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热播,那个可怜又可悲的“未来”也许值得我们反思

2019-11-08   韩老白

由易洋千玺和周冬雨主演的电影《少年的你》于10月25日上映,上映仅仅几天,票房达到7亿多。

随着这部电影的热播,校园暴力、校园霸凌等话题再一次出现在公众的视野里。

影片中的施暴者魏莱在大庭广众之下将受害者陈念推下楼梯,手里拿着刀子挡在陈念家的门口,集结同学对陈念进行掌掴、撕扯衣服、拍裸照等行为。

最终,当魏莱知道一个旁观者要报警的时候,前来找陈念和解,被陈念失手推下楼梯致死。

看到这些画面,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我们要如何避免自己的孩子的或者自己的亲人成为下一个受害者,但是很少有人会关注到那些施暴者。

在历次的校园暴力事件中,我们总是在关注如何让受害者避免受到伤害,却很少有人会关注到施暴者。

然而我们对于受害者的关注并没有避免校园霸凌的发生。因为,施暴者总能找到下一个他们施暴的目标。

所以,面对校园霸凌,我们最该做的是去了解那些施暴者,从源头上彻底掐灭校园霸凌。

而关于施暴者,我们也许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了解。

01.施暴者是谁?

每一次校园暴力发生的时候,施暴者并非独自一人,而是由三人以上的小团体组成。

这个小团体由三类人组成:

第一类:被大家追捧的中心人物、

第二类:中心人物的跟随者、

第三类:被逼迫的跟随者。

中心人物一般都有明显的特征:

家庭条件好、学习好、自己本身有主见,这三个特征中至少有一个。

家庭条件好的孩子,他们平时接触的物质、精神的东西、环境氛围等,会塑造出一种别人很难达到的眼界和自身的性格。很容易能够吸引一些平时得不到这些东西的孩子,让那些孩子心甘情愿唯那个中心人物马首是瞻。

这些追随者组成了第二类人物,他们为了在中心人物身上得到自己需要的利益,他们需要捍卫中心人物的设定。所以,在中心人物对他人有不满、不屑的时候,这些人会热衷于帮他扫除这些东西,以保证自己可以持续得到利益。

第三类人物是内心不认同中心人物的被胁迫者。他们并不想对别人施暴,但是如果他们不这样做,他么就会变成受害者。为了避免自己受到伤害,他们跟着中心人物一起去伤害别人。

所以,要想解决校园霸凌,我们需要清楚,第三类人物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因为如果第一类人物不存在,第三类也就不存在了。我们关注的重点在第一类和第二类人物身上。

要关注第一类和第二类人物,了解他们施暴行为产生的原因有助于彻底扼杀校园霸凌。

02. 施暴者为什么施暴?

1. 父母给的关注不全面。

生活中,我们总是强调,父母要给孩子多一些关注,可是能做到的人却很少。

我们总有很多的事情要去忙,觉得孩子只要身体好,学习好就一切都好。我们很少关注孩子的情绪和他们的心理需求。

情绪是孩子心理的发泄口或者说是孩子心理的展现方式。如果父母没有及时发现孩子情绪的变化,不能及时关注到她的心理需求,渐渐的这些情绪和和需求就会积攒在心理,影响他待人处事的态度。他会把这些东西从另一个地方以另一种方式发泄出来,比如:欺凌他人。

剧中魏莱的母亲关注的是魏莱的未来。她对警察说“我跟她爸老是教育她,不能老像个孩子一样随便,什么人可以交往,该怎样交往,别人可以不考虑她不能。她跟别的孩子不一样。”

这样被关注的孩子,懂得和人交往的礼数,却没有真正的朋友。对一个正在成长的青年来说,缺少朋友这样的社会支持是很恐怖的事情。

2. 欺负他人让孩子有一种成就感。

随着整个社会的发展,教育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对于很多人来说,教育最直观的体现就是成绩。

成绩好,一切都好,成绩差,一切都被否定。在成绩面前,孩子感受不到自己的价值。

在电影《老师·好》中,洛小乙是一个成绩不好的小混混。可是他也愿意为了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去努力,比如说入团。同时,他是个很孝顺、懂得感恩的孩子。

一个人的价值不该由一件事情单一的去决定,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闪光点。并不是所有人的闪光点都是学习成绩,有的人可能是体力比较好、有的可能是思维比较灵活、有的可能是情感很细腻.

没有糟糕的孩子,只有不善于发现的家长。

3. 学校的处理不得到。

当校园霸凌发生的时候,大部分学校采取的处理方式是:施暴者给受害者道歉,施暴者被停学几天,受害者继续上学。

好像一个人犯了错,只要受到相应的惩罚就可以了,很少有人去关注在施暴者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他们到底是处于什么原因对别人做出那些伤害的行为。

然而惩罚是我们的目的吗?并不是,同时惩罚也不该是校园霸凌事件的结束。如果事情到这里结束的话,会让施暴者更加残忍的对待受害者,或者让他们寻找下一个受害者作为目标。

相反,惩罚应该是一个开始。是搞清楚施暴者个人情况的开始。

只有搞清楚他们行为背后的动机,才能从根源上彻底杜绝这样的行为。

03. 面对施暴者我们要做什么?

1. 父母要更多更全面的关注孩子

父母不仅仅关心孩子的成绩,还要关注孩子的情绪,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

对于孩子的情绪变化积极沟通,积极回应。在孩子需要的时候,及时给到孩子关注,让他们的情绪得到一个健康的发泄。

多花一些时间在孩子身上,即使双方不说话,默默的坐着,也要让孩子觉得你会陪着他,他并不是孤单一人。

2.积极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每个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闪光点。只要父母老师善于观察,总能看到一个孩子不同于他人的地方。

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且积极把孩子的闪光点进行强化,孩子会变的很不一样。

电影老师好中,那个班长是不爱学习爱捣乱的混混,但是当他做了班长之后,反而带着同学们做了很多很有意义的事情。

3.学校要改进处理方法。

不要发生了事情就用劝退这样的方式去解决。这样做,对于学校来说也许是最省事的,但是这样的方式,可能会毁了孩子的一生。

发生事情的时候,积极搞清楚事情背后的原因,是杜绝校园暴力的最根本的方法。

情况棘手的情况下,可以邀请专业的心理人士介入,

学校不仅仅是让孩子拥有一个好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给孩子一个身心健康发展的空间和氛围。

教给孩子们如何避免成为一个受害者很重要。可是,施暴者却会转移目标去寻找下一个受害者。

所以,关注施暴者才是彻底杜绝施暴者的行为才是解决校园暴力的根本途径。

让我们看清施暴者的真相,避免自己的孩子被施暴,也避免孩子成为施暴者。


我是韩老白,曾经的设计狗,后裸辞变身全职妈妈,靠写作创立了自己的文化公司;

跨界文案培训师,十点读书、樊登读书会等多平台签约作者,新书《优势文案》即日上市。

想看更多关于写作、文案干货知识,欢迎搜索关注公号【韩老白写作创意工作坊】

如果有关于自由职业、个人品牌、写作变现、社群运营等问题也欢迎私信咨询,每天提供1个免费咨询名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