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英东 通讯员 曹原
临清市刘垓子镇是革命老区,曾是中共清平县委所在地,也是革命烈士颜竹林出生和安葬的地方。
颜竹林,原名颜景隆,1914年生,临清县三区(今临清市刘垓子镇)朱楼村人。1932年,他考入聊城山东省立第三师范学校,1935年毕业后,回临清十区桑园镇七高(桑园高小)任教务主任,利用多种形式开展抗日救国工作。1936年,颜竹林任《临清日报》副刊《乡村教师》主编,大力宣传抗日救亡活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1937年4月,颜竹林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时任中共临清县特别支部组织委员。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颜竹林等人转入乡下组织抗日游击队等活动。9月,根据鲁西北特委的指示,中共临清特别支部在临清一区(城区)、二区(朱庄)、三区(大辛庄)、九区(下堡寺)发动了留枪斗争,颜竹林用自己的衣物换得国民党军的七九步枪一支、枪筒两个。10月28日,临清县城第一次失陷,随后,中共临清特支撤离临清,特支成员陆续转移到外地,颜竹林则继续在城南二区、三区开展抗日游击活动。
1938年2月,八路军东进抗日游击纵队在南宫开办冀南抗日军政干部学校,颜竹林等人参加了第一期学习。4月,颜竹林回到临清,以“红军教官”的名义到该支队第二团第二营做抗日宣传工作。5月13日,临清县城第一次解放,随之,中共临清县工委建立,颜竹林任书记并兼锄奸部长。8月,颜竹林在王坊村(今大辛庄办事处王坊村)主持公审汉奸刘文玉,揭露其罪行并将其处决,大大震慑了汉奸通敌分子。
1939年2月,临清县城再次失陷。鲁西北特委和一二九师武装工作团由临清南部向大峰山区转移,颜竹林奉命留下继续领导抗日斗争。同年秋,中共鲁西区党委决定派颜竹林等人去延安中央党校学习。1940年7、8月间,颜竹林结业回到鲁西,被鲁西区党委分配到党校工作,任教育科长。在区党委党校,他一面抓教学管理,一面坚持为学员讲课,组织并亲自带领学员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协助地方开展工作。
1941年2月,鲁西区党委在巨野、菏泽、金乡、嘉祥、成武等县结合部设立中共巨南工委,颜竹林任工委书记。7月,巨南工委归冀鲁豫区党委领导,颜竹林仍任书记。1943年1月,巨南工委划归湖西地委领导,颜竹林改任副书记。几年中,颜竹林和工委一班人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区党政军民积极开展抗日斗争,取得显著成绩。
颜竹林还动员自己的亲属参加抗战。他的弟弟颜海川,在他的影响和教育下,1938年参加工作,经他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临清特别区委书记,1945年5月16日晚在同日伪军的作战中壮烈牺牲。其内弟李金海在他的动员下在巨南参加了九团,多次立功受奖。1943年2月,正当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里,他又动员自己的父亲颜承果及妻子李氏来巨南参加抗日。一家人团聚后,颜竹林让其妻参加了妇救会,大女儿颜世瑛、次女颜世珍加入了儿童团,全家投入了抗日救国的行列。
1944年麦收时节,日军到成武和巨野一带“扫荡”,巨南工委机关被敌人抄了后路。颜竹林立即组织工委机关部分人员收拾文件,实施突围。在突围中,颜竹林不幸腿部中弹,日军对他紧追不舍。此刻,颜竹林不顾个人安危,让警卫员和秘书用马驮着文件先走,自己断后掩护。在同日军的搏斗中,他弹尽援绝,壮烈牺牲。
革命烈士为国捐躯,历史将永远铭记。2012年9月17日,建于刘垓子镇的鲁西抗战纪念馆开馆,颜竹林等刘垓子籍党员浴血奋战、光荣牺牲的事迹被陈列出来。目前,鲁西抗战纪念馆已被共青团临清市委、临清市纪委命名为临清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反腐倡廉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