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之鲜而肥,甘而腻,白似玉,而黄似金,已造色、香、味三者之极,更无一物可以上之。"这是明末清初的李渔对螃蟹的形容。
而江浙人对于螃蟹那种谜一般的迷恋的其他地方的人所无法理解的,就像花椒之于四川人,豆汁儿之于北京人那样。
前段时间,我总觉着生活中缺失了些什么,直到月初的时候,朋友说笼湖类、刺网类等的休渔期结束了。
我才突然意识到,已经很久没吃螃蟹了,蛰伏在我味蕾深处的馋虫也被勾了出来。很多内地的人,对大海都会有着无限的憧憬,而我对大海,只有对大海里的食材有着无限的渴望。蛰伏了三个月的东海白蟹终于要闪亮登场了,
八月初的这几天,我的朋友圈里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卖白蟹的,那么另外一种就是吃白蟹的了。滚壮又透骨新鲜的白蟹已经正式横行霸道地爬满了宁波人的餐桌。
现在白蟹为了过冬做准备育肥,因此白蟹的肥美,从八月开始到十月结束。现在是白蟹长肉的时候,所以没有什么蟹膏,蟹膏一般要等到九月中旬开始才会长,虽然我很喜欢吃蟹膏,但能马上吃到这一口鲜甜白蟹的心更为迫切。
这白蟹是大量上市了,小菜场里的摊位上摆放着几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白蟹,
还分了好几个价格,但是,白蟹不是说价格越贵就越肥,还得靠自己挑得好。那么问题来了,你会挑白蟹吗?白蟹可真是好吃不好挑啊。
有朋友会说,那可以让卖白蟹的老板帮忙挑呀,可以也是可以,只不过万一碰到个无良商家,说不好就会买到那种空壳白蟹,
是不是很绝望?不过,别担心,只要细心一点,还是能分辨出来的。下面就将个人总结出来实用的挑白蟹技能分享给大家。
挑白蟹,要看白蟹白面的纹路,纹路越深,说明这白蟹越老,也就越壮。然后再摸摸白蟹最小的那对脚与蟹壳交界处,要是肥鼓鼓的话,那这白蟹就是壮的,再捏一下这脚,越硬越壮,再看白蟹屁股,是不是鼓鼓的,这样的白蟹也就壮一些,然后就是掂分量了,大小相同的白蟹,越重越壮,这个道理很好理解。不过这关键还得看经验,你说鼓,那怎么样才算鼓,就好比买西瓜,听声音,要清脆,那怎么样才算清脆,没有一个绝对参考值,只能多买,才能累计到经验哦。
宁波人对于吃海鲜,向来就是无所不用其极,而且又花样百出的。还没蟹膏的白蟹,那么吃的就是这一口鲜肉。葱油、
清蒸、水煮随手拈来。我认为其中水煮的最为简单,而最妙的就莫过于清蒸了,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保留白蟹的原汁原味与其的营养。将买来的活白蟹洗净后,
放在蒸笼里,蒸熟就好。
当然,你要觉得白蟹腥,可以放几片生姜,再倒些料酒蒸。出锅了,揭开锅盖,一股白烟带着鲜味一下子就冒了出来,我再调上一碗蘸料,一般我喜欢,米醋、酱油再加一些姜末和些许的白糖,为什么要放些姜末呢?这里并不是起到去腥的作用,而是因为白蟹性寒,而生姜性温,有温中散寒解毒之效。
来自东海的白蟹,剥开还烫手的蟹壳,
黄澄澄的溏心蟹黄瞬间就流到我的手上,秉承着不浪费的初衷,我赶紧用嘴去接,可不能流到桌子上啊,不然就暴殄天物了。先吃蟹壳,往蟹壳里稍微倒些蘸料,搅一搅,再用筷子一波送进嘴里,那是一个鲜啊。再将白蟹对半掰开,看到这白花花的蟹肉如丝晶莹剔透,食欲大增。
不过要是买来的是死白蟹,那么蟹肉就会糊成一团,不会有丝状。此时再蘸一点自己调的蘸料,清甜嫩滑的丝丝绵密的蟹肉入口,直接就鲜掉了舌头,其中的鲜美味,怎能用言语表达,只有吃了才知道呀,一口入胃入魂。
又因其自小长在海里,因此比河蟹多了几分与生俱来的咸香味。剩下的蟹脚,将两头一咬,再一吸,厚实的蟹脚肉就立马到了嘴里,这种大快朵颐吃白蟹的满足感,简直就是无与伦比。
不过,最近由于台风"利奇马"的到来,朋友圈里发广告的和晒白蟹的都被吹跑了不少,原因很简单,微商们无货可卖,而吃货们则是眼睁睁地看着白蟹的价格一路飞涨,少数人也会为了这口鲜,一咬牙便买了,而多数人选择了后期观望。
等到"利奇马"的余威过了,又可以吃到平价又美味的白蟹喽!
编辑:Betty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