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肇庆市的行政区划图,仔细一看,就可以发现,在高要市内回龙镇划了一个不太显眼的圈子,上面写着“高明飞地”。这块“飞地”叫苗迳村,远在高要,却属于高明。它,还是一个长寿村。
被围在肇庆市高要腹地的苗迳村,电话座机使用佛山号、手机使用佛山号、车牌使用佛山号,用电接自高明,有线电视接自高明。2006年,高明区再投资修建水泥路,将苗迳与明城连接起来,同时设了公交专线,每日往返于明城、苗迳。“只要交通便利,‘飞地’就只是一个概念”,苗迳村村委委员严永昌称。
四百年间,经历了明朝、清朝、民国、新中国成立,一直至今,尽管村民的生活习俗已与周边高要村居大致相同,老一辈人大多娶的是高要妻,村子到高要回龙镇只有约6公里、到明城镇却有20公里远,但村民并不想归到高要去。“高明的福利比高要好。苗迳人老了,补贴要比高要多很多”。村里一小商店的店主严先生的回答很干脆,其在南海、高明打工多年,去年回到村里养猪、务农。
其实,苗迳村民享受到的政策福利,比周边高要村民的更多。2002年,村里用上了高明本地的电,电费由每度0.8元下降到0.62元;2006年,高明投资修建了连接明城的水泥路;2009年,开通了公交专线。高明提供的这些福利,甚至高要部分村落也跟着“搭了便车”。
而有些福利,只有苗迳村自己享受,旁边村落只有羡慕的份。高明教学条件好,村里学生多去明城小学寄宿,现在往返坐公交,没公交前有校车接送;高明医疗条件好,小病,去村里明城华立医院设的卫生站,大病,高明救护车过来接。村民多是养鹅为生,电力缺乏,高明前年、去年在村内新增三个变压器;养鹅需要疫苗、消毒水,镇里出钱免费提供,总计约10万元。2013年,高明区投资,苗迳村内道路进行了硬底化,主干道上新建了路灯。
飞地由来
苗迳村为何成了一块飞地?《高明地名志》记载,明隆庆年间,严、关两姓居民分别从明城高田、谢边两村到此定居,后逐步繁衍开来。据村里老人讲述,严姓祖先,原靠养鸭子卖鸭蛋卫生,常逐水草赶鸭放牧,偶然走到苗迳,见水草丰美,索性定居;后一关姓亲戚前来探望,羡慕之余,干脆亦定居于此。此后严、关两姓子孙繁衍至今。
(文、图版权属原作者,侵权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