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味道米线

2019-09-17     书海悟赏

“妈,咱们还是走吧,这碗米线今天等不着了,不然赶飞机就晚了”

“哎,我每天就盼着这口,就这样走了,晓不得今后还吃不吃得到咯?”

冬日朝阳照在和顺古镇那历经岁月洗礼的斑驳石板路上,一对母子徘徊在一家看着已经有些陈旧的早点店门口,久久未离去。

最终,年迈的母亲还是在儿子的搀扶下坐上出租车,恋恋不舍的离开了这家吃了三十年的老店,离开了这片熟悉的土地……

看着母亲难过的神情,儿子不由得想起来三十年前,自己吃的第一碗米线就是在这家“老味道米线”。


那会,改革开放的春风还未吹到这个西面边陲的小镇,人们手头还不宽裕。腾冲人爱吃饵丝,在这里遍地都是饵丝店,但母亲是从蒙自远嫁过来的,最喜欢吃米线,而这家开业不久的小店是小镇上唯一一家卖米线的早点店。

放学后,喜欢四处游逛的他无意间发现了这家新店。刚认识“米线”两个字的他激动地跑到洗衣亭找到了正在洗衣服的妈妈,迫不及待的将这个“喜讯”告诉了她。

“在哪点?在哪点?妈妈明早就带你去!”听到这个消息的妈妈赶忙放下手里的衣服。

“就在双虹桥过去那条街上,妈妈我还没去吃过米线呢!”他兴高采烈的回答道。

第二天一大早,妈妈就带着他来到了店门口,看着崭新的店面和牌匾上“老味道米线”几个大字,母子俩驻足在门口等待店家开门。

“妈,米线好吃吗?和饵丝给是一样呢味道?”

“米线呢味道呀!我也不知道咋过形容,等哈你就晓得了。”

终于,小店开门了,母子马上点了一份砂锅米线,一会,热乎乎的米线就盛在一个陶罐子里端了上来。

他急切地用筷子挑起几根米线放到嘴里,还没尝到是什么味道舌头就被烫红了。

妈妈责怪的给他递了一杯凉水,“急哪样,砂锅米线要先把米线挑起来放在勺子里,吹几哈,再放到嘴里,这样吃就不烫咯。”

虽按照妈妈说的做了,但他还是狼吞虎咽地吃着。吃了近一半,才发现妈妈都没动筷。

“妈,你也吃嘛,我饱咯!”他知道家里并不富裕,一家几口人都是靠着父亲去缅甸密支那买首饰用品,然后再卖到云南各地,妈妈也是父亲来蒙自卖东西时认识的。而现在父亲出去已经半年了,还是一点消息也没有,妈妈只能精打细算勉强维持着家里的开支。

“好娃,妈妈从小就吃,你吃得咯!我就尝一口。给吃出来米线的味道?”母亲慈祥的看着他。

“没,刚才吃呢太快了” 他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

“没事,还有不少呢,咱娘俩一起吃嘛!”于是母亲挑起米线放到勺子里,轻轻地吹两口,喂给他,自己也象征性的吃了两口。

这次,他终于尝清楚米线的味道了,这是一种不同于饵丝的感觉,更加爽滑,更加有嚼劲,吃起来爽口弹牙,汤味道也很鲜美……


“先生,腾冲机场到了!”

“好的,谢谢!妈,咱们走吧,坐上飞机就可以到北京看你孙子了,你不是老说想他嘛。”

飞机迎着朝阳飞过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望着渐行渐远的故乡,母子俩都相顾无言,内心都有百般滋味……

转眼妈妈已经在北京呆了近两年,看着她在小区里孤单的身影,他很心痛。但又想到老人家年纪大了,一个人住在老家更是不方便,而且距离太远,有事自己也照应不上,目前这样也许是最好的了。最令他奇怪的是母亲自从离开和顺那天说要吃一碗米线后,就再也没有提过吃米线的事。

但他其实知道母亲是离不开米线的,于是,早上特意叮嘱妻子买了点米线,趁自己有时间亲自下厨给老母亲做一碗米线。按照小时候母亲教他煮米线的步骤,他做了离开云南后的第一碗米线,兴致勃勃地等着母亲回来,期待着她老人家能够笑逐颜开。

“妈,来吃米线,我煮了您爱吃的米线!”不一会,散步回来的母亲刚进门,他就迫不及待地拉她来到桌子边。

“这是米线吗?咋个这么粗!”母亲一脸质疑的看了一眼碗里的东西,又看到他期待的眼神,还是拿起筷子吃了两口。

“老了老了,咬不动了,儿呀,你吃吧。”母亲放下了筷子,和当年一样又把半碗多的米线让给他,可这次,他再也吃不下了……

不知为何,自从这碗米线后,母亲的饭量越来越少了,身体也每况愈下,问了几次她都说没事,带去看医生也没看出太大的问题。看着母亲越来越消瘦,他想着带母亲回趟老家或许会好些,但自己的公司最近在谈一个大单子,正是需要他的时候,妻子也抽不开身。有了,让儿子去问母亲到底是怎么回事吧,她老人家最喜欢孙子了。

“奶奶,您最近怎么和我小时候一样不爱吃饭呀,奶奶是不是也调皮了?”从小在北京长大的云南孩子也学会了一说话就用“您”字。

“奶奶又不是小孩,才不是调皮呢。”一辈子说惯云南方言的母亲努力的说着孙子能听懂的普通话。

“那您为什么不吃饭呀?是不是饭菜不和您的胃口呀,我去告诉妈妈。”

“孙儿乖,你妈妈的饭菜挺好的,奶奶就是老了,想吃的东西也就那几样了。”

“奶奶,那您现在最想吃什么呀?”

“老味道米线吧!”说着便走进了自己的房间。

一脸迷惑的儿子跑到书房“爸爸,奶奶说她想吃老味道米线,什么是老味道米线呀?”

呆住的他陷入沉思,都忘记了回答孩子的问题。这可怎么办好呢?他心中明白,母亲一定只想吃和顺街上“老味道米线”店里的扒肉米线了,只是怕麻烦自己,所以一直不肯提出来而已。对了,马上就是母亲的七十大寿了,自己无论如何也要让母亲吃上一口云南米线。

“老婆,我打算过几天回老家一趟。”

“什么?有什么急事吗?又不是假期,更何况你的公司现在处于关键时期,哪有时间回去?”妻子一脸吃惊的问道。

“主要是妈现在不是胃口不好嘛,我想在她七十大寿的时候带老人家回和顺吃碗她心心念念的米线。”他难为情的避开妻子直视的目光。

“一碗米线,一碗米线,你们云南人是有多喜欢吃米线?还记的第一次和你约会,你带我吃的就是米线;第一次为你下厨,你让我做的还是米线;每次问你最喜欢吃什么,你的答案总是米线;出去玩,你也总带我和孩子去吃米线。现在你又为了一碗几块钱的米线,宁愿放弃几百万的生意,北京米线和云南米线差别就有这么大吗?一碗云南米线对你和妈来说真的有这么重要吗?”

他满怀歉意的抱住了妻子,温柔的说:“我对米线的执念都如此之深,更何况妈从小吃米线长大,吃了六十多年。如今她老了,也只有这个心愿,我就是想尽量满足她嘛。”妻子听完无奈的低下了头,夫妻俩陷入了久久的沉默……

“哦,有了,还记得我在网上买海南的生鲜嘛,那么远送过来还是很新鲜。我们可以联系老家的那家米线店,让他们把新鲜的米线和炒制好的酱料用低温蓄冷箱快递寄过来,这样你就不用亲自跑一趟了嘛。”妻子兴奋地说道。

“对呀,这样就很方便了。我们还可以和店主视频对接,让他实时教我们熬汤,煮米线,配料……”他也很开心妻子想到这样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现在的物流可真快,两天不到,要的东西就送来了。妻子还特意买了一个煮米线用的砂锅。一切都准备好了,刚好明天就是母亲的生日,他决定现在就和老家的店主视频聊天,亲自做一份米线尝尝,看看是不是老味道。

忙活近半天,一碗闻着满是家乡味的米线出炉了。来不及擦干脸上的汗水,他又像小时候一样迫不及待地挑一口放到嘴里,只是这次他尝出了这碗米线的味道。

“怎么样?”旁边的妻子也很着急。

“这是我在北京吃到过的最正宗的云南米线!”

“不是让你和北京的米线比,和老家的米线比呢?味道如何?”

“哦哦,这不好说,我也好几年没吃到这家老店的米线了,感觉应该没有老家的好吃吧!”他尴尬的回应了妻子。

“不管了,明天就是妈的生日,现在顾不了那么多了。”

第二天一大早,夫妻俩就起来做了这碗独特的“长寿米线”。可等了好一会,母亲也没起床,按平时她老人家这会早就在花园里溜达了。不放心的他敲开了母亲的门,但眼前的景象却令他难以置信。

“妈,你咋在收拾东西呢?你要去哪?”一脸吃惊的他看着不知所措的母亲,儿子也跑过去抱着奶奶。

“儿呀,妈想回老家咯,昨晚老家的妹妹打电话来说,他儿子这几天在北京出差,可以顺带来接我一起回去,等哈就来。”

“那你怎么不提前和我说一声呢?还有你回去后谁来照顾你呀?”

“我也是昨晚才决定呢,来不及和你说。我回去后就和你姨妈住在一起得了,两姐妹在一起总有个照应”

“妈,您就在这这里住下嘛,是不是我们哪里对您照顾不周呀?您看我们还亲自买了云南米线来煮给您吃嘛”妻子也不解的过来询问道。

“昨天我看你两个在厨房里忙活半天,然后闻到那熟悉的味道,我就晓得是在给我煮米线咯。但是,你们认不得呀,这碗米线再怎么像,也不是老家的米线呀,更吃不出家乡的味道呀!而且,我记挂的不仅是一碗米线,而是一份家乡的味道!”

……

每个在外地漂泊了多年的人都明白,那份家乡的老味道是什么也替代不了的,只因为这份老味道了寄托了浓浓的乡愁。

老母亲最后还是回去了!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lbyrPm0BJleJMoPM17Y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