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Homes of the world》
卢莹|她是谁?
自闭症孩子的家长
“融爱行”项目发起人之一
广州扬爱特殊孩子家长俱乐部 副理事长
深圳市守望心智障碍者家庭关爱协会 副理事长
拉拢同学和同学父母的五个小技巧
文|卢莹(森妈)
二年级开始,小学生就慢慢开始变得调皮,以我的孩子森森举例,他们会问森森为什么会这样,甚至有一些会学森森的行为,然后跟老师顶撞,为什么森森可以这样,我就不可以……慢慢你就会觉得要是不和同学做好沟通工作,老师和同学之间的相处也会成问题。
···
一、森森的班主任是怎么做的?
这种情况出现后,森森的班主任觉得有必要和同学们进行沟通教育。经过和我的沟通,班主任在一次班会课上,先把森森支走,再和全班同学一起讨论自闭症是一种怎样的病,老师引用了牛顿、爱因斯坦等传说中的自闭症名人举例,说森森因为患有自闭症,导致他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同时也有他自己的特长和闪光点,如果大家一起帮助森森,或许他以后就会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物。
老师接着让同学们数森森的特长,同学们叽叽喳喳地例举了好多,比如森森投篮很准等等。老师给同学做这样的引导,有助于同学以后和森森的相处,他们就会有一颗热忱的心,有一种很伟大的情怀去帮助“未来的大科学家”。
从这以后,班里的氛围就大不一样了,同学们再见到我,不再是纷纷投诉森森,而是跟我说森森今天哪里哪里进步了。后来班主任把这节班会课写成教研论文,发表在校刊上,还在教师学习中交流自己的经验,我也帮老师提供了很多跟自闭症有关的资料,家长和老师之间互相成全。
二、笼络正面家庭,为孩子寻找玩伴和“保镖”
小学生愿意听老师的话,容易教,但家长不容易。森森那次班会课开完,很多同学回家后也会跟爸爸妈妈说起森森的情况,有些家长会让孩子离“那个傻子”远一点,这种家庭我们也真的只能离他们远一点。也有些家长说,老师说得对,我们应该多帮助森森同学,并且当自己孩子帮助了特殊孩子,也会进行表扬,给孩子进行正面引导。
这些家庭就需要我们多去跟他们联络,家庭与家庭之间形成一个好的联系,大家可以利用周末和假期一起带孩子出去玩,慢慢地,他们的小孩就会培养成我们孩子的玩伴,甚至是在学校的“保镖”,在学校会积极热心地帮助我们的孩子,家长也能比较放心。
···
三、刚开始时,怎么跟其他家长建立良好联系?
孩子上学,焦虑的家长不只有我们,普通家长也会担心自己孩是否会被欺负、学习能否跟得上、老师对孩子的态度如何……等等,我们就把自己当成一个中介或平台,拉拢家长和班上的同学,比较容易形成良好的氛围。
平时在早上接送孩子的时候,我会主动去跟同学家长打声招呼,哪怕是很小的问题比如明天的放学时间,一年级哪个同学的书又丢了都聊。大家一起交流,互助就多了很多。
我创建了一个家长QQ群,通过班主任把全班家长都拉进来,大家一起交流孩子的作业、表现,组织周末活动、团购校服、教辅资料等等。每当学校举办运动会、游园会等活动,招募家长志愿者帮忙我都是首当其冲那位,我会拍下很多活动照片,每个孩子的大特写都有,然后发送到QQ群里,家长们都会很开心。
四、“森妈托管班”
以森森的学校为例,一、二年级下午三点十分就放学了,孩子们会有相当多的时间参与一些活动,但他们的家长往往还没下班,于是我就经常邀请同学来家里玩,和森森一起吃点心、做作业,组织到楼下玩飞行棋、打羽毛球、跳绳等活动。
我们那时候相当于开了一个小的“森妈托管班”,帮人照顾孩子,有时还会在家里组织烘培烤蛋糕。“森妈托管班”最多时候有6个孩子,通过这种方式,既建立了森森的玩伴群体,也拉近了我和家长们之间的关系。
小学下来,六个年级,森森的班主任换了六个,这没办法,但同学圈子不会换。可能同学们越长越大,也越来越没时间跟孩子互动,不仅是小学,以后中学、高中,都会很难再建立这样的圈子,最关键的是我们的孩子能不能找到朋友。如果我们能和别人的家长做朋友,我们的孩子就能和他们的孩子做朋友。
那个家长群到现在都还保留着,大家还会经常一起活动,我和好些家长都成了要好的朋友。有个家长跟我说,她的孩子小学六年跟森森做同学,学会了爱和感恩,这是珍贵的生命礼物,她要谢谢森森。这话让我非常感动!
五、面对投诉勇于承担,积极处理
亲师沟通的原则,就是老师(包括陪读老师)负责对孩子们的教育,家长负责对同学和同学家长的沟通,有分工也有配合。
当自家孩子在学校受到欺负,我们也不能出面去教训别家的孩子,这得交给老师处理;当同学家长投诉,我们要勇于承担,积极与对方沟通,小冲突处理不好就会酿成大爆发,到最后出现孩子被联名逼退学的情况。
顺利度过第一学期后,期末要给学校写感谢信,抄送区教育局。这种感谢信的范本很容易找,比送礼给老师管用得多——普校老师教我们这些孩子确实挺不容易的,老师的努力也要得到强化,让老师得到认可,才有动力越做越好。
不管用什么方式,我们一定要和学校保持良好关系。在同一个社区内,学校的资源也可以帮我们很大的忙,森森在幼升小和小升初转衔阶段,都得到了原校的推荐和新校的接纳,初中毕业也能被推荐上职高。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