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的过度保护,是为人父母最大的“恶”

2019-11-03   韩老白

01

最近看到一则新闻,着实让我有些震惊:

孩子考了98分,离满分只差两分,孩子母亲却觉得自己教育孩子太失败,患上了抑郁症。

可能大多数人认为这是普遍的教育焦虑,但事实上,却可能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在每个中学,都会有这样的孩子存在—

他们学习成绩优异,却不会过马路,不知道该怎么洗衣服,不懂得如何与他人相处,但却是老师和家长眼中的宠儿。

当孩子与家长在一起生活时,这种模式似乎没有什么问题。而当孩子长大,离开家长独立生活时,各种问题才开始逐渐显现。

一团乱麻的生活,糟糕的人际关系,不再突出显眼的成绩,都如同一块块沉甸甸的巨石,压在尚处在青春期孩子的身上。

面对这种情况,孩子可能会选择自我攻击,变得胆小自卑懦弱,也可能会向外释放压力,成为欺凌他人的加害者。

父母每天无微不至地照顾孩子,以为给了孩子最好的条件和最多的爱,但事实上,却是在一步步地毁掉自己的孩子。

02

综艺节目《我家那小子》中有一期,是邀请朱雨辰和他的妈妈来当嘉宾。朱雨辰39岁了,却依旧单身,很多人不理解,觉得朱雨辰各方面条件都挺好的,为什么会单身这么久,看到他妈妈以后,顿时明白了,

在节目中,朱妈妈提到了自己这些年来对朱雨辰“无微不至的照顾”:

担心朱雨辰上火,就每天4点起来给朱雨辰熬梨汁,十年如一日;

怕他一个人生活得不好,专门从上海飞到北京来照顾他,拍戏时也一如既往地给他做饭洗衣;

不让朱雨辰拍打戏,会专门跑儿子的微博下面抄他发的微博,不发微博就抄博客。

这种贴心到恐怖的爱,让朱雨辰不堪重负,上大学时宁愿跑到北京,也不愿待在上海,受到母亲的“关爱”。他和他的姐姐,也对婚姻产生了强烈的恐惧,姐姐至今还没有结婚。

朱雨辰妈妈这种情况有些极端,但仔细想想,为人父母,我们平时是不是也会有这样的情况?

因为担心孩子受到一点点伤害,就对他呵护备至,替他挡下了所有的子弹。这种行为,看似感人肺腑,实则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

将他们的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为他们洗衣做饭,其实是在限制孩子的生活能力,会导致他们养成懒惰、拖延、邋遢的坏习惯。

现在有的大学生,离家住校以后不想洗衣服,就把脏衣服专门寄回家给妈妈洗,有的干脆穿完就扔掉再买新的。

我们的下一代,连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没有,如何对自己和他人负责?

除了生活方面,心理上的问题同样不容忽视。

家长们心疼孩子,想让孩子能够快快乐乐地成长,就经常有意无意地说一些善意的谎言,以此来保护孩子心中的单纯和美好。但随着孩子长大,他会有自己的意识和思考。如何在之前没有过类似的挫折,孩子可能会一时难以接受,巨大的压力之下,会做出各种难以想象的举动。

之前看到一则新闻,一个10岁的小女孩,因为带糖果到学校,想要分给同学吃,却被老师批评了一顿。放学之后,无法接受老师批评的小女孩,一气之下选择了自杀。

看到这样的新闻,实在是让人又生气又无奈。不知什么时候, 孩子们变得越来越脆弱了。一包零食,一台游戏机,一句无心的话,都会惹得他们痛哭流涕。长大之后,他们心理脆弱,经常需要别人的安慰,喜欢把错误都归咎于他人。

包文婧在一档节目里,和其他嘉宾一起吃自热火锅,但是由于不知道自热火锅需要加冷水,就把滚烫的热水倒入,吓得章子怡很紧张地往后躲。

包文婧觉得很尴尬,后来一个人偷偷躲起来哭。章子怡知道后,就对包文婧说道:“你就是被保护得太好了!”包文婧自己也承认,自己一直以来没有遇到过什么太大的挫折,包贝尔和父母都对自己非常照顾,自己遇到问题反而不知道怎么办了。

家长密不透风的关心和保护,反而成为孩子成长最大的障碍。

03

那么,身为家长,究竟该如何做才能适度地保护孩子,让他们自由快乐地成长呢?

1.给孩子一定的独立空间,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

心理学家武志红在《为何家会伤人》一书中写道:“健康家庭的父母,深爱孩子,将他养大,不是为了自己分享这一结果,不是为了永远与孩子粘在一起,而是要将他推出家门,推到一个更宽广的世界,让他去过独立而自主的生活。”

亲子关系的核心,并不是以父母意识为主导的爱,而是独立和自由。很多时候我们以为的爱,对孩子而言却是无处不在的控制和束缚。

因此,和孩子在一起时,不妨试着给他们更多自己独立生活的空间。

当他们遇到挫折时,不要急着去嘘寒问暖或者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可以问问孩子“你觉得这件事情该怎么做?”“这么做会有什么后果?”,引导孩子去独立思考,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比直接了当地告诉他们解决方法更有效果。

比如,孩子今天在学校因为上课说话被老师批评了,心情很沮丧,回到家里告诉了你。这个时候,不要忙着去安慰和替孩子擦眼泪,可以心平气和地问问孩子“老师为什么批评你呀?”“我们上课说话是不是做的不对,下次改正了,老师会重新喜欢你的,对不对?”

这样,孩子会更快地摆脱负面情绪的困扰,也能更快地解决问题。

2.让孩子多和同龄人接触

一个在温室里成长的花朵,是很难看到别的风景的。

只有多和同龄人接触,才会更多发现自己的错误。同龄人相处时,会更加自然地指出对方的缺点和不足,孩子也会更加容易接受。

《乌合之众》中提到过:“一个被群体情绪传染的人会感到前所未有的强大,他的行动完全听凭另一种陌生的力量所主宰。”

为了寻求这种安全感,孩子会更加主动更加乐意地去改变。

3.多和孩子沟通

良好的沟通是增进亲子关系的绝佳方法。

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可以试着和孩子多聊聊天,问问他们对于人和事的看法。同时也要让他们明白,爸爸妈妈虽然爱你,但是却不能一直保护你,你需要学会自己去面对,去战胜困难。

当孩子从小树立这种观念时,遇到困难会更愿意去面对,而不是怨天尤人。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家长们都希望把所有的爱都给予给他们,但过度的爱反而会让孩子不堪重负。有时,给彼此多一些空间,有各自的生活重心和兴趣爱好,会让双方的相处更加融洽。

我是韩老白,曾经的设计狗,后裸辞变身全职妈妈,靠写作创立了自己的文化公司;

跨界文案培训师,十点读书、樊登读书会等多平台签约作者,新书《优势文案》即日上市。

想看更多关于写作、文案干货知识,欢迎搜索关注公号【韩老白写作创意工作坊】

如果有关于自由职业、个人品牌、写作变现、社群运营等问题也欢迎私信咨询,每天提供1个免费咨询名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