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谓的理财,大部分都是错的

2019-07-29   商鞅财经

文章之前,先普及一个名词:隐形贫困人口

生活中往往也会出现这几类人

背着6000元的包包,抢着6毛6的微信红包。

别人投资的是学习和成长,我投资的是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

每次过节就囤货,觉得自己是“会过日子”的人,月尾一看存款就凉凉。

网红好物买得风生水起,车子、房子一个也买不起。

理财=余额宝。

此时,你是不是在啄米式地点头?就差说一句“确认过眼神,就是我本人”。其实,就连已经是公司中高层管理的同事,也天天吐槽:“月薪3千是显性贫困人口,月薪3万是隐形贫困人口。我什么时候才能翻身?

但有些人却不同。月薪不如你,没拼爹、没拼颜值,却比你更早买车买房,是实实在在的隐形有钱人口。

这,到底是为什么?

很简单,穷人和富人最大的差别,就在于对金钱的认知。

为什么有的人月入5万,银行存款不超过4位数,有的人月入5000,却能够买车买房?因为他们对钱的认识,是在不同的境界上。

一个人对待金钱的态度,藏着他的人生高度。

对金钱的认知有三层,你在哪一层?

第一层:省钱,才是王道

节俭生财,是典型的“小农思想”。许多人拿着几万块的工资,在一线城市过着十八线老家的生活,把钱存在银行里,才觉得心安。一回头,却发现房价水涨船高,望尘莫及。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钟伟算过一个数据:现在的255万,等于30年前的万元户。你可能还记得10年前你父母买房子的价格。在今天,同样的价格只能买一辆车,这就是通货膨胀

毫不夸张地说,几十年后,我们放在银行里的钱,大部分会打水漂。

很多人的父母,就是在这一层。省了半辈子将就自己,以为靠储蓄可以改变人生。最后,钱被通胀这个小偷卷跑了,存款像漏了气的皮球。抠抠索索地过了前半生,还要继续紧巴巴地过后半生。

第二层:多挣钱,才是人生赢家

在这一层的人,一生都在拼命追着钱跑。他们看到了财富差距带来的不公平,内心没有安全感。所以对赚钱很执着,努力工作,努力涨工资。

发完工资,分分钟觉得自己是个小土豪。但是扣掉房贷、车贷和孩子的开销,偶尔再小资一下奖励自己,不到月底就回到了“解放前”。他们似乎进入了一个死循环:钱赚得越多,欲望就越大,花的越来越多,贷款也越来越多。

这时候,如果遇到父母生病、裁员等各种变故,整个生活就坍塌了。还记得刷爆朋友圈的中兴员工跳楼事件么?一个世界500强公司的资深员工,突然被公司辞退,想到背负的房贷,想到要养活两个孩子、老婆和老人,最终不堪重负,选择了一条绝路。

这一层的人,往往比第一层人的人更脆弱。因为每个人在拼命的挣钱,但也在毫无节制和规划的花钱。虽然工资不会低,却最容易被风险拖进深渊。结果还是被钱牵着鼻子走,注定要一辈子要为钱奔忙。

第三层:钱,要为我们工作

第三层的人,对钱有更高级的认知:不为钱工作,要做金钱的主人。

他们不仅仅是挣钱,还会修建一个“生钱的管道”,让钱成为自己的员工,用钱生钱,轻轻松松“躺着赚钱”。

比如,同样是贷款买车,你每个月实打实地从工资里扣除还贷钱,留给自己生活的余额并不多,每次还完贷都觉得元气大伤。

另一个会理财的朋友,直接用理财收益来还贷。这部分“钱生出来的钱”并不影响他的现金流,还可以继续划出一部分工资收入进行理财。同样买了一辆车,你和朋友的存款会相差十几万。

所以,这层的人总是把生活过得热气腾腾,也往往更加幸福和从容。

我们中的大多数,处于第一层或者第二层。有的人,一生都在同一个层级里忙碌。而有的人,却能够逐层升级,冲破天花板。其实很多人不知道,理财投资,正是低收入的人,实现逆袭的最有效方法

理财和不理财的人生,差距真的会越来越大……

人生下半场,别成了“韭菜养成记”

有很大一部分的人,虽然意识到理财要趁早,但一直在理财的门外兜兜转转:

方式单一,只知道银行储蓄。

认识余额宝就觉得自己会理财了,一点点收益就沾沾自喜。

跟着朋友买股票,可是朋友一买就涨,自己一买就跌,完全摸不着头脑。

以上的情况,都不能叫理财,只能叫“等待收割的韭菜”。许多的商家,诈骗平台就是把赚钱的眼光,笑眯眯地望向这些人的口袋。

一个调查报告显示,65%的中国人,理财能力是不及格的。想理财,务必先学好理财知识

你可以遍阅全书,从无数个理财的坑中找到自己的路。当然,还有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方式,就是找到一个足够资深的教练,手把手地教你避开这些理财坑。找一群友爱的伙伴,对抗懒癌和拖延症,共同进步。

其实理财并不难学,但你要迈出行动的第一步。一旦开始,你将会尝到不工作也能赚钱的甜头,拥有更多被动收入,人生也更自由。

想学更多理财知识,商鞅财经一路为您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