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前请点击“关注”,阅世事,明人性,尽在语华思享
作者:王语华
来源:女神30(ID:ns30riji)
上个月,在微博上看到一条心酸的新闻。
天津南开区有一户人家,爸妈掏空积蓄为80后的儿子结婚买婚房后,还外借了30万。
婚期将近时,儿子又按女方要求,找爸妈索要6万彩礼钱。
父母实在拿不出,儿子就闹。
连续闹了好几天,妈妈心疼儿子,又自责拿不出钱,哭说: “儿啊,你这是逼妈妈去死。”
儿子说:“那你就死吧。”
绝望的妈妈真从五楼纵身跃下,当场身亡。
不知道,那个母亲纵身跳下时,内心对这样的儿子,有怎样的悲凉?
也不知道,那三十几岁的儿子,向父母伸手时,哪里来的“理直气壮”?
01
很多人只是长大,却未成人
今年8月日本NHK报道一名56岁男子被发现饿死在家中。被发现时尸体已经腐烂,屋子里全是垃圾。
警方找到该男子现年55岁的弟弟。弟弟一直靠开出租车维生。
弟弟表示,自从父母过世后就从家中搬走,平时很少和哥哥联系。
据弟弟透露,哥哥人到中年还需父母抚养。年少时考试失利无法顺利升学,找工作也到处碰壁,所以这位哥哥长期失业在家,而在家一待就待了30年,一直靠父母照顾。
后来,父亲罹患癌症末期、母亲患上失智症后,仍然需要照顾哥哥,直到父母相继过世。哥哥竟因缺乏独立生存能力,而饿死在家中。
得知哥哥过世后,弟弟返回家中整理遗物时,偶然发现他的笔记本,上面详细记录有父母留下的钱款数目。
或许这样的儿子,至死也在埋怨父母没有留给他更多的钱财吧?
如果说18岁意味着一个人是“成年”,但年龄绝不意味着TA已“成人”。“成人”与否和年龄无关,和心态有关。
关于“成人”,心理学家曾有过3个标准来衡量:
1、自己承担责任
2、有独立决策能力
3、有独立的经济能力。
如果拿这3条标准来衡量,不知道有多少人至今尚未“成人”。
02
父母的责任,重在培养孩子“成人”
真正的家庭教育,不仅仅是给孩子吃穿和让孩子接受教育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逐渐从依赖到独立、从自私到负责,直到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活出属于自己的人生。
上学期,我家儿子的班主任开班会时,推荐过一本书叫《特别狠心特别爱》,作者是一位出生在上海的单亲犹太妈妈沙拉,独自培养3个孩子的教育心得。
她的两个儿子都在30岁之前成为了亿万富豪。
尽管钱不是衡量教育成功与否的标准。但毫无疑问,这位妈妈做的正是培养孩子们如何“成人”。
1、学会承担责任
1992年,中以建交。沙拉带着三个孩子,从上海到了以色列特拉维夫。
刚到以色列,沙拉在教育孩子上依然带有许多“中国特色”。
比如,孩子们不叠被子,也不做饭。放下书包就坐到了电视前。
不管沙拉多忙多累,孩子也不会帮她做一点家务。
为养家糊口,沙拉只能用在中国学到的手艺卖春卷。那时她和许多中国家长一样,惟一的希望就是孩子们能考上大学。
把孩子们送去学校读书,他们上学的时候沙拉卖春卷。
到了下午放学的时候,孩子来春卷摊,妈妈停止营业,在小炉子上面给他们做馄饨下面条。
一天, 当3个孩子围坐在小炉子旁边等沙拉做饭的时候,邻居过来训斥老大:“你已经是大孩子了,你应该学会去帮助你的母亲,而不是在这看着母亲忙碌,自己就像废物一样。”
邻居转过头训斥沙拉:“不要把那种落后的中国式教育带到以色列来,别以为生了孩子你就是母亲…”
邻居的话很伤人,沙拉和老大都很难受, 回家后,沙拉安慰老大:“没事的,妈妈能撑住,我喜欢照顾你们。”
可是,老大说:“也许,她说得没错,妈妈,让我试着去照顾弟弟妹妹吧…”
第二天是祈祷日,孩子们中午就放学了。
老大放学后,来到春卷摊,坐在妈妈旁边,学着妈妈的样子把打好的春卷皮包上馅,卷成成品,然后入油锅去炸。
他的动作一开始有些笨拙, 但是后来越来越熟练…
让孩子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不但能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更能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2、独立决策能力
接下来老大的转变巨大,除了帮妈妈做春卷以外,老大还提出由他们带做好的春卷去学校卖给同学。
每天早上,老大和弟弟妹妹每人带20个春卷去学校,放学回来的时候,会把每人10谢克尔的卖春卷收入全部上交给妈妈。
沙拉一开始觉得很心酸 ,让孩子们小小年龄就要担起生活的担子。
可是,沙拉发现,孩子们没有表现出以为的委屈,孩子们说他们开始喜欢这种赚钱的感觉了。
沙拉也提供孩子们自己决策发挥的机会。
沙拉以每个春卷30雅戈洛的价钱批发给孩子们,他们带到学校后,可以自行加价出售,利润部分可自由支配。
第一天下午回来以后,沙拉发现3个孩子卖春卷的方式截然不同:
老三比较老实,按照老价钱,50雅戈洛一个零售,赚到了400雅戈洛;
老二则使用了批发手段,40雅戈洛一个直接将春卷全部卖给了学校餐厅,尽管只有200雅戈洛的利润,但他告诉沙拉餐厅同意每天让他送100个春卷去;
老大则在学校里举办了一个“带你走进中国”的讲座。由他主讲中国国内的见闻,讲座的噱头就在于可以免费品尝美味的中国春卷。
但是需要买入场券,每人10雅戈洛,每个春卷都被他精心分割成了10份,他接待了200个听众,入场券收入2000雅戈洛,在上缴学校500雅戈洛的场地费用后,利润1500雅戈洛。
沙拉没料到,只在短短数日之间,以前只会黏着妈妈撒娇的孩子就摇身一变成了精明的小犹太商人。
他们的学业并没有因此受到任何影响,为了琢磨出更多更新颖的赚钱方法,他们很努力地去学习和思考,老师授课的内容也很对他们胃口,因为没有奉献精神之类的说教。
3、独立的经济能力
邻居太太经常来跟沙拉聊天 ,告诉沙拉正规的犹太家庭应该如何运作,应该如何教育孩子。
邻居太太说,在犹太家庭孩子们没有免费的食物和照顾,任何东西都是有价格的,每个孩子都必须学会赚钱,才能获得自己需要的一切。
沙拉在家里确立了有偿生活机制,家中所有东西都不再无偿使用,包括母亲提供的餐食和服务。
在收取费用的同时,妈妈也给予他们赚钱的机会,很快孩子们有不少自己可以独立支配的金钱。
老大用赚到的钱邮购了一批在国内很便宜的文具,然后去学校售卖,利润再投入继续进货,1年以后,他户头上的金额就已经超过了2000谢克尔。
老二以他14岁的年龄和文笔 ,竟然在报纸上开设了自己的专栏,专门介绍上海的风土人情,每周交稿2篇,每篇1000字,每月8000雅戈洛。
老三是女孩子,因为比较矜持,也没有展露出赚钱方面的才能,她学会了煮茶和做点心;
每天晚上,她会精心煮一壶红茶,配上她自创的口味不同的点心,一家人围坐下来边吃边聊天。
老三的点心有点中西合璧的味道,两个哥哥都很喜欢。
不过,这些点心不是免费的,两个哥哥支付的点心费用,刨开成本和每天需要交给沙拉的费用外,老三也能活得很滋润。
后来,沙拉获得一个不错的回中国工作的机会,孩子们也一起回到了中国。
回国之后,老师来找沙拉了,她说几个孩子在校园推销来自以色列的商品,从饰品到民族服装甚至到子弹壳无所不有,她建议沙拉好好管教一下孩子。
沙拉则说,我无权干涉我孩子的行为,这是他们赚取他们学费的方式。因为,我已经不再负责他们的所有学习费用。
老师的眼睛顿时瞪得大大的,她理解不了像沙拉这样月薪5000美元的母亲竟然会不给孩子学费。
如今三个孩子都已大学毕业,从事自己喜爱的工作。至于“经济独立”嘛,在他们读书时,就已经做到了。
一对看似很爱孩子的父母,宁愿辛苦自己,也不让孩子受一点儿罪的父母,最终养出一个极度自私的白眼狼,还搭上母亲的性命。
一个看起来“狠心”且资源匮乏的单亲母亲,却让孩子们早早的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生存之路。
家庭教育的过程和目标不同,孩子的人生也不同。
那些最容易的苦,若是父母替孩子受了,剩下人生中最难的苦便成了孩子长大后无法面对的生活残酷。
最好的家庭教育,不是一味的给予孩子,让孩子养成向父母“索取”的习惯。
而是让孩子从小自己学会,如何从社会更丰富的资源中,主动“获得”自己生存和成长的“养分”。
作者王语华:自媒体【女神30】原创作者。
思维训练研究者、8年企业咨询经验、心理咨询师。
喜欢我的文章原创文章,请点击关注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