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店区洪沟村(现洪沟社区),位于淄博火车站东侧,紧邻胶济铁路。村前有一条历史悠久的街道,穿过原洪沟村3000多米的土地,名曰洪沟路。
张店区志载:洪沟村,方位;淄博火车站东1公里;建村年代,元代;村名由来及沿革:古时,因村址建于河滩上,故名长沙庄,后村址移建高处,因临河道深沟,更名鸿沟庄;清乾隆41年(1776年)《淄川县志》载有“东北乡洪沟村”。
风雨沧桑多少年过去,洪沟村版图已经城市化,原来的农村已变为中心城市的组成部分,村民在在1982年10月转为市民。然而具有浓浓洪沟情缘的洪沟居民如今还是习惯自豪的介绍自己,“洪沟的!”
洪沟人确实值得骄傲,曾经的过去,隶属或淄川或桓台或张店,在洪沟这片红色的沃土上,洪沟村、洪沟路都在辉煌中走过。
红色摇篮-洪沟村
孟金山(1910·1·2~1960)
红色沃土上的红色学校
位于洪沟路中段的淄博五中原为耀南中学。1942年8月25日清河行署抗日中学成立,一九四三年,为纪念在抗战中英勇牺牲的八路军山东纵队第3支队司令员马耀南更名为“耀南中学”。1943学校曾遭日军焚毁,后校舍重建。1948年,复校并改为山东省渤海第三中学,地址位于桓台县,1950年学校改名为“山东省桓台中学”。1951年,学校校址由桓台迁至张店洪沟路,并更名为“山东省张店中学”,1955年正式更名为为淄博第五中学。
1996年,响应淄博市政府对主城区西部进行开发,按照“批准淄博实验中学建设,委托淄博五中实施筹建”的部署,组织实施建设组建淄博实验中学,为淄博市的教育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从战火纷飞的抗战时期至今,淄博五中走过70多年的辉煌历程。通过几十年的努力,这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历史名校,已发展成为山东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首批省级规范化学校、省级文明单位和省级绿色学校,为国家培养输送了数以万计的优秀人才,学校以“校风正、学风浓、师资强、质量高”而享誉社会。
校址历经12次变迁,校名几经更换,从1955年更名为山东省淄博第五中学并定位于洪沟村洪沟路至今,淄博五中身处红色沃土,不忘红色基因的传承,不舍洪沟这片热土,继续在洪沟路续写华章。
洪沟路上的红色企业
1943年的山东,日军扫荡,瘟疫横行,战争形势非常严峻,地方和前线战场都急需药品。时任八路军胶东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将军、政委林浩将军、参谋长贾若瑜将军与研究决定创办制药小组并于11月1日,由时任胶东军区卫生部部长张一民抽调18名八路军战士在牙前县后垂柳村(现威海牟平县)成立,在一所没收的地主楼房里,生产药棉、绷带、脱脂纱布、酊水剂、肥皂等简单产品。
1944年10月,胶东军区卫生部正式命名制药小组为新华制药厂。这是我军最早的军工制药企业。
1948年10月,随着全国解放进程的推进,经过两个月的长途行军,新华制药厂由胶东迁至淄博张店,在洪沟村开始建厂,并在年底投入生产,新华制药移交给当时的华东财办管理。
为了统筹华东解放区的财政经济, 组织人力、财力和物力支援解放战争。1947年3月23日,华东局成立华东局财委会委员并成立华东财经办事,同时把原山东省政府财经部门合并在华东财经办事处简称华东财办。这时的新华制药隶属于华东局领导的军工性质的制药企业。
1953年新华制药由军工体制转为国有企业。
几十年来,发展于洪沟的新华制药 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成绩:建国初期及革命建设年代,新华人研制成功了治疗黑热病的特效药---葡萄糖酸锑钠(商品名:斯锑黑克),一举扑灭了肆虐大半个中国的黑热病,该药至今为国内独家产品。自力更生建成了我国第一个较大规模的化学合成原料药车间——非那昔汀车间,奠定了其以生产解热镇痛药为发展方向的基础。新华制药生产的斯锑黑克产品、咖啡因重大工艺改进技术荣获1978年召开的首次全国科学大会奖。
洪沟路的新华人有着自己光辉的荣誉,1949年10月1日,新华制药董永芳等三位制药英雄光荣地参加了开国大典。
七十多年沧桑巨变,七十年多岁月如歌。适应新形势,不断发展壮大,身为具有红色基因的国有控股企业,新华制药-亚洲最大的解热镇痛药制造和出口基地,已经发展成为拥有化学原料药、医药中间体、化工原料到高品质制剂的完整产业链,五大园区协调发展,四大板块齐头并进,搭建起了新华制药完善的产业布局和发展平台。
腾笼换鸟,新华人在洪沟沃土上成长壮大,不管是在洪沟还是在其他地方继续延续辉煌。
不管处在何方,新华街、新华公园、新华大院、新华人,都有洪沟的印记。新华制药,发展于洪沟,根在洪沟,历史不会忘记,新华人不会忘记。
同样在洪沟沃土上,建立发展的新华医疗以及山东农药等企业,都是或曾经是行业龙头企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带动了当地乃至全国同行业的发展。
光荣的历史,洪沟路曾是红色政府政府的驻地
1947年2月24日,张店第二次解放,3月1日建立张店市人民政府,隶属渤海行署.
1948年3月11日,张店第三次解放,成立县级张店市。隶属鲁中南淄博特区,12月办公地点迁至洪沟路西首。
(1950年,周村、张店合并,成立县级张周市,1955年撤销张周市,并入地级淄博市。)
1955年中共张店区委、区人民政府正式成立,驻地在洪沟路西首(现新华医疗器械公司大院处)。
1958年11月张店人民公社成立,时辖10个农村生产大队,其中第八大队就是洪沟村(后改为洪一、洪二、洪三社区)。
洪沟村洪沟路,一个红色村庄一条红色道路,一方红色沃土,建设发展了红色政府、红色学校、红色企业;新华制药、新华医疗、大成农药、张店铁路、淄建公司、烤烟厂等宿舍大院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企业子弟。
历史不会忘记,在抗日战争、在解放战争、在社会主义建设、在改革开放的各个阶段,洪沟村、洪沟路这片沃土上的红色事业的组织者、建设者、教育者都走在了时代的前列。
祝愿红色沃土上的洪沟人不断走向更加灿然的辉煌!
变迁、改变、提升、发展,无法阻挡的潮流。这里不远曾是热火朝天的新华制药厂区,这原不起眼的街头雕塑,如今是保留最好的记印。
北京城市发展中,保留了不少的特色四合院;我们的城市中的大院已经不多,他虽没有高楼大厦的奢华,但渗透着历史渗透着亲情、乡情,也许保留几处更好。
腾笼换鸟。山东农药原生产厂区,待建的住宅区一角。退休的老人说,不管咋变,总有怀念。
这应是淄博化工学校的旧址,当时属市化工局建设管理,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有文化有专业技能的蓝领。行业培训更接地气,优势更为突出。
这是原张店人民政府礼堂,曾经多年对社会开放,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当年放映的电影吸引了城内城外的观众爆棚;现在文化场所仍然不足,也许政府部门的专门会议礼堂对社会开放一下,是解决不足的一条有效途径。
朋友说,山东农药厂不生产农药了,买其他小厂的产品,不放心。
大成农药后,淄博农药再无农药龙头。
老乡指点:这是永信化工的宿舍。记得张店永信化工是建于1943的私营化工企业,以后改为公私合营。如是这个永信,向行业老厂致敬!
佩服新华医疗的决策者,还没喊腾笼换鸟、动能转换大以前,就悄悄的低成本的完成了产区的转移,更可贵的是没随波逐流建住宅小区,老区场地成为商务中心。高手!
市场竞争激烈,崛起不易,然而还要奋斗,还要崛起!
文/劈山
来自内容合作平台“红色鲁中”,特此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