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届家长是最焦虑的,但培养出的孩子,能量密度也是巨大的!

2019-05-08   东西儿童教育

上周末接到中学同学的一通电话。

一上来就问美国这边的就业形势怎样,IT、大数据行业的工作好不好找,说有点儿想移民。

很不解,据我所知,他的事业一直挺顺利,在国内也过得有滋有味啊。

一问原因,是为孩子的教育问题伤脑筋了。

同学是当年有名的学霸,聪明、能干,早早买了学区房,儿子上了一所不错的小学。

他和夫人对孩子一直非常自信,想着自家的基因差不到哪儿去,所以没给他太多压力,希望孩子有个快乐的童年。学习上七七八八随大流就好,反正他自己当年是初二、初三左右才长醒“开窍”,成绩也就蹭蹭蹭地冒上去了。

不过,随着“小升初”渐渐逼近,他越来越不淡定,因为按照新的多校划片政策,孩子很有可能派到一所“菜中”,且不考虑成绩,单是学风,就让他们有些担心。

想转战私校,一轮调查后发现希望非常渺茫。孩子课外兴趣班没少上,主流的活动都试过,学得倒是很多,什么都会一点儿,但从来也没得过什么奖。总之,成绩一般,特长也不够长。

同学懊恼这些年太大意,又忙于工作,对孩子有些愧疚。于是想了解另辟蹊径的可能性。

隔着电话我都能感觉到他的焦虑。

不过作为老同学,我也很实话实说地和他分析了这边的形势。在美国,尤其一些有竞争力的地区,真不像大家以为的那么云淡风轻。

尽管不至于“慌得一批”,但也肯定不是一个“逃难”之所。

尤其作为一位亚裔孩子,压力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因为你要竞争的,也是一群很强悍的亚裔。

1、孩子不容易,校内学习简单,但真正的较量在校外

大家熟知美国基础教育比较宽松,这个不假。

如果单看校内教学,在小学阶段,无论公校还是私校,学术方面都是相对轻松简单的。因为它得照顾到各族小朋友的智力发展水平,还得讲究综合能力,素质素养的总体平衡。

但这必然造成很多孩子“喂不饱”,尤其是头脑比较聪明,又相对早慧的亚裔孩子。

作为一位亚裔孩子,大家对你的期待默认就是,学校里的考试都应该在最高一层的水平。

前几年,每次拿到逃逃漂亮的成绩单时,我还会稍微小激动一下,后来渐渐习惯了。放眼望去,周围同肤色的孩子,或者隔壁的小印同学们都大体如此,因为这才算正常啊。

逃逃最近的阅读考试成绩,一份正常的亚裔孩子成绩单~

校内的优秀算是基本配置,而真正的较量在校外。

校外的各种活动、竞赛,可以说是没底线,也没上限。

就拿大家非常熟悉的数学来说。

去年逃逃参加了一次AMC8(American Math Competition美国数学竞赛,AMC8指的是适合8年级及其以下孩子参加的级别),而逃逃才5年级,只要分数上了60%以上,就能拿到Honor Roll的荣誉证书。结果他过线了,我挺高兴,心想平时的辅导功夫没白费。

于是美滋滋地也顺便查查同一期竞赛的其他情况,发现隔壁小学有个同样是5年级的孩子,考AMC10(比AMC8高一个级别,适合10年级及其以下孩子参加)拿了满分,着实被吓了一大跳。

AMC10大概是什么水平?我直接上一道真题大家自行感受感受好了。

唯有感叹,娃啊,提升的空间还很大~

在美国,虽然也能通过学区房来择校,但到了初中,很多学科都是分难度级别的,比如数学,就分了好几个难度级别,高级别和低级别一起上课的学生构成不同,学风自然也不一样。

孩子的成绩,从某种程度上也决定了他的学习、社交圈子。

2、家长也不容易,优秀的孩子,背后都有优秀且给力的家长

亚裔孩子整体的优秀,和背后的“推手”有关。

别说孩子,就是家长,在一群如此优秀且给力的家长中,也会感到有压力。

这群孩子的父母,很多都是一代移民,当年靠努力打拼留在美国发展,大多毕业于名高校,从事着高科技、医生、律师等行业,在孩子培养上也很舍得投时间花精力。

逃逃一印度好友的爸爸,我是在小区球场上认识的。每次他家儿子打比赛,他必定到场。开始我还琢磨对方是不是全职奶爸,怎么常常有空。一问才知道,原来是医生,有自己的诊所,平时忙得抽风,但儿子的球赛,他力争一场不拉。

用心陪伴的同时,亚裔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也很高。

前阵子看到一加拿大华裔孩子写的日记,其中有个例子特好玩:

我:老爸,我考了个第一名!

我爸:什么时候?

我:昨天。

我爸:哦,那已经是过去的事了。

我估计是真事,因为类似的段子在我家也上演过,

逃逃:“爸爸,我科学考了100分。”

逃爸正在看书,头也不抬地回答“噢,是么?那下次争取考101吧!”

不过,可别以为亚裔家长们只推学习,这一代海外家长可是吃过“只会读书”的亏,所以尤其注重学习以外的其他素养,科学、运动、演讲、辩论……现在都是亚裔孩子的热门活动,也频频取得好成绩。

比如去年我们本地一所中学出了两位全美的演讲辩论冠军,都是亚裔。

(图片来源于aldridge elementary官网)

我们所在的达拉斯地区,有一所叫School for the Talented and Gifted的中学,九次占据《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 News & Report) 全美最佳公立高中排行榜首,曾有记者采访一位在校亚裔学生,为何那么努力,得到的答案是——“我不想比爸妈混得差。”

水涨船高,优秀的家长,也培养出一群优秀的孩子。

在国内,因为人口基数大,相对资源就变得稀少,竞争压力很大。

在国外,尽管看起来资源相对丰富,但孩子面临的竞争可能是一支“精兵”,因为作为少数族裔,要有立身之地,每个人就都得强大起来。

哪儿都不容易。

突然想起网上的一个段子,

小时候,我在写作业,我爸妈在看电视。

长大了,我依然在陪娃写作业,我爸妈在客厅看电视。

我算明白了,看电视的永远是同一批人,写作业的也永远是同一批人。

这一届家长,无处可逃。这一届孩子,压力也不会小。

今天这篇分享,不是来给大伙儿添堵。那天和同学聊了很久,我一股脑儿地把这些年在美国感受到的竞争和压力都抖出来了,所以也特别想和你们说说。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它”,我想说,能热爱最好,如果不行,至少勇敢地去面对它,一个一个问题地解决。

其实,有竞争,有压力是好事,只要不被压垮就好。

你不觉得比起同龄时的自己,现在的孩子要强大很多吗?

这一届的家长,会有焦虑,也很辛苦,但培养出的这一届孩子,能量密度也肯定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