋词:曾宴桃源仙洞,一曲舞鸾歌凤……

那些成了仙的游人,竟相逐了荷花精灵的步履,沿栈道在荷塘内凌波。恣肆汪洋的荷,当是那个雪肤花貌的仙子抛洒的相思泪,一颗颗全都化作妩媚的荷花,柔柔的粉,润润的白,灿灿的黄,幽幽的紫,艳艳的红……哦,仙子的真身到底栖在哪株荷上?

当初村中撒尼人的先祖来到这处桃源时,可是被荷花的清香迷醉,才决意在这里结庐?

一座座覆了茅草的亭子伫立于荷塘深处,它们也在向往凌波漫步吗?四处都是荷,翠绿的叶子密密衔接在一起,凝成了又一重碧波,而婷婷于这碧波之上的荷花,就成了落入玉盘的大珠小珠。

该有清泠的弦歌弹响,也许该弹一曲《云水禅心》,闭上眼睛聆听仙人作法……

4

仙人洞的仙缘,就结在村子里那株最老的黄连头树上。

没人说得清那株老黄连头树到底活了多少年,它的树干极其粗大,好几个成年人才能合抱,龟裂的树皮就像神的法器。或许神就栖身在老黄连头树中,村里的撒尼族人一直视老树为神。每年三月初三,春回大地的日子,村人就在“毕摩”的带领下,来到老黄连头树下祭祀树神。

神树的血脉里,藏着仙人洞村秘史。村落的秘史,就系在老“毕摩”的舌尖。

据说从石林逃离的撒尼人先祖,闯入普者黑这处桃源时,即刻被这里的青山绿水陶醉,遂决意在仙人洞所在处筑村结庐,村前有湖水荡漾,村后则青山逶迤。

村成,村人却苦于无路可走,只能乘竹排涉湖而出。翌年夏日,忽逢暴雨,闪电把天空撕裂,一条白龙蓦然落地,用力从山后把大山拱出一条豁口,并一直拱到仙人洞湖边方才停下。白龙龙头所在处,就是今天的白龙子塘,而龙尾还留在大山豁口处,村人把那里叫做龙尾坡。

白龙龙头拱出的土堆,渐渐隆起一座土山,第二年土山上就生出了青冈栗、黄连头与麻栗树。只几年,那些树就长成了参天大树,树干粗壮,枝繁叶茂,显然是汲了白龙的精魂。

那片神树,就是仙人洞撒尼人的神。每年三月初三,一代一代撒尼人就在一代一代老“毕摩”的带领下祭祀神树,献上宰杀煮熟的兽禽,跪拜祈福。神则赐给仙人洞村人丁安康、六畜兴旺与五谷丰登。

直到有一年,忘掉古训的村人砍掉了一棵棵神树,只剩下老黄连头树。不久之后,瘟疫竟在村中蔓延,牲畜与家禽一批批死掉,甚至几位青壮年也莫名离世。恐惧中,人们终于记起了树神,于是请来德高望重的“毕摩”带村人祭祀白龙,村子终归平安。

结了仙缘的仙人洞村,重新种下更多的神树,来护佑这片桃源。

5

仙人洞这处桃源里,时时都有笙歌逐着明月清风。

趁着夜色正稠,划上一只小船,划入藕花深处,去偷听撒尼族青年男女的情话,可以感受被浪漫浸透的桃源夜色。月光下的荷塘光影迷离,一朵朵荷花就如黛色夜空的星星,犹自晶莹闪烁。原来歌吹并非在扬州,而是在月夜仙人洞的荷塘里,那缠缠绵绵的弦歌正是月光的手,轻柔抚弄着夜幕下静谧的青山绿水。

伫立在月光里的山,一座座各不相连,仿佛都已得道成仙。它们是桃源的守护神,千年万年都守着这里的日出月落,守着“普者黑”的丰饶,亦守着仙人洞村撒尼人的水上仙居。

清澈如水的月光在剪辑桃源的日子。

夜色里的老黄连头树成了神仙府邸,那浓密的枝叶间有仙人来去。而图腾柱下的广场上,仙人们已然从四方赶来,在这桃源里点燃了篝火。

来到仙人洞的人,哪个还没有成仙?

村子里每个撒尼族人都是仙使,他们围着篝火翩翩起舞,用幸福欢快的舞步发出邀请。倾慕桃源而来的游人,一个个早已被普者黑的青山绿水引渡,在这夜的篝火旁再续一段仙缘。

夜的静谧清幽,让仙人们彻底释放了自己,他们争先恐后地祭出绝招,用祝福来调制出漆黑的药物,去抹黑篝火旁的每一位仙人,祈愿桃源幸福覆盖天地间。

清风徐来,仙人在夜幕里张开了羽翼。

文/王利军主编:刘飞副主编:邓凌 编辑:小小吴审核:蓝淽 大白 秋水法律顾问:冯在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