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点点是个活泼好动的男孩,上幼儿园前还挺乖的,可最近上幼儿园后,突然就变成了一个让人讨厌的“熊孩子”。
看到小朋友有好玩的玩具,他也想玩,就伸手去抢,小朋友不给,他就噘嘴发脾气。
妈妈接他回家,路过卖零食的小店,他吵着叫着要吃糖,妈妈担心他长虫牙,哄着他快点回家吃饭。
可点点吃不到糖,一下子又不开心了,赌气赖在小店门口不肯走,不仅不听妈妈的劝,还把手里的小玩具扔向了妈妈。
看到孩子脾气这么大,妈妈也气急败坏地吼他:“你这孩子!小小年纪,居然敢拿东西扔老妈!是要上天吗?”说着,冲上前就想打孩子屁股。
孩子情绪差、乱发脾气的场景,似乎每个家庭都上演过。
除了点点这种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的情况,孩子被批评、被要求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或没有得到家人及时的陪伴,都有可能哭天抢地、拳打脚踢、情绪奔溃。
面对孩子哭闹、倒地撒泼时,很多家长的第一反应都像点点妈一样,指责孩子乱发脾气、不听话。这种做法是最常见的,但也是最糟糕的,不仅不能让孩子消除坏脾气,还可能惹得孩子产生更强烈的反抗情绪。
明星妈妈胡可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在节目《不可思议的妈妈》中,儿子小鱼儿因无法带走心爱的玩具而崩溃大哭时,她说:“我知道你很想要这个玩具,现在拿不回家你心里有点难过,但是这是规则……”
小鱼儿从水堡里出来因害怕而哭泣时,胡可说:“我知道你有点害怕,但是你表现很好、很勇敢,你坚持下来了对不对。”
只要儿子闹情绪,胡可对孩子的第一句话必定是“我知道”开头,简单的三个字却表示出大人接纳了孩子的情绪,理解他的内心感受。
聪明的妈妈不会在孩子情绪爆发时责备他,或用暴力压制他,而是会在第一时间接纳他。
2
轩轩才4岁,就打得一手好架子鼓。幼儿园举办儿童节庆祝活动前,老师还特别为他保留了才艺表演的节目。
轩轩每天在家认真练习,陪练的爸爸妈妈都很满意。
可到了表演的那天,他突然害怕得不敢上台,不管爸爸妈妈怎么给他加油鼓劲,他也只是小小声说:“我不要去……我怕……”
爸爸妈妈一开始还考虑到孩子第一次登台难免紧张,但时间久了失去耐心,“加油鼓劲”慢慢就变成了质问、命令、责怪:
“怎么回事啊?在家不是都练得好好的吗?”
“男子汉可不能这么胆小啊,快去!”
“不要让妈妈失望,听到没有?”
“你到底还要磨蹭多久,知不知道大家都等着呢?”
……
到了最后,孩子依旧躲在幕布后,不肯上前,眼眶里转着眼泪,看得众人又是着急又是尴尬。
年幼的孩子面对陌生的环境,感到紧张,变得胆小,都属于正常的表现。
这种情况下,孩子需要安全感,需要家长给与鼓励,建立自信。
如果家长强行让孩子大方,过于严格地要求孩子,或是带有打击性的批评教育,给孩子贴上“胆小”“害羞”“不争气”的标签,只会让孩子更胆怯,更抵触。
而且,孩子很容易认为自己就是父母口中的样子,一旦被贴上标签,日后的言行举止都会向着“标签”的方向发展,并且可能一辈子都受到影响。
所以,父母切忌在急躁的时候,用不恰当的言语,给孩子造成负面情绪和心理。
3
文文今年5岁半,跟着爸爸学下围棋,短短几个月的功夫,就把下了几十年围棋的爷爷给赢了,家里人都夸她聪明。
孩子有悟性,下棋的水平提升很快,但胜负心涨得也很厉害。
每当赢了,文文总是满心欢喜,若是输了就非常生气,后来她只要发现自己快输了,就会耍赖,要求大人让着她。
有时爷爷不忍心看孩子难过,就哄着她、让着她。但爸爸比较公正,不会故意让棋,文文就闹脾气,皱着眉头说“不好玩,不玩了”。
慢慢地,文文成了一个“只能赢不能输”的孩子。
孩子“输不起”本是天性,无论做什么事情,他们都希望自己能做得好,比别人强,获得周围人的认可,尤其是爸爸妈妈的关注和认可。
但孩子年龄小,各方面能力尚不足,难免经受不住挫折和失利,并因此产生各种消极情绪。孩子的情绪越丰富、越敏感,越有可能无法坦然面对失败。
此时,家长需要给孩子恰当的陪伴和正确的引导,让他学会坦然面对输赢。
孩子只有对挫折或失败有了正确的理解,在面对输赢时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输得起的背后是赢,做到这一点,孩子将来的成长更有利。
4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很多行为上的问题都和情绪发展有关。上面说到的点点、轩轩、文文都是因为没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而做出让家长头疼的行为。
孩子生来就有情绪,随着人际交往,他的情绪会不断得到发展。
一起来了解一下孩子的情绪发展的四个阶段:
可见,孩子情绪发展到了管理阶段才慢慢走向成熟。在这之前,指望孩子像大人一样理性思考问题,基本上是很困难的。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引导孩子学习情绪管理,调节、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当孩子沉浸在不良情绪中,或出现了不能控制情绪的情况,家长可以尝试这样做:
首先,接纳孩子的消极情绪
孩子哭了,我们可以抱紧他;孩子愤怒,我们可以默默陪伴他;孩子沮丧,我们可以做个好的倾听者。
总之,是接纳孩子的情绪,认可孩子的感受,而不是一味地指责他。比如开头提到的明星妈妈胡可,在儿子情绪失控时接纳了孩子的情绪,对安抚孩子的情绪起到了很好的帮助。
其次,教会孩子管理情绪
孩子的坏情绪被父母理解后,孩子便会顺心了许多。接下来父母便要教孩子驾驭情绪的正确方法。
坏情绪常常是有破坏力的,不仅会让孩子的心理处于糟糕的境地,阻碍了孩子做事情的动力,还会影响孩子的人际交往。
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太复杂的说教,孩子的小脑瓜子是听不进,家长可以利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来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