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长生教授:糖尿病管理如何进行?不妨从“心”下手!| GW-ICC 2019

2019-10-13     医学界心血管频道

跨学科合作:从“心”了解糖尿病!

心血管疾病(CVD)和以糖尿病为代表的代谢性疾病是给社会医疗体系带来重大负担的两大类慢性病,近年来,对这两类疾病共病机制的研究越来越深入,这两类疾病的多学科综合管理话题也备受关注

10月10日-13日,第三十届长城心脏病学会议(GW-ICC 2019)在北京如期召开,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主任马长生教授就从心内科医生的视角,对糖尿病管理发表了精辟的简介,医学界GW-ICC报道组撷取精要,分享给大家。

本文提要:

· 糖尿病就是心血管疾病?

· 共病管理,武器越来越多!

· 跨学科合作:从“心”了解糖尿病!

01 糖尿病就是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带来了严峻的疾病负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调研报告,收入水平(以GDP为标准)越低的地区,糖尿病患病率就越高。“在我国,糖尿病的患病情况也是这样:收入水平较好的南方患病率较低,北方反之。”马长生教授补充道。

类比来看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情况:1990-2016年间,中国国ASCVD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呈现显著增加,其中死亡率的上升主要源于缺血性心脏病(IHD)和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死亡率的上升(图1)。

图1(源自讲者PPT)

一方面,糖尿病是ASCV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另一方面,CVD也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致残原因。因此,糖尿病和心血管病的管理应该放在一起进行,在马长生教授看来,糖尿病就是CVD。

从结局的角度来看的确如此,2017年发表于权威期刊《JAMA》的一项中国前瞻性队列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因心血管事件死亡的比例是非糖尿病患者的近2倍(图2),可见,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结局管理,应从CVD入手。这与近年来糖尿病治疗的革命性变化(从强化降糖转变为结局管理)不谋而合。

图2(源自讲者PPT)

02 共病管理:武器越来越多

既然明确了糖尿病的结局管理要从心血管入手,临床上能够辅助管理糖尿病人CVD管理的“武器”也越来越多。

1.生活方式干预

  • 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与糖尿病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CVD死亡风险降低相关;

  • 长期戒烟(>6年)较未戒烟者CVD死亡风险减少50%;

  • 有氧运动结合阻力运动降低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2.血压控制

  • 针对糖尿病患者的荟萃分析显示,当收缩压(SBP)>140 mmHg时对患者进行降压治疗能够较低患者全因死亡风险;

  • 血压水平过低(<120/70 mmHg)或过高(≥160/90 mmHg)均可能增加糖尿病患者的CVD风险;

3.药物治疗

  • ASCEND研究显示,阿司匹林能够减少严重心血管事件12%,但同时会增加大出血事件29%,能否用于糖尿病患者CVD的预防依然是未知数。

  • THEMIS研究显示,替格瑞洛用于稳定性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时,能够降低缺血性事件的风险,但与阿司匹林相似的,也会增加大出血风险。


  • 针对27项随机对照研究进行的荟萃分析显示,他汀的应用能够显著改善糖尿病患者的预后(图3)。

图3(源自讲者PPT)

  •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可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死亡事件、非致死性心肌梗死事件、非致死性卒中事件风险。

  •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能够改善合并有ASCVD的糖尿病患者的预后,最新发表的DAPA-HF研究也将验证了SGLT2i达格列净能够显著改善心衰患者的预后(图4)。

图4(源自讲者PPT)

4.多重危险因素干预

  • 糖化血红蛋白<6.5%,血清总胆固醇<4.5 mmol/L,甘油三酯<1.7 mmol/L,SBP<130 mmHg,舒张压<80 mmHg……多项危险因素的合理控制能够降低糖尿病患者的全因死亡、心血管死亡和心血管事件风险。

02 跨学科合作:从“心”了解糖尿病!

无论是风险管理还是用药方案,糖尿病和CVD的管理已经越来越联系紧密。正所谓“术业有专攻”,在演讲的最后,马长生教授指出,要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全面管理,内分泌专家和心血管专家必须联合起来,对糖尿病患者和CVD患者进行共病管理(图5)!

图5(源自讲者PPT)

本文首发:医学界心血管频道

讲课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马长生教授

本文作者:GW-ICC报道组-妮娜

责任编辑:辣酱

版权申明

本文为医学界原创 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 End -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lYUWyG0BMH2_cNUgAXn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