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的时候,我和老周带牛牛回了广西老家,牛牛见到堂妹很开心,两个孩子很快就玩到一起了。本来玩的好好的两个孩子,突然为了一个玩具吵起来,然后牛牛哭了。
我正在厨房里洗水果,听见奶奶对牛牛说:
“好了,你们别抢了。牛牛也别哭了,你是个男孩啊!怎么能哭呢?你要让一下妹妹。”
这句话相信大家都很耳熟,不仅是上一代的老人,其实许多年轻的父母也会常常脱口而出。我们的社会刻板印象太严重了,很多人都认为女孩是娇弱的,女孩哭泣很正常;男孩哭则代表着他“不勇敢、不坚强”。而我们的传统观念对男孩一直存在一种隐形枷锁:
男儿有泪不轻弹。
男人宁可流血也不能流泪。
男人应该什么都不怕。
为了培养男孩“坚强”的个性,大家会要求男孩们尽量不哭,不但没有安抚和开导,还会希望孩子立马去面对、战胜内心的真实感受。
可成年人的情绪都需要及时的宣泄疏导,更别说心智尚未发育成熟的小孩了,哭作为一种表达感受、发泄情绪的方式,为什么不允许男孩子拥有呢?
在综艺《幸福三重奏》里,汪小菲和大S一起坐高空缆车,他明明很害怕,却努力强撑着装没事。
下了缆车后他才坦白:“其实刚才我真的挺害怕的。”大S问他刚才为什么不说,他回答“讲出来多衰啊,那么大一男的怕高。”
大S觉得很奇怪:“谁说男人不能怕高啊!”
每一种情绪的产生都是一次认识自我的机会,识别和理解情绪能帮助孩子认识自己、处理关系。而汪小菲这个北京直男是在“男子汉”教育下长大的,所以他不仅不允许自己在老婆面前袒露脆弱,还会觉得儿子被地震吓哭了很丢人。
在《我们是真正的朋友》里,大S得知台湾地震后便打电话问儿子地震时怕不怕。
儿子说“怕”,其他家人补充道“他哭的很大声”,不料汪小菲听到儿子哭过这件事后,对儿子说到:
“你有哭啊?你一男孩子,地震有什么可哭的?”
大S听完秒变脸,立马暴怒:“闭嘴!汪小菲!”
为什么男孩害怕不能哭?为什么男人恐高不能说?
如果说认为女孩“柔弱、没有力量”是一种刻板印象,那不允许男孩哭,要求他们保持坚强,又何尝不是一种性别歧视呢?
其实男孩比女孩更容易哭闹。大部分男孩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如女孩,大脑额叶又比女孩发育的慢,在表达能力不够的情况下,哭闹和发脾气就会成为他们表达情绪的途径,可很多家长一看到男孩的眼泪就会粗暴的阻止并斥责孩子,说又说不出来,哭也不被允许,孩子的情绪出口就被堵死了。
不允许男孩哭泣对男孩会有什么影响?
第一,积累的情绪会以另一种形式爆发,通常是打人、摔东西;或者沉淀成更沉重的情绪郁结在心里。
第二,从小不能哭,也不能有其他负面情绪的孩子,以后也会无法理解他人的情绪。
第三,孩子的哭闹是在表达——“我需要被安抚、被理解、被看见”,如果长期得不到回应,或者被粗暴打断,就会渐渐缺乏安全感。
允许孩子表达情绪、用哭缓解一下情绪,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
很多父母对哭泣这种情绪反应抱有一种敌对的压制态度,觉得孩子哭是因为他难受,只要不哭就不难受了。但哭泣是一种疏导情绪的好方法,明明哭过了会更舒服,怎么会难受?
其实是家长自己觉得难受,为了自己不难受,我们第一时间只想让娃闭嘴,如果孩子闭不了嘴,就会攻击娃哭泣本身这件事:
“你是男孩子,有什么好哭的?女孩才哭。”
面对哭泣的男孩,首先我们需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我们越平静,接纳孩子的情绪就越容易,也能更好的“共情”:
“你很害怕是吗?妈妈也很害怕呢!”
“可以哭,哭能让你感觉好点,我会陪着你。”
“没有做好这件事,我知道你有点难过。”
我以前也说过——认识情绪是完整的情绪体验中的一环。通过哭泣,孩子能认识情感,体会情绪波动,再慢慢学会控制情绪。
在这方面,我觉得大S做得很好,堪称模板了:
控制情绪
一. 怒斥汪小菲之后,她确保自己转换好情绪后再跟儿子讲话。
接纳和共情
二. 她先表达了对儿子被吓哭这件事的理解。
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三. 安抚好情绪后,再给孩子一个赶走“害怕”的方法。
四. 最后,她毫不吝啬对孩子表达自己的爱,让孩子明白:无论你今天有没有被吓哭,妈妈都很爱你,永远爱你。
刻板印象是什么:
- “男孩就该玩车、枪;女孩就该玩芭比娃娃、过家家;
- 男孩要勇敢、无畏;如果他内向、胆小,就会被贴上“懦弱”的标签;
- 男孩要阳刚大气;如果他细腻温柔、生活精致,就会被说成“娘炮”;
- 男人就应该挣钱养家,女人就应该买菜做饭;
- 男人就适合当领导,女人就适合当老师、当护士……”
曾经看到一段很中肯的话——出于对女性的歧视,如果一个男孩具有“柔”这种女性特质,便是弱化、贬低了男性身份,其家长就会不由自主对孩子进行贬低教育,然后美其名曰培养“阳刚之气”。所以男权文化伤害的不仅仅是女性,还有男性自己。
性别不是标签,没有应该和不应该。我们不应当用一个固定的模板去塑造孩子,无论他是男是女,首先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要用刻板印象去约束他们,妨碍他们塑造自己的个性和人生。
在男孩想哭的时候,记得多提醒自己——让他哭吧,坚强是留给大人的,不必急于一时。
当孩子哭的时候,你是怎么对待的呢?是理解和拥抱,还是斥责和恼怒,为什么你会选择这样做?欢迎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