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现在的年轻人是真的万物皆可炒,炒鞋,炒盲盒,什么物品只要炒起来似乎都能够引领一阵热潮。前段时间“炒鞋月入百万”、“炒盲盒溢价40倍”的热度还未退去,汉服也已经走入了人们的视野。
近几年,汉服在我们国家已经从一种悄无声息的小众爱好,发展成为一个规模超过 10 亿元的产业;如今汉服的消费者超过 200 万,并且仍处在两位数的高速增长状态。
在街头巷尾能够看到更多汉服着装者的同时,我们也可以听到越来越多通过汉服如何赚钱的传闻:一千元一套的汉服转手就卖出三四千,净赚三四倍;绝版汉服的价格,能够涨到十倍以上。
据说,全球最贵的汉服,一身下来卖房子都买不起。
图片来源网络
戒不掉的汉服
汉服价格不菲,从数百元到上千元,甚至数万元不等。相对于大学生捉襟见肘的经济能力,这份投入已经让很多人经常 " 吃土 "。
" 它(汉服)就像有一种魔力,让你不能戒掉。" 家里寄来的 3000 元生活费在 10 月 2 日到账,才过了一周,山东女大学生王丽已经花 2600 元买了两套汉服。想到接下来要面对一个月的拮据生活,她又开始懊悔了。最近,王丽在百度贴吧汉服吧里发出一条求助信息:谁能告诉我怎么戒掉汉服?
左为韩服,中为汉服,右为和服
像他们这样汉服装满衣柜的汉服爱好者,其实并不在少数。" 汉服资讯 " 是一家收集、整理、提供汉服相关的资讯和信息的自媒体,其于今年一月份发布的《2018 汉服产业报告》显示,截至 2018 年末汉服爱好者数量已经达到 204.18 万人,其中拥有汉服 10 套以上比例为 10.56%。
过去的一年,汉服同袍新增了 86 万人,同比增长率高达 72.87%。越来越多的人正在成为汉服的拥趸者,尤其是以 95 后、00 后为主的年轻学生群体,虽然经济能力相对有限,人数占比却超过了 80%。
裙子也有鄙视链
2019 年 7 月,四川一位女孩因身着山寨版 LO 裙出街,结果在路上被三名 LO 裙爱好者围堵辱骂以及抢夺手机,仅仅因为三人觉得 " 穿山寨出来就要挨骂 "。
这种正版看不起山寨版、限量款看不起普通款的鄙视链,就像一场最初就已设计好的电子游戏,界线分明的等级圈层、不同层次的精神体验,让没有收入来源的学生玩家绞尽了脑汁,也要挤进更高层级。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消费者也掏空了钱包。
当身着昂贵的正版限量款汉服出镜,当这样的照片被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同袍群时,会获得更高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但当回到现实中,他们又不得不为生计发愁。
购买汉服,体验后通过二手交易转让,再将转让得到的资金投入到新的汉服购买行为中,这在汉服圈并不少见。一些资深玩家带红所谓的明星款汉服后,甚至又可以通过转让从后来者身上赚取利润。
一个暴利的偏门行业
无论是 80 年代的君子兰,还是 90 年代的邮票,一种小众的爱好从进入大众视野到成为众人抢购的畅销物品,必然要强调其稀缺性和保值 / 增值的性能。这种强调的声音,有时候是基于真实,有时却出自炒作。
汉服的独特性出自设计及工艺,其价值和保值率均难以界定。例如,售价高达 6 万元的汉服,材料包括天然真丝、淡水珍珠、玛瑙、青金石、翡翠等宝石,这部分是可以估算其价值的。
汉服的制作工艺复杂,生产周期也就更长。在汉服产业中比较知名的一家企业 " 明华x " 的首页,目前挂出的制作工期已经排到 2021 年 3 月底,客服仍在处理 10 月 7 日递交的订单——也就是说,即使立即在该平台下单,客户也需要等到至少一年半以后,才能拿到自己心仪的汉服。
如此狂热的消费者,如此长的订单周期,给了不法商家可乘之机。有汉服爱好者表示,近几年汉服制作平台跑路并不少见,多家平台都曾传出过老板捐款跑路的消息。
对于炒裙现象,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表示,炒作从本质上来讲都是一样的,炒裙子跟炒鞋、炒核桃,甚至炒藏獒等都是一样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得不菲的收益,但无论炒什么、怎么炒,都是市场投机行为,伴随着高风险。等到泡沫退去,就能够看到真正的价值究竟是什么。
回顾历史,一时狂热过后的结果总是不尽如人意,400年前荷兰产生郁金香泡沫,短短30天郁金香价格就翻了29倍,可几天后泡沫破灭也因此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世界上第一次经济危机的产生。
很多人都渴望能够赶上风口一夜暴富,可真正能够因此获利的人却是寥寥无几,如果只是看到眼前能够赚取更多的金钱就盲目投资,那么到最后必将承受更大的风险。(如果家里有矿、个人心头之好,那就理性满足自己的爱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