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开学日,有一张照片在朋友圈刷屏:一群家长挂满了学校围墙,争着多窥视自家孩子一眼。
但是,对于自闭症孩子的家长们来说,开学日可能比高考日更重要,也更加残酷。能否顺利进入小学,决定了孩子能否接受到起码的知识教育,能否得到必要的融合。
可以说,孩子一生的活动半径和生活质量,都取决于能入学——还能成功留下来,并学有所成。
为了这个目标,家长和孩子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如何应对一系列难题,普校老师如何帮孩子平稳融入……今天,我们邀请了3位对这些问题颇有研究的嘉宾,做一次坦诚专业的分享。
Q1
自闭症孩子入学,难在哪
铁蛋儿刚上一年级时,是存在感最强的人,每天我都能收到班上同学的小报告:
“铁蛋儿上课时在过道上乱走。”
“铁蛋儿又拿我的铅笔了。”
“铁蛋儿在教室乱涂乱画。”
……
总结起来就是:不遵守课堂纪律,无法安坐,不会和同学相处,还有行为问题。
老师劝不动,管不住,最后通知我们退学。
那时候还没有融合教育的政策支持,为了孩子有学上,我带着铁蛋儿从深圳回到了四川老家,在一家私立学校就读。
根据我的观察,这些孩子可以分成两类:
一是比较安静的孩子,他们喜欢专注做自己的事,虽然不听课,但是不会打扰他人,也不会影响课堂。他们入学不成问题,难点在于学业成绩和与同学交往。
二是有行为问题的孩子,他们可能成绩很好,但会扰乱班级秩序,影响课堂。
国家政策规定,无论普校特校,都要“零拒绝”。所以自闭症孩子入学已问题不大,难点在于留下来。
据我多年在普校和特校的工作经验,阻碍自闭症孩子融入班级的最重要因素是社交沟通障碍。
智力低下与怪异行为虽然有影响,但相对较小,唐氏综合征和发育迟缓孩子同样有智力障碍,但能和同伴建立良好关系,配合完成老师的教学任务。
反观自闭症孩子,第一,他们我行我素,不太在意老师和同学的看法,既不利于个人学习,也可能影响课堂纪律;
第二,不懂得如何恰当表达,容易情绪崩溃或出现问题行为;
第三,缺乏社交互动的技巧,容易激化矛盾。如,明明是想和同学玩,却拽人头发,将别人弄哭了。
建议家长送孩子入学前,先着重培养孩子听从集体指令和恰当地表达需求的能力。
当然,学校对于特殊需要孩子的态度以及有没有相应的支持政策也将影响孩子的入学。
Q2
孩子有自闭症,该不该向学校/老师坦白
铁蛋儿在深圳上学时,还没有确诊,我们也无法向老师坦白,出现问题后,我们陷入了被动,最终被劝退。
回到四川老家,我们特地选择了小县城的私立学校,这里学费高但学生少,且学生父母大多在外打工,整体环境会更包容。
同时,我们向老师坦白了铁蛋儿的情况,并表示如有需要,我可以陪读。我们也告诉老师,我们对孩子的成绩不会有太高要求,不给老师压力。
就这样,铁蛋儿坐进了教室。
我建议家长在孩子入学前,就把真实情况详细告诉老师。
从幼儿园到小学,班级人数增加,老师对每个人的关心和照顾会相对减少,关注点也从孩子的行为习惯转移到学习情况。
如果家长没有提前说明情况,被老师发现了特殊之处,可能会简单地当做纪律不好、习惯不好来处理。
建议家长跟老师说明情况时要包含:生活习惯,可能存在的刻板行为,喜欢的玩具,人际交往能力等。
值得一提的是,一年级实行电脑分班,提前告情况,可以避免学校把多个有障碍的孩子分在一起,减轻老师的压力。
家长和学校或老师沟通时,一定要摆正心态,不要想着把孩子进了教室就万事大吉。
一方面,班级学生很多,老师无法时刻关照某一个;另一方面,老师如果没有系统地学习过特教知识,帮助自闭症孩子也会很困难。
我在普校做特教老师时,遇到自闭症学生上课经常晃动桌椅,逃避学习,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有融合支持的学校,老师还能获得支持和帮助,对于没有特教资源的学校里,家校配合就特别重要。
所以,儿子上学时,我第一时间就向老师坦白了孩子情况,罗列了孩子的特质,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此外,我还会邀请老师一起参加自闭症干预讲座,送老师自闭症科普书籍,帮助老师了解自闭症孩子,学习自闭症干预知识。
Q3
如何拿下一举拿下老师、同学和家长
对老师,我们要坦诚,并随时保持沟通,协助老师解决孩子在校出现的所有情况。
班上的同学不投诉,一般家长就没有什么意见。
为了让铁蛋儿的同学接受他,我给班上的孩子买了很多零食。
此外,只要孩子们之间发生冲突,我都会第一时间帮助解决,不管是不是铁蛋儿的错,我都会去道歉。
首先,家长一定放心地将真实情况告诉我们,大多数老师都能够理解。不然孩子出现问题时,我们会不知道怎么处理,简单地将行为归为淘气,孩子态度不好。
此外,我们还需要知道孩子出现干扰课堂等行为时,要采取哪些措施。靠老师自己摸索效率太低了。
比如我们班有个自闭症孩子奇奇,他性格很倔强,死活不肯做作业。家长说了,该打屁股打屁股,该打手心打手心,严厉对他才有效。
不过这个分寸,需要提前跟家长沟通。
在学校为自闭症孩子营造宽松的环境,核心要和班主任搞好关系,老师带动同学,同学影响其他家长。
首先,家长得勤快一点,多帮助老师做一些班级事务。
比如,我们班要求每个孩子要把自己的名字贴在桌上,一个自闭症孩子家长就主动站出来说,她会把所有孩子的名字绣出来发给大家。
这样一来,既和老师打好了关系,又带着孩子跟班里同学混了个脸熟。
其次,如果孩子做错了事或影响了别人,我们一定要勇于承担,及时道歉。配合老师处理,取得其他家长的理解和谅解。
如果我们的孩子与同学起了冲突,家长仗着自己孩子特殊,不赔礼不道歉,普通家长这次或许会不计较,但下次会离得远远的。
Q4
如何“教”会老师和同学跟自闭症孩子打交道
这个方面铁蛋儿的班主任做的比较多。
有一次,她发现铁蛋儿被同学冤枉,就开了主题班会——责任与担当。
会上,她告诉同学,一个班集体最重要的是团结友爱,铁蛋儿是我们班的一员,大家应该帮助他,而不是欺负他。
“如果发现别班的人欺负他,你们还要帮忙打回去,打不赢找老师……”
这话虽然不太妥当,但却治愈满满。
我会让同学们知道自闭症孩子不一样,但同时指出不一样也没关系。
开学后不久,我开了一次题为“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的主题班会。比如:小丁喜欢踢球,文文喜欢看书,借此引出自闭症孩子浩浩喜欢在开开关关中找到乐趣……
我告诉孩子们,虽然喜好不一样,但大家都是一样的同学,所以希望浩浩在做自己的事情时候,大家不要嘲笑他。
小朋友们欣然接受,浩浩对新环境适应后,也没有再时时刻刻去动各种开关。
想要大家接受和帮助自闭症孩子,除了老师和同学要行动起来,家长首先要注意培养孩子行为习惯。
曾经有个自闭症孩子上小学了,想要上厕所直接在校园里脱了裤子就尿。其他同学看到了,就会反馈给家长、老师、校长,大家很容易对自闭症孩子产生不好的印象。
所以,准备上学之前,建议家长先评估孩子生活自理能力,行为规范,情绪调控能力,学业能力,语言的理解与表达能力等。看孩子欠缺之处,然后再请康复师或融合教育老师出个针对性的个别化干预计划。
Q5
如何平衡学业与校园社交
学业成绩我们没有要求,这一点也与老师沟通过。
社交方面,我会帮助铁蛋儿维持一两段友谊,在铁蛋儿的成长中,有两个特别好的同龄伙伴,一位是表哥,一位是小学同学。
表哥是亲戚,会照顾和包容铁蛋儿,一有机会,我就会让他带着铁蛋儿玩。
这个小学同学,因为他的爸爸是残疾人,因此特别明白和体谅铁蛋,也愿意跟他一起玩,我们也经常邀请这个孩子来家里做客。
学业方面,对于这些特殊需要孩子,我们学校会制定专门的计划,学期跟踪表就是其中之一。
社交方面,我们班除了班长、中队委员、小队长等,还有一个特别的岗位——小助理。专门帮老师照顾自闭症孩子,比如用语言提醒他参加校园活动,保护他不受伤害等等。
这要根据孩子实际情况而定。教学大纲针对普通孩子统一设计,学业方面,如果孩子跟得上,自然最好,跟不上,家长也不必强求,保护孩子的情绪最为重要。
在郑州,自闭症孩子的成绩可不计入班级成绩考核。
如果孩子跟不上,家长可以跟老师沟通,针对孩子的能力水平,单独设置教学目标。例如,孩子上了五年级,但数学能力还停留在三年级,老师可以给他布置一些三年级的作业。
为了保证孩子的课堂参与感,老师提问时,可以专门提问孩子能回复的简单问题。
我们学校有资源老师会评估特殊需要孩子的能力,孩子能跟上的一些课程,如体育、音乐、美术,就在普通班级和大家一起上;学不懂的,如数学,我们就把孩子们挑出来,根据能力分组,单独教学。
所以,对自闭症孩子来说,有支持很重要,我们希望有更多学校设置资源教室,培养资源老师,或者对普校老师进行专业系统的培训,来帮助孩子设置个性化学习目标。
Q6
如何缓解自闭症孩子的就学压力
帮孩子找到兴趣。
铁蛋儿从小就对钢琴产生了兴趣,看到《猫和老鼠》里猫在弹钢琴,嚷嚷道,“我要学钢琴,我要学钢琴,我要学钢琴……”
我们就为了他找了钢琴老师,几天后,铁蛋儿就弹出一首完整的曲目,半年后就在学校登台演奏了《感恩的心》和《掌声响起来》,收获了掌声和自信。
当难度开始增大,铁蛋儿想撂挑子不干,我们只能哄着、骗着、强制着,铁蛋儿的琴越弹越好。
铁蛋儿小学毕业后,我们回到深圳,靠着钢琴的才艺和一点点幸运,铁蛋儿进入了星海音乐学院附中学习。
现在,铁蛋已经可以独立演出了,练琴也成了铁蛋儿生活的一部分。
有了兴趣并且取得一定成绩,铁蛋儿自信了许多,我们还利用他对钢琴的兴趣培养其他能力。
首先家长要适当降低对孩子的期待,如果有可能,给孩子定个学期目标、学年目标,并尽可能把这个意思完整传递给老师。
其次,老师不要把特殊孩子看得太特殊,尤其是跟其他孩子解释时,尽量把特殊行为心态解释得合理化,引导孩子们把自闭症孩子的行为“普通化”。
从我个人的经验中,我觉得以下3方面很重要——
1 及时发现孩子问题并分析原因
很多自闭症孩子不善于表达,家长一定要每天观察孩子的行为表现,及时发现问题,比如他突然有小情绪或者睡眠明显不好了,家长就要分析孩子出现问题的原因,然后针对性地解决。
处理问题的过程中,也要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始终和他在一起,他并不是一个人。
2 营造良好的氛围
在班级里,家长除了规范孩子本身的行为外,也可以联合班主任一起营造包容友爱的氛围,比如告诉班里的同学不要歧视自闭症孩子,尊重每个孩子的独特性等。
3 让孩子学会适当接受变化
很多自闭症孩子都比较刻板,容易给自己和周围人带来困扰。
我记得一个小故事,老师给同学们放电影,但电影比较长没放完就到了放学时间了,同学们都乖乖排队回家,唯有一个自闭症孩子哭着闹着一定要看完电影。
为了减少类似事件,我们要教会孩子服从规则,学会接受适当的变化,比如告诉他我们可以去电影院或在家继续把电影看完。
-END-
采写 | 梁雨 夏天
编辑 | 春桃 当当 主编 | 秦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