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邱水平在《我心归处是敦煌》发布会上致辞,提出:
向“最美师姐”樊锦诗先生学习
这位被称为北京大学“最美师姐”的樊锦诗先生究竟是何许人也呢?
据悉,樊锦诗先生祖籍浙江杭州,1938年出生于北平,是我国著名的考古学家。樊先生1958年考入北京大学,学的是当时比较偏的专业考古学。曾任敦煌研究院院长,现任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研究馆员。
樊锦诗先生是一位非常有内涵,学术造诣非常高的学者,教授,最近由樊先生自述、顾春芳老师执笔的这部《我心归处是敦煌》与10月21日在北京大学发布。这本书主要讲述了樊先生对于考古学,特别是敦煌文化,敦煌石窟艺术的一些见闻和感受,在考古界具有非常大的艺术价值。
现代社会,我们很多人谈起考古,立马会想到,鬼吹灯,胡八一,盗墓等词语,也有很多人忽略了考古学的神圣与伟大。实际上,考古学专业是一门非常深奥的学科,不仅仅是大家认为的盗墓,鉴定古董等专业知识。
实际上,考古学属于人文学科,也就是大家所说的文科,细分下来属于历史学的一个分支,所以学习考古学,更多的其实是要深入了解,文物所代表的历史文化,保护历史文物,实际上就是保护我们的历史。中国具有5000年优秀传统文化,而且不幸的是,已经有很多文化传统逐渐丢失,也有很多历史传统被人所遗忘,比如现在的年轻人更重视一些国外的节日,比如圣诞节,复活节,感恩节等,而对中国一些传统节日,比如,清明节,重阳节不是很重视。
在众多的高校中,有几所高校的考古学实力是非常强大的,这里推荐给大家,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报考,将来为国家的传统文化的保护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他们是,北京大学,西北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郑州大学,四川大学。
这里可能大家会有一个误区,觉得学习考古学,就要每天出去考古,爬山涉水,非常辛苦。其实这是一些盗墓笔记之类的电视剧对大家的误导。真实情况是,大部分考古学的专家都是不用出去野外工作的,他们待在家里,要么进行文物保护,要么进行文物的研究和传统文化的研究,所以有兴趣的同学,大胆报考考古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