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文凭的富二代有多惨?

2019-12-13   东西儿童教育



大家好,千妈今天来聊诗。


终于又盼到了咱们“有意思的古诗词”更新的日子,好开心。


不容易啊,前几天团队开例会,我大胆提议每周更新一篇古诗词(请脑补说起古诗词就进入嗨状的我),咱们团队的理工爸悠然而淡定地抿了口咖啡,只问了一句:“阅读量还ok吗?”


这感觉好熟悉,额,想起来了……


前几天,我家姑娘兴冲冲地跟我讲她的户外旅行计划,路线怎么安排住哪里吃什么遇到虫子怎么办……不得不说,考虑很周密,很有创意,但那一刻,我只问了她一句:“作业做完了吗?”


呃,不贫嘴了,咱们聊回正题。


今天的诗很多大朋友和小朋友都熟悉--

(图片来源于网络)


对了,就是唐代著名大诗人李白那首家喻户晓的《静夜思》。


《静夜思》到底有多出名?


这么说你就明白了,古人描写月亮的诗歌成百上千,唯有这首《静夜思》,被载入了联合国邮票。


邮票上,用楷体中文写出了《静夜思》全诗,在邮票发行资料上还附有杨宪益和戴乃迭夫妇翻译的英文诗。用咱们今天的话说,这就叫“跨出国门,走向世界”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01


我猜,能背出这首爆款明月诗的童靴不在少数,但了解它写作背景的可能就不多啦。


你们想啊,写出“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的李白,吼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李白,明明就是豪爽系直男一枚。为何看着天上的月亮,会突然生出细腻柔软的情感,思念起远方的家乡和亲人。


他是在怎样一种处境和心情下,写下这首《静夜思》的呢?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首诗背后李白的故事。


(图片来源于网络)

李白所处的时代,是唐朝最强盛的时期,叫“开元盛世”,国力很强盛,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李白同学是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好青年,很想在这样的时代里有一番作为,而且,跟他同龄的王维同学,名气都已经很响亮了,不仅是长安城很出名的诗人,还被朝廷委以重任做了官。


大家都知道,论才华,李白不输王维,那为啥李白没有同时间崛起呢?


问题主要出在文凭上。


王维是典型的学霸,一路名牌中学名牌大学,毕业后顺利进入公务员队伍,因为起点高能力强,很快就被提拔了。


相比而言,李白就比较惨了,他连参加科举的资格都没有。


因为李白爸爸是经商的,按大唐律例商人子弟是不允许参加科举的,这就等于断了李白考试成才这条路。


02


纵有万般才华,朝廷不知道也没用啊,怎么办呢?


李白的方法是南下“干谒”,“干谒”的意思就是拜访名人大V,让大V们帮忙向朝廷举荐自己,一推荐名声大作,不就可以走仕途了嘛。


旁白:此时不妨跟孩子聊聊什么是“干谒”,“干谒”在古代是很常见的做法,这个词也是文言文高频词,经常出现在高考卷中。


于是,24岁的李白携金三十万,坐船从今天的乐山出发离开了四川,去往南京和扬州,拜访名人志士。



能一口气拿出三十万做活动经费,说明李白家的经济条件还是相当不错的,放在今天看,这就是富二代啊。


只是可怜这位没有文凭的富二代,还得四处求人,为理想而低头。看来,敲门砖在哪个年代都很重要……


遗憾的是,干谒失败了。


加上李白很仗义好施,一路上救助穷困,到扬州时已经钱包空空,捉襟见肘之时偏偏又遇病痛来袭,深秋时节,26岁的李白病倒在了扬州一家旅舍里。


《静夜思》,便是他病中于扬州旅舍所作。

初尝挫折的少年,人生低谷时客居他乡,那种孤独感可想而知。


听完背后的故事,我们再来读这首五言绝句,就能将对作者情感的理解融入其中,读出更丰富的韵味:


寂静的夜晚,唯有李白自己和天空中的明月,“静”,是这首诗的点睛之处。


一切绚烂归于平静,挫败带来的感伤与此时此刻的静谧、孤独融为一体,不由得思念起远方的亲人,他们是少年李白精神的寄托,心灵的慰藉。


旁白:讲完故事后,再让孩子朗读《静夜思》,要求朗读时带入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读出情感。带着理解去朗读,对孩子来说是非常好的语感练习,也是我们常说的理解记忆。



03


关于创作背景,需要多说一句的是,网上还有些版本讲,《静夜思》是李白中年时于幽州所作。但主流学术界经多方考证,认为大概率是26岁的李白于扬州客栈所作。


我自己的理解是,咱们大可不必纠结于史料100%的准确性,重要的是让孩子喜欢上追溯与思考,如果孩子由此萌生好奇,甚至想要主动探寻下李白的生平和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就更好了。要知道,很多兴趣之门就是这么开启滴。


接下来,我们再来学习一个背诵《静夜思》的小窍门。


你可能会想,这首诗很简单啊,孩子背起来不难,不需要什幺小窍门吧。其实,这个小窍门,主要是为咱们以后“举一反三”埋伏笔,它是一种记忆方法,适用于很多古诗词。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这首诗里,有四个“动作”:

“床前明月光”对应的是“看”;

“疑是地上霜”对应的是“想”;

“举头望明月”对应的是“抬头”;

“低头思故乡”对应的动作是“低头”。


我们可以借助肢体语言,将这条贯穿诗歌的“动作顺序线”演给孩子看。


“看(双手在额头处搭棚,做出眺望的姿态),床前明月光;想想(敲敲小脑袋,好似琢磨),是地上泛起的一层白霜吗?疑是地上霜;抬头(抬起头来),举头望明月;低头(埋下头来),低头思故乡。"


孩子只要熟悉了这四个动作,脑海里留下生动的画面,自己再边做动作边诵读几次,很容易就记住了。


这个记忆方法叫图像记忆法,通过肢体动作把文字图像化、可视化,符合了孩子的大脑认知规律,不仅记得又快又牢,还能加深理解。


很多古诗词的背诵,都可以用到它,我后面也会继续给大家分享具体实操。


旁白:熟悉思维导图的小朋友也可以借助圆圈图的四象限,画出以四个动作为代表的内容,对记忆和理解也很有帮助。



最后,照例来个收获小结:


孩子版:


1、你了解了《静夜思》的创作背景,对作者李白的处境和情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更准确的把握。更为重要的是,你学会了思考文字背后的东西,这种思考能力弥足珍贵,你可以将它用在其它任何地方,它能帮助你成为真正的终生学习者!(此处给好奇宝宝们留个探索小作业:今天小学课本里的《静夜思》,并非李白原作,而是经过改编的版本。你想知道李白原作长啥样吗?和爸爸妈妈一起探索下吧:))

2、你学会了一个文言文高频词:“干谒”。当它单独出现时,你可能觉得晦涩难懂,但它与李白的经历结合起来,是不是就好懂多啦?日后相遇,你一下就能说出它的含义,还能掰出一个故事来,分分钟秒杀其它同学。

3、你学会了一个背诵小窍门,它能帮助你更轻松地理解和记忆这首五言绝句。你还可以举一反三地把它运用到其它古诗词的背诵中,事半功倍哦。


家长版:


日常总是很难给娃讲清楚“为什么要读书”这个深沉而庞大的命题,今天李白同学的经历为你提供了现成案例:


看,像李白这样既有才又有财的富二代,没有文凭也很难“混”滴。文凭不代表一个人的才能,但它关系到一个人的议价能力,从没有选择到可以选择。


今天的千妈聊古诗,到这儿就结束了,咱们下期见!


想要了解更多关于“育儿咨讯”,可点击下方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