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南京地图上的神秘飞地,还有很多你不知道的

2019-08-03     网络醉江南

提起飞地,南京人想到的或许是“梅钢”,它是上海在南京的飞地,这里很多人是上海户口。

鲜为人知的是,南京在外省、外市也有很多飞地,不同于“梅钢”——当年由于经济建设的需要而成为上海的钢铁原料基地,南京的这几块飞地的成因至今笼罩着一块“疑云”。

南京有24块飞入地

飞地,百度百科解释为:是一种人义地理概念,指隶属于某一行政区管辖但不与本区毗连的土地。通俗地讲,如果某一行政主体拥有一块飞地,那么它无法取道自己的行政区域到达该地,只能“飞”过其他行政主体的属地才能到达自己的飞地。

“飞地”一词有两层意思:一是指位于甲行政区境内而隶属于乙行政区的土地,对甲来说是飞入地,对乙而言则是飞出地。

据有关部门初步统计,南京市有飞入地24块:其中秦淮区飞入地1块,面积0.3公顷;建邺区飞入地1块,面积1.7公顷;鼓楼区飞入地1块,面积10公顷;雨花台区飞入地2块,面积20.9公顷;栖霞区飞入地2块,面积11.2公顷;江宁区飞入地7块,面积103.5公顷;浦口区飞入地1块,面积68.2公顷;六合区飞入地4块,面积29.6公顷;溧水区飞入地3块,面积63.3公顷;高淳区飞入地2块,面积239.6公顷。

这个数据既包括市内各区之间的飞地,也包括南京与外省、本省外市间的飞地。

这是1992年的溧水行政区划图,溧水的东南方向的孔家村有一块飞地在东侧的高淳境内。

紫金山记者 翟羽 翻拍

南京在安徽的飞出地最多

记者从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了解到,南京在外省、本省外市的飞出地大致有这几块:六合区在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天长市以及江苏省仪征市各一块;浦口区在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有一块飞地;栖霞区在镇江市句容市有一块飞地;高淳区在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有一块飞地;溧水区在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有一块飞地。

这些飞地具体在什么位置呢?紫金山记者在南京市方志办查阅到了几本年代已久的书籍《南京土地管理志》《南京行政区划史》,上面记载了原溧水县和原江浦县的飞出地。

据记载,溧水“西有明觉镇之西庄村一块飞地,在安徽省当涂县境内。”在地图上看,西庄村面积还不小,四面被当涂县包围着。

这是90年代的南京地图一角,溧水在安徽当涂的一块飞出地。紫金山记者 翟羽 翻拍

浦口区的飞地就有意思多了,浦口有飞出地,也有飞入地。星甸街道有块飞入地,属于安徽和县石杨镇的大包村。而星甸街道在安徽省和县石杨镇境内的飞出地,由老姜组、泉水组、茆村组几个组组成。

这是1992年底的原南京江浦的地图,地图的左侧可见几块飞出地和飞入地。紫金山记者 翟羽 翻拍

探访六合程桥街道的飞出地

听说六合区的飞地最多,记者电话联系了区规划资源分局,地籍管理科朱科长告诉记者:“飞地分为‘飞入地’和‘飞出地’两层意思,六合的飞出地一般按照飞入地调查的原则,一些飞出地的形成原因至今未能搞清楚。”

程桥街道最大的一块飞地。紫金山记者 翟羽 摄

目前能搞清楚的原因的,是程桥街道在来安县的飞出地。“程桥街道与安徽接壤,这里的皂七组、皂八组因为当年开挖向阳河,而成为了飞地,这里三面被来安县包围,一面被龙池街道包围。”

程桥街道这块飞地上很多村民已经搬离这里。紫金山记者 翟羽 摄

从程桥国土所出发,车子一路向滁州方向奔去。车上,国土所办事员刘洋介绍道:我们要去的地方是程桥下辖的最大一块“飞地”。十来分钟后,车停在了一座只许一辆车通过的桥上,皂七村、皂八村到了。

村庄被河道包围,宛若一座孤岛。刘洋打开了手机地图,打了一个比方:“这个村子就像是一只乌龟的脚,伸到了安徽境内。”

我国很多省级、县级等级别行政区的界限都是经过漫长的历史所形成的,并且在很多地方,彼此之间的分界并不是以单纯的划线为界,而是呈现出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这样一种犬牙交错的状态,因此就导致了“飞地”的产生。图中红色区域为程桥街道在安徽来安县的飞出地。

放眼望去,村民在田间低头劳作、屋前浆洗,有些田园牧歌的意思。刘洋说,这个村庄的年轻人大多出去打工,只有一些留守老人。

村民宋阿姨告诉记者,因为村子离来安县的集市较近,他们采买生活用品一般会去来安,“骑电瓶车十几分钟就到了。”

大多数飞地,鲜少有人能说出形成原因

在采访中,刘洋告诉记者,在省界处飞地其实还挺多的,很多飞地需要通过卫星图片才能分辨清这块土地的隶属。

“我们程桥国土所去年查处了一块地,这块地当年承包给了安徽商人。我们刚来,都不知道这块地的归属,后来通过卫星图片才知道。”刘洋说,很多飞地是历史遗留原因形成的,这就使得参加工作没多久的国土工作人员不明白其中的情况。

刘洋分析当地飞地的形成,大致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历史遗留问题,例如当年两地的村民互换耕种地,形成了省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二是土地的漂移,例如河流改道、新建公路等原因。”

曾有媒体探访了浦口区与安徽和县交界处的两块“飞地”,形成原因也是众说纷纭,有村民说是民国时大户跨界买地造成的,也有说是土改时期留下的。

追溯历史,从中国古代起,划分行政区的主要依据是户口与赋税,从而往往造成户籍与其实际居住地和耕作田地的分离,这就成为飞地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是,目前国内出现的大量“飞地”也并非完全是历史原因。因为行政规划、经济建设等多方面的原因,也产生了许许多多的“飞地”。比如由一级政府出面,在另一个行政单位辖域内建农场、工厂、矿山,就会形成“经济飞地”,而这种状况在土地稀少的直辖市更为普遍。

(文|紫金山记者 翟羽 侵权立删)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lgeoXGwBUcHTFCnf7n3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