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渝高铁南阳东站这个网红车站,了解一下

12月1日,郑阜高铁和郑渝高铁郑州至襄阳段正式开通运营。在进一步完善区域高铁路网结构,加快形成河南“米”字形高铁格局同时,一座座造型优美的高铁站房也正式展现在人们面前,由铁五院设计的郑渝高铁南阳东站更是吸引了众多关注,成为当地的“网红车站”。

南阳东站坐落于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随着郑渝高铁郑州至襄阳段的开通运营,南阳东站以及周边高铁片区的综合性交通枢纽也面向广大市民开放使用,通车首日客流量达5.9万人次,南阳结束了无高铁的历史。

南阳东站是目前国内已建成投入使用的最大规模线侧式站房,同时也是郑渝线路上单体规模最大的站房。站房总规模为3台7线,建筑面积40000㎡,雨棚面积16148㎡。站房长244m,宽56m,建筑高度24.4m。站房设计提取“卧龙腾飞,伏牛奋进”为文化理念。南阳头枕伏牛,足蹬江汉,自古雄踞于中原大地,长江、黄河之间,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孕育了众多华夏历史名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卧龙先生”诸葛亮,与秀美南阳产生了深厚的文化渊源。同时,南阳东站作为新建高铁片区的核心启动区,期望未来城市的发展在高铁片区驱动下呈现经济腾飞之势。

综合一体化的规划布局,综合组织站前多种交通模式,共同形成南阳东站综合性交通枢纽。站前广场景观以折线型的中央广场铺装构图,象征了万水千山汇集于此,并为铁路旅客带来更强的导向性,同时暗喻了龙行天下,卧于南阳之势。另外站前广场南北两侧的公共交通枢纽设施设计,以简洁明快的体量,形成站前左右对称的空间布局,在造型设计与立面形象塑造中,延续空间主体站房立面飘逸的横向元素“祥云”构图,配合纯粹的玻璃幕墙,交相辉映虚实相间,充分打造主体卧龙腾飞之态。两者相得益彰共同营造卧龙腾飞,祥瑞南阳的整体画面。

站房整体空间形态契合功能布局,通过连绵、蜿蜒的形体展现卧龙的姿态,形成简洁大气的外观,塑造城市门户。形体设计上紧扣“腾龙、祥云”,中间的拱形与两侧舒展、飘逸的水平线条勾勒出屋顶形态,以此形成独具特色的天际线,同时又表达出卧龙腾飞姿态。类比于同等规模的线侧式站房,首次创新性的实现了站前平台全覆盖设计,使得旅客获得了更为舒适的乘降体验。

站房内部空间设计延续外部空间文化表达,候车大厅吊顶空间以“梭形”天窗为核心,象征了“孔明灯”的形象,寓意美好的“思念祝福”。辅以曲线构图,营造流动的形云,衬托候车大厅中部依次横向排开的6盏梭形天窗,漂浮在云端,成为候车大厅的核心性景观,同时也是对站房卧龙文化的主要体现。此外南北两侧内置两个中庭的文化片墙,分别雕刻了诸葛亮《出师表》和李白《南都行》著名书法作品。

与此同时,铁五院还设计了郑阜高铁鄢陵站和西华站。

鄢陵作为中国花木之乡,郑阜高铁鄢陵站的设计别具一格,车站建筑形体紧扣设计理念“花开鄢陵”,融入花木生长的自然形态,将花木生长时的自然曲线作为设计母题。

建筑中央出挑的大屋顶两侧柱子就像两束巨型花束,由下到上逐渐打开,与鄢陵当地花卉苗木种植特色相契合,表现鄢陵绿色、生态的旅游城市气质。

西华站以“舞韵西华”为设计主题,站房整体轮廓犹如一个大写的“西”字,婀娜的姿态仿佛在翩翩起舞,看上去高端大气上档次。该站房整体设计以“舞韵西华”为设计主题,融入女娲飞舞时的优美身姿,造型柔美灵动,整体采用两侧形体承托屋顶的造型形式,一种承托感、力量感呈现在眼前,契合了西华当地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宛”留天下客,高铁站房作为一座公共交通建筑,同时也是对外彰显城市文化的窗口,开通首日汇聚了大量市民前来参观体验,成为了一个个走红的“打卡圣地”,这也是设计师们最为欣慰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