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幼儿园被欺负,家长怎么处理的文章?前几天一个粉丝问我,这种情况要怎么解决,我看了一下,是小朋友在幼儿园被欺负了但是不愿意告诉家长的事情,这种情况其实还挺多见的,今天写篇稿子给大家详细说一下类似的情况要怎么处理。
什么样的孩子容易受欺负呢?大部分是那些特别乖巧听话且不太会表现出自己攻击性的孩子。小孩子的攻击性表达大部分是十分直接的,就像动物世界里的小狮子们一样,动不动就会扭在一起撕打。
什么样的孩子会压抑自己的攻击性?
家庭环境不允许表达攻击性
这个很常见,尤其是在我们的社会里允许孩子表达攻击的家庭并不常见,大家往往会把孩子的攻击性表达当做是不好的,通过制定规则,或者是批评甚至以暴制暴来打压。
父母性格遗传
有的孩子的内敛是天生的,天生就不擅长表达攻击性,他们更倾向于压抑自己的感受,这一方面和遗传因素有关,可能他们的父母也是这样的性格,另一方面父母在和孩子互动的过程中也会言传身教,让孩子更倾向于压抑自己的攻击性。
受到外界影响
有的孩子本来是很开朗外向的性格,但是在经历校园霸凌之后会性格大变。但这种影响只要得到家长和老师的及时处理就不会造成长期的影响,一段时间后孩子就会恢复。但如果家长和老师忽视孩子的感受或者责备孩子而不是理解孩子帮助孩子,那就可能会导致孩子的性格发生质变。
而孩子被欺负不愿意给家长说也可能有两方面原因:
1、和家长关系不够安全
有的家长面对孩子受欺负,因为无法消化自己内心的愤怒,会转向去攻击孩子,比如怪孩子不够勇敢,不知道反抗等等,如果类似的情景之前有出现过,那孩子以后再受到欺负自然会选择不说。宁可自己憋着,也好过受到二次伤害。
2、感受到过于强烈的恐惧
孩子感受到的恐惧过于强烈,以至于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或者是家长要求孩子重复当时发生了什么,这个回忆和复述的过程对孩子来说就相当于再经历一次当时的情景,孩子不愿意说也是很正常的了。
对于这种情况要怎么解决呢?
1. 尊重孩子的选择,如果他不想说,就不要强迫他说,不论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不愿意说,都已经是既定的事实了,这个时候强迫孩子说出来,或者反复询问只会起到反效果。
2. 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是孩子的恐惧情绪确是实实在在展露在我们面前的,我们可以先对孩子的情绪做工作,鼓励他说出自己的感受,抱着他,安抚他,允许他用自己的方式去消化情绪(可能哭泣,可能愤怒等等)。
3. 幼儿园或者小学低年纪的孩子对于事件还原能力有限,大家如果发现孩子有异常,一定要先去和孩子的班主任沟通,如果有监控的还可以配合去查看监控,同时也要和对方孩子的家长沟通,从多方了解情况。不要指望靠孩子的表达就能搞清楚全部的事实。
4. 回顾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或者性格特点。我遇到过不少来咨询说孩子太胆小或者经常被欺负的家长,他们自己本身就是特别害怕冲突的,在家也经常压抑孩子攻击性表达的。如果你家情况也是这样,那就要尽快做出调整了,不然即使这次事情处理好了,一个不会表达攻击性的孩子在日后也一定还会遇到欺凌。
前面三点都比较好操作,
第四点比较难,因为要家长自己先调整自己的状态。
我们的文化是不鼓励甚至不接纳攻击性的,强调忍,强调退让,我想很多人都吃过这种亏:忍一时卵巢囊肿,退一步乳腺增生。
攻击性并不是坏的,而是我们的本能,攻击性可以帮助我们保护自己不受外界的侵害,当我们遇到不舒服的对待时能够反抗,如果人类没有攻击性,怕是早就灭绝了。
但是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被不断的驯化去压抑自己的攻击性,这是因为家长常常是想要一个顺从的孩子而不是真实的孩子。攻击性可以保证孩子的心理边界不被侵犯。
举个例子:
当孩子被不熟悉的人抱起来以后,孩子会生气,可能会打那个人或者是挣扎大哭,如果父母理解孩子的不适感,就会尊重孩子的行为,会制止那个人继续抱着孩子。但如果父母觉得孩子这样的表现是没礼貌的,让自己丢面子的,就会反过来要求孩子不许哭,不许闹,会给孩子说:“阿姨是喜欢你才抱你的。”
在家长意愿第一的家庭里,孩子的攻击性一定是会被打压的,因为一旦孩子的需要和家长的需要不符时,孩子就会被要求顺从,长期下去,顺从就会被孩子内化进自己心底,他不仅顺从你,他也顺从任何给他下指令的人。
如果对方理直气壮的欺负自己,伤害自己,那孩子即使感受到了不适、痛苦,也会更倾向于压抑自己的不适,不会反抗。
一个乖孩子会让家长觉得很省心,但对孩子自己来说却很危险。
我们要保护好孩子原生的攻击性,这并不是说要任孩子打骂或者摔东西,而是说即使你需要制止孩子的不当行为,也不要否定他的感受,更不要说他不该生气。
愤怒没有什么该不该,对不对,生气了就是生气了,即使没有一个合理的理由,你也可以生气。孩子有权表达他的愤怒,家长要做的是引导孩子用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的方式去表达,而不是不允许孩子生气,把孩子变成一个懂事听话的人偶。
宝宝在幼儿园有没有跟其他人出现冲突?或者受到过欺负,你是怎么处理的?欢迎在留言区分享~
家有四岁半牛宝,擅长用漫画记录宝宝的日常和带娃心得。更多有趣、感人的母婴漫画,可以关注我:echo小茵茵 常来找我玩~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lj2sCHIBd4Bm1__YgPB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