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好文:打羽毛球,眼明才能手快,要重视技术动作与视野的关系

2020-03-16     羽毛球技术圈

打羽毛球,眼明,才能手快,李在福教练一直比较重视技术动作与视野的关系,他认为这两者如果有冲突,如正手击球左手臂遮挡视线、反手高远球过度背网等,要修改技术动作,来确保有一个较完整的视野,他还建议用“眼法”来判定羽毛球选手的“级位”:初学者,在他们击球时,他们的眼睛是盯着球的,没有看到对手场地、对手位置,水平高一点的选手,在击球的时候,他们可以观察到对手、球网和场地;所以,他们就能击球更准确,再高水平的选手,国际水平的选手,他们可以看清球和对手,并能看清对手在想什么。


一、发球时看哪里?

在羽毛球比赛中,发球是唯一的一项不受对方击球方式限制的技术,你可以根据对方的站位、反击能力、回击球的路线和当时的思想状态等因素,随心所欲地有目的、有意识地选择你发球的方式,充分实施你发球的权力,根据当时终止球距离的远近,大约有数十秒的时间,可以用来思考你的发球,其思路大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

1. 迅速回顾上一回合中战术运用适宜或不恰当的地方,并决定下一回合的战术。

2. 观察(瞅)对手当时的心态,并以此来调整发球节奏和变换发球的速度。

3. 回顾近几次发球主动和被动的情形,选择对手意想不到的发球方式。

配图:林丹突发后场球:

4. 考虑当时对手可能采取的接发球策略,并预先策划应付对手的第三拍。

配图:看林丹发球后的第三拍意识:

5. 不把直接得分的希望放在发球上,只要考虑准确地将球发到对方场区。

6. 根据以上几方面的情况有意识地有目的地发球。

二、接发球时看哪里?

接发球时,必须沉住气,积极主动地、有针对性地接发球,避免无准备无意识地被对方牵头鼻子走路,要学会利用短暂的捡球空闲时间,来思考如何高效地接发球,其途径有以下几方面:

1.明了当时场上的局势,从对手的身体姿势和表情等方面来观察判断对手心态。

配图:李宗伟接发球时的专注表情:

2.思考上一回合中双方战术的长处和短处。

3.回顾对手近几次发球战术意图。

4.判断对手可能采取的发球策略。

5.根据以上几方面的情况,做出有意识、有目的地接发球准备,双打接发球,眼睛盯(凝视)着发球者的拍面,当你判断对方发小球时,右脚发力蹬,拍子直接击向球 。

三、击球后看哪里?

当你击球完毕后,你的眼睛要看着对手,不需要看球,因为当你击球后,球离开拍子那一瞬间,无论你的球打的好不好,你已经无法再控制球了,你需要做的事是立刻忘记这个球,需要注意的是对手,要看对手跑到哪里,对手击球时脚的位置会告诉你,你的球是否到位,对手是否主动还是被动,根据对手的击球准备状态,来调整自己。

四、 脚步移动时,视线可否离开羽毛球?

如果视线离开羽毛球,可以使移动动作加快就可行,通过对方击球位置、姿势,以及拍面方向,在击球瞬间,大体可以判断出来球的路线(快球另当别论),如果是滞空时间较长的击球,即使不那么一起凝视来球,也能对应,所以不必视线一直跟着球,应当把对方场地当做一个屏幕,视野放得更广一些。

五、接球时看哪里?

当对手击球完毕后,你的眼睛要更多地盯住来球,盯住来球,保证自己移动到位,有好的击球点。只有移动到位,才有时间保证更多的球路,也才有可能观察到对手的位置。

六、接杀时看哪里?

预测就是对于自己有意图的击球,从对方的返球姿势来判断其球种及路线,以便迅速应对,这种预测、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呢?对方的视线?不行,那太难了,是身体的方向吗?可是身体面向正面照样可以击出对角线球。一般来说,最有力的判断依据,是对方从肘臂到拍的瞬间动作,比如说扣杀球,击对角线扣球时,在击球瞬间,为了强有力地转动手腕,而一瞬间拍面张开,看清这一点就能预测准确,在平日的练习时,请高水平的人出各种各样的球,及不同的路线,培养自己的预测能力,另外,有威力的扣球了人的反应时间限度,就像足球的点球,可以赌一下对方来球是左或右,或能猜中而接起球就是幸运。

七、反手高球看哪里?

随着水平的提高,要对对手的场地位置有感知,反手击球时,为了能做到这一点,眼睛要看向身侧,很多人完全转身向后,这样击球(背向球网),结果就是眼睛看向后面,向反方向击球,他们的击球是一种猜测,比较合理的做法是,不要立刻转体奔向来球,而是先向后移动,使球在身侧,第一:有个比较好的视野,第二:有个比较好的击球空间来利用我的手臂球拍。

配图:不能完全背转身:

配图:林丹侧身反手高远球后瞬间将视野收回:

八、边界球看哪里?

这是一个判断(目测)边角线球是界内还是界外的话题,首先,前提是平常就记住场地的面积、边线位置以及和击球之间的关系。对方在某一位置,以某一强度击来球就是场内;另一种飞行路线,就是场外,用自身的经验,确立起判断的尺度。


这种尺度,随着自己的身体状况或体育馆的状况,会有一些差异,双打时守卫范围小,可以相互提醒对方;单打时,判断的偏差是一大问题,那么怎么解决呢?原则上,在对是否界内或界外的很微妙的来球,即使是界外的球,也要反击回去,左右侧的来球相对比较容易判断,后侧的球是上下的位置很难判断,与其花精力在这方面,不如对于场地周围 10厘米范围的球,都接击,因为犹豫不决而事后后悔,不如干脆选择击球,假设球是界内,若是扣球没有接到还情有可原,若是高远球没有接到,就会非常遗憾,“哎呀,本来很容易可以接到的球却没有去击……”就很还是滋味了。

经常越是进展不顺的时候,越是消极,越是不知不觉地常常判断为界外,不知不觉地常常判断为界外,而实际上却偏偏是界内,或者腿脚感到疲劳时,越觉得场地过大,越是这样的时候,越要杜绝有消极的想法,即使看上去这球似乎像是界外的球,也要击回,在判断尺度的精确度失灵时,只好用自己的脚步来弥补了,积极地击球。

配图:林丹15比19落后时,判断为界外,丢一分:

配图:李宗伟9比17落后时,判断为界外,丢一分: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lR1E5XABgx9BqZZImC0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