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噶尔盆地大科技,中国石油新疆油田构筑油气能源新高地

2019-07-28     天外格调

新疆油田新时代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纪实

中国石油数据中心落户新疆油田

吉木萨尔吉7井区集约高效环保的5#采油大平台

开发建设中的玛湖油田

水平井大型压裂施工现场

划重点

2019年1月,《凹陷区砾岩油藏勘探理论技术与玛湖特大型油田发现》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20亿吨

2017年,发现玛湖和吉木萨尔页岩油各10亿吨级规模储量大油区,成为中国石油增储上产主战场。

最大基地

2019年6月,新疆油田公司稠油累计产量突破1亿吨,建成了国内最大的优质环烷基稠油生产基地。

17年

2002年至2018年,连续17年实现有效稳产千万吨。2019年目标产量1240万吨,净增103万吨。

1月6日,高探1井喜获千吨高产,创国内陆上碎屑岩最高产纪录,南缘勘探实现历史性突破。

6月9日,前哨2井在三工河组喜获高产,沙湾凹陷东北斜坡获重大突破,有望形成又一个规模勘探大场面。

6月13日,稠油累计产量突破1亿吨,新增可采储量2亿吨,建成了国内最大的优质环烷基稠油生产基地。

7月13日,滴西110井喜获19.6万立方米高产工业气流,滴南凸起东段天然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

……

短短半年多来,新疆油田公司油气勘探突破不断,新领域新发现层出不穷,上半年已新获工业油气流76井107层,基本落实石油三级储量6.3亿吨。油气生产瞄准净增百万吨目标,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呈现出昂扬向上的强劲发展势头。

“十二五”以来,新疆油田公司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动摇,深入实施“大科技”工程,建设现代化大油气田步伐稳健,准噶尔盆地成为了我国乃至世界油气能源科技领域的新高地。

成功探索增储上产新领域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疆油田公司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将创新纳入公司总体战略,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推进理论、技术、管理和信息化等全方位创新,培育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获取发展新优势,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

勘探龙头昂扬不停歇,老区稳产“压舱石”可倚。

今年1月8日,《凹陷区砾岩油藏勘探理论技术与玛湖特大型油田发现》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成果标志着油气勘探新领域探索成功,为全球同行提供了可复制的中国理论与中国技术,使世界资源潜力巨大的凹陷区砾岩可望成为21世纪油气勘探的重大接替领域,推动石油地质学发展。

新疆油田在集团公司的支持和帮助下,集成科研力量,坚持内引外联,形成了公司4个直属研究院、集团公司7个战略合作伙伴、石油高校,资源共享、成果共享的科技大联合组织模式。依托国家和集团公司重大专项,从2005年开始,组成了数百人的研究团队,开展产学研用、多学科一体化协同攻关,通过十余年的不懈努力,攻克了4项世界性难题,获得了3项新认识,研发了3项新技术,在国际上创立了“凹陷区砾岩油藏勘探理论技术体系”,准噶尔盆地发现了10亿吨级的玛湖特大型油田。

新疆油田公司创立的这套勘探理论技术体系,不仅可以用于准噶尔盆地的油气资源勘探,而且可以用于指导我国更广大地区的油气勘探开发——

中国陆上大于1万平方公里的盆地有73个,按照这套理论认识这些盆地,石油储量将有大幅增加——截至目前,已经指导了哈德油田、春晖油田的发现,三级储量达1.24亿吨。

玛湖勘探开发所研发的配套技术系列已全面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水平井开发方式的完全成本大幅度下降。同时,该技术已在塔里木油田、吐哈油田及中亚地区应用,取得良好效果。

玛湖油田已经成为中国石油原油增储上产的增长极,油田产能建设已全面展开,“十三五”末累建产能超过1000万吨,2025年实现年产量500万吨以上。

准噶尔盆地的油气资源开发难度大,主要表现为油层的低渗透率,油质偏稠,储集母体形态多样、矿质复杂。新疆油田公司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自主研发了多种针对性的油气开发工艺技术体系,开创了多项世界先进甚至领先的油气开发技术。

面对传统稠油开采技术成本高、采收率低等难题,且国内外均无相关技术的现实,新疆油田公司联合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等单位,建立14个先导试验区,组织了多学科、产学研联合攻关的1600多人科研团队,经过20余年的持续攻关,突破一批关键开发理论技术瓶颈,攻克多项世界级难题,实现了稠油开采技术的转型升级;创建了浅层稠油、超稠油高效开发的完整理论技术体系,形成了4项关键稠油热采新技术。

新一代浅层稠油、超稠油开发技术在新疆油田大规模推广应用,成功动用超稠油储量1.5亿吨、特稠油和稠油2.5亿吨,实现工业化采收率超过60%,相比传统技术提高30个百分点以上,新技术产量贡献超过90%,为油田稠油年产达到500万吨发挥了重大作用,实现了优质环烷基稠油国内供应份额超90%以上,保障了国家战略资源持续供给。

成就全方位标志性重大成果

“十二五”以来,新疆油田公司的科技创新成就是全方位的。其中,标志性重大创新成果就达10项。

除了凹陷区勘探理论技术和玛湖特大型油田发现及新一代浅层稠油、超稠油开发技术之外,新疆油田公司的油气勘探开发呈现出勘探领域多元化、勘探理论创新化、勘探开发一体化、工艺技术配套化等特征。

2017年,新疆油田公司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理论技术依靠自主创新获得重大突破,在准噶尔盆地东部地区发现了吉木萨尔10亿吨级页岩油资源。目前,吉木萨尔的单井最高日产超过100吨,是我国陆上油井日均产量的62.5倍,即将成为新疆油田增储上产的现实接替区。

今年1月6日,位于准噶尔盆地南缘地区的高探一井获得了日产原油1213立方米、天然气32.17万立方米的高产油气流。这标志着我国前陆盆地深层大构造勘探获得重大突破,1800平方公里的大油气区全面展现。

“十二五”以来,新疆油田公司在准噶尔盆地滴南凸起南带的天然气勘探获得一系列新突破,新增天然气控制和yucechuliang超千亿立方米,有利勘探区面积达3.9万平方公里。

这个重大突破的理论支持,来自新疆油田自主创新的火成岩天然气成藏认识及勘探理论技术。这项创新,在建立火成岩源储一体成藏模式基础上,形成了复杂火成岩储层及流体识别评价配套技术系列。

“十三五”以来,砾岩油藏三次采油技术获得重大进展,使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地区开发了近60年的老油田采收率提高70%以上,实现了地下石油资源的应采尽采。

预计运用这套技术,新中国建设的大油田——克拉玛依油田的砾岩油藏增加可采储量6000万吨,为实现老油田的长期持续稳产提供了技术支撑。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目前,克拉玛依油田已经成为我国开发时间长、稳产时间长、总体持续增产时间长的油田。准噶尔盆地的天然气储藏类型特殊,属于世界范围内难以捕捉成藏规律的火山岩气藏。对此,新疆油田公司的改造型火山岩气藏开发技术攻关近年来取得重要成果,使得气田综合递减率控制在10%左右,有力支撑了克拉美丽气田10亿立方米稳产。

创新体系催生诸多前沿科技

“十二五”以来,除了油气勘探开发的理论创新和技术研发,新疆油田公司在地下储气库建设与运行技术、油气生产工程技术、油气田地面技术等领域和环节,也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些进步,成为油气生产领域的战术保证和效果保障。

这其中,起到先进基础平台作用的是智能油田建设。这是一套基于互联网模式的综合人工智能系统,由油气水井生产数据管理系统、勘探与生产调度指挥系统、油气生产物联网系统等部分组成。目前,已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初步完成了智能油田建设“全面感知”和“自动操控”前两步目标,建成了两个物联网示范工程,实现了主要生产运行数据与物联设备运行参数的自动采集与监控,大幅提高生产运行时率,保障安全生产。随着智能油田的日趋完善,其功能和效果将日益显著。

“十二五”以来,新疆油田公司所取得的科技创新成就,得益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指导,得益于中国石油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而实施的科技创新战略。

“十二五”以来,新疆油田公司适应新体制机制的要求,坚持实施“油公司”战略,持续强化技术创新、改革创新和管理创新,着力提升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不断加强科技工作的组织领导,始终坚持党政一把手抓科技工作,紧紧围绕现代化大油气田建设目标,强化地质理论创新和重大技术攻关,推动了油田千万吨以上持续规模增储、效益上产。特别是近些年来,大力强化科技强企、数字强企、人才强企三个联动,以重大攻关突破瓶颈技术,以智能油田建设促进“两化”融合,以试点“T序列”推动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以科技决策体系、科技管理体系、研发组织体系、科研条件平台体系、科技保障体系、科技攻关体系等六项体系为核心内容的“大科技”创新体系,催生了越来越多的前沿科技。

“多年来,我们深入实施‘大科技’工程,形成了以‘科技大联合’为灵魂,具有新疆油田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攻克了一批关键技术,催生了一批重大成果,丰富和发展了准噶尔盆地油气勘探理论技术体系,油田进入了储量规模增长和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新阶段。” 新疆油田公司副总经理、总地质师支东明说。

激发科研队伍创新创效活力

1月23日,新疆油田公司召开第三届科技大会,隆重表彰为玛湖特大型油田发现和公司“十二五”以来对科技进步做出重要贡献的集体和个人。在获表彰的先进个人中,有被聘任到专业技术岗位的企业技术专家1人,一级工程师9人,二、三级工程师10人,成为新疆油田科技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和领头羊。

人才兴则事业旺。如何全面激发油田科研队伍活力,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作用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新疆油田公司坚定不移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创新激励机制,出台了一系列新措施鼓励科研人员创新。实施项目经理负责制、加大奖励力度、营造科研“家文化”,做到事业留人、待遇留人、环境留人,涌现出了扎根戈壁、矢志攻关,以“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郭旭光为代表的青年科研领军人物。玛湖油田、高探1井两个重大发现,油田对主要贡献人员一次性重奖千万元。

自2016年起,新疆油田推行专业技术序列改革,目前已分级分类选聘企业首席技术专家岗位5人、企业技术专家岗位21人、一级工程师岗位65人、二级工程师岗位657人、三级工程师岗位1215人,随着专业技术序列岗位通道逐步完善,激活了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

在专业技术序列改革中,新疆油田公司以主营业务为中心、立足科研现状、结合科研单位和油气生产单位实际发展需要,突出岗位管理,配套薪酬体系和出台多项政策,强化责权对等,为专业技术人员建立更独立、畅通、稳定的职业发展通道,建立岗位能上能下、薪酬能增能减的动态运行机制,以业绩合同和工作任务书为抓手,强化考核与管理,与薪酬和岗位调整挂钩。让擅长技术研究的专业技术人员,不用靠行政职务也能实现自身价值,获得感、荣誉感显著增强。

在优化保障薪酬待遇的同时,新疆油田公司注重落实服务保障工作,设立专家办公室,健全党委联系服务专家机制,对技术专家和技术骨干努力做到政治上关怀、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并在选树表彰上优先倾斜。

“独木桥”变“双通道”,打破了制度藩篱,为专业技术人才开辟了一条体系完备、结构合理的专业技术序列成长通道,激活了科技人才创新创效的一池春水。聘任在企业技术专家岗位的唐勇和雷德文潜心科研攻关,带领科研团队艰辛探索凹陷区砾岩这一全新勘探领域,在国际上创立了凹陷区砾岩油藏勘探理论技术体系,发现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整装砾岩油田—玛湖10亿吨级特大型砾岩油田。

科研队伍活力迸发,打赢勘探开发进攻战。去年至今,新疆油田重大科技成果不断,实现了多项历史性突破,授权专利创历史新高。油气勘探捷报频传,接二连三取得突大发现和突破,有力助推了油气主业的迅猛发展,企业步入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随着准噶尔盆地增储上产步伐不断加快,已成为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目前最重要的石油战略接替区,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新疆地区稳定发展、实现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国内原油1亿吨有效稳产发挥了积极作用。

“专业技术序列改革改变了传统的学而优则仕观念和‘都走独木桥’局面,不仅拓宽了科研人员新的上升通道,也为科研人员实现自我价值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新疆油田首席技术专家唐勇说。(文/图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企业文化处 桑圣江、宋鹏)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mNk3OGwB8g2yegNDFdp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