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5种“怪癖”的孩子,说明他这种能力特别突出,却一直被误解

2019-05-22   拜托了妈妈

前两天跟朋友聊天,她说总觉得儿子有点怪:

我每次带孩子去早教中心上课,别的孩子都在认真的听老师的指令,只有自己家孩子总是‘开小差’。突然滚过去的一个球,甚至飞进来一只苍蝇,都能轻易的把孩子注意力吸引走。但有时候又能一个人看蚂蚁搬家一个多小时,怎么拉都不肯回家。他总是和别的小孩不一样,真不知道我是不是该带他去看医生……

朋友这番话让我突然想起以前听过的“科学怪咖”达尔文的一个故事:

达尔文是著名的英国生物学家。有一天他在树林里发现将要脱落的树皮下有虫子在蠕动,于是他剥开树皮看到2只奇怪的甲虫正要逃跑。达尔文马上把它们抓在手里兴奋的看了起来。正在这时树皮里又跳出一只甲虫,他措手不及迅速把一只甲虫塞进嘴里,伸手又把第三只甲虫抓在手里。看着这只奇怪的甲虫,达尔文爱不释手,只顾得观察手里的甲虫,早把嘴里的甲虫给忘掉了。嘴里的那只甲虫憋得受不了,便放出了一股辛辣的毒汁,把达尔文的舌头蛰得又麻又疼。后来,人们把达尔文首先发现的这种甲虫命名为“达尔文”……

每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或发明家,在小的时候都容易被周围的人不理解,觉得他很怪。比如我朋友的儿子,其实并不是孩子怪,而这恰恰说明了孩子的观察力非常好。

很多父母可能都忽略了,甚至不知不觉间做了一些破坏孩子观察力的事儿。但观察力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真的很重要!这种能力关乎到孩子未来一生的学习和工作成就,更是奠定想象力、创造力、逻辑思维等能力发展的基础。如果发现孩子有这些观察力特别好的表现时,千万别错怪了孩子!

今天,我们就邀请到

中科院幼儿园教研主任 邹丽娜


给妈妈们讲讲

这些“怪癖”不是孩子有问题,而是观察力好的表现,父母千万不要错怪他;

父母常做的2件事,最容易破坏孩子的观察力,别再继续了;

有远见的父母,都会陪孩子做这6件事,成就未来伟大的观察家……

总之,这又是一篇满满干货的文章,妈妈们快准备好笔和小本记起来!




这些“怪癖”不是孩子有问题

而是观察力好的表现

父母千万不要错怪他

1

喜欢新颖和移动的东西

经常被这些吸引注意力


就像文前说的那个朋友家的孩子,有些表面看起来可能我们都觉得这个孩子的专注力不好,但其实不是这样的。观察力好的孩子,更容易注意到新颖的、移动的东西,也更易被这些新鲜事件吸引。



2

喜欢观察细小的东西

或观察事情的细节

倩倩妈妈在给女儿读绘本讲的津津有味的时候,女儿突然间叫住妈妈说:“妈妈你看,这里有只蝴蝶,好漂亮啊”。倩倩妈妈找了好几分钟才看到倩倩所说的蝴蝶,原来就只有针尖那么大小……


路路妈妈发现儿子有个小本领。路路特别喜欢玩小汽车,还经常把小汽车排成队,如果妈妈把其中一个小汽车拿走,或变换了某辆小汽车的位置,路路一眼就能发现“不对”了,再把小汽车重新排好……


这两个孩子都属于对事物的细微末节具有很强观察力的孩子,是孩子观察力好的一种表现。与大人不同,大人对于事物的观察,往往具有“以面代点”的特征;而孩子对于事物的观察,更具有“以点代面”的特征。比如:

一副画里,画了一颗苹果树,还画了一个伸手去摘苹果的人。如果问一个成年人画上画了什么,多半会回答“一个人在摘苹果”;如果问一个孩子画上画了什么,可能给出的答案是“苹果上有个小黑点”。这就是孩子观察力的特点,先从细节处观察。

所以,我们不能因为孩子没能按照大人的思维给出正确答案,就否定了孩子的观察力和理解力,反而,我们该庆幸,孩子的观察力很棒呦~


3

只观察感兴趣的东西

总是盯着一个事物发呆

我上周去朋友家玩,发现他儿子一直蹲在下水道旁,听着下水道里哗啦啦的流水声,时不时的还往里看看,就这样在下水道旁蹲了大半个小时……


这也是孩子观察力的一个特点:格外喜欢观察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甚至盯着它发呆。

其实,早在新生儿期,孩子就会观察人脸了。孩子在清醒的时候,不管是谁的脸凑近他,他都会好奇地看着这张脸。而随着孩子视觉的发育,他对越来越多的事物产生了兴趣,如果我们经常发现孩子盯着某个东西“发呆”,或对某一件事格外着迷,也说明孩子的观察力好。


4

对陌生的环境和人,比较敏感

观察,是人类(乃至所有生命)出生后的一种本能,也是赖以生存的能力之一。比如:

孩子对周围环境的变化十分敏感,去到陌生的地方,或者搬家到新的房子,孩子可能会更容易哭闹,变得比以往更黏人等。


当孩子身边突然出现陌生人的时候,孩子可能会表现出紧张、害怕,往大人身后躲,不爱叫人等表现。


这些,并不是孩子胆小、怕生、爱哭闹,反而可以说明孩子的观察力还不错,孩子对于环境的改变观察力较强,观察到和熟悉的事物不一样,本能的警戒感让他们表现出来的一些反应。

5


偶尔搞些小破坏

总有些妈妈抱怨:“养娃太累!”一个不留神,可能家里什么东西就被弄坏了。比如杯子被打碎、遥控器的按键全被抠掉、刚收拾好的玩具又被散落一地……

随着孩子的成长,当小手变得越来越灵活之后,他会拿起他喜欢的某个玩具或者小手触及的其他物品,放在眼前翻过来倒过去地看,并时不时地将这个物品放进嘴里啃啃,在周围的物体上敲敲,或者将这个东西扔到地上,捡起来,继续扔,乐此不疲。

其实,这不是孩子闹腾,而是观察力发展的需要,这也正说明了孩子对于观察的渴望度极高,而且观察力不错呢。

父母常做的2件事

最容易破坏孩子的观察力

别再继续了


1

当孩子饶有兴趣的时候

父母随意打断

我们是不是经常在孩子饶有兴趣的时候这样做:

“来,宝贝,喝点水”

“别玩了,该吃饭了”

美国临床心理学家温蒂摩尔讲述过这样一则故事:

有一次她去登山,当所有人都气喘吁吁却又鱼贯前行时,有一个小女孩忽然蹲下来。她那样“不合适宜”地蹲在了地上,饶有兴趣地捡起地上的小石子。仿佛,那些小石头犹如一块块珍宝,吸引了她。 她的妈妈安静地站在一旁,既没有催促她赶紧走,也没有鼓励说“孩子你真棒”,只是默默地站在一旁,守护着孩子。 温蒂摩尔认为,小女孩沉浸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中,乐于观察和发现,专注自己感兴趣的事,难能可贵。更可贵的是她妈妈的表现,她懂得尊重孩子的意愿,愿意让她花点时间停留。这样的耐心,保护了孩子敏锐的观察力。


对于父母来说,做到不打扰,就很难能可贵了,我们总是有意无意间打扰了孩子正在专注于观察的事情。但孩子观察一个事物的时间,保持在15分钟以上,最有利于观察力的发展。

所以,在这段时间内,一定不要打扰孩子的观察行为,比如叫孩子吃饭喝水、呵斥孩子观察的时候弄脏了衣服等。这时打扰的不仅仅是孩子的游戏,更是打扰到了孩子观察力、专注力的发育关键!



2

禁止孩子的观察“怪癖好”

扼杀孩子的观察力

像小石子、枯树枝、沙粒等一些小东西都是天然的最好的观察品,寻找和把玩这些小物品,是锻炼孩子观察力非常好的一种方式。

比如,当孩子手里握着一个小石子的时候,他可以观察到这个石子不同侧面的形状,它的颜色、质地、粗糙度,它在不同光线背景下的反光……这些不同的特性都可能被孩子轻易地观察到。

所以,与其禁止他接触这些“脏兮兮”的东西,不如尊重孩子发现和收集这些东西的爱好,满足孩子对观察的需求。而不是“这个脏不许动”“那是垃圾快放下”。

有远见的父母

都会陪孩子做这6件事

成就未来伟大的观察家

孩子观察的习惯从他一出生就开始养成了,只是很多时候被我们忽略了,所以从现在开始着手培养、保护孩子的观察力还不晚:

1


在游戏中,促进孩子的观察

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做的事情了,所以我们可以利用孩子喜欢的事情,在游戏中促进孩子的观察。比如:

陪孩子玩搭积木的时候,孩子起初垒到第三块就塌了,大人却可以垒得更高,这个时候就可以抓住时机,提示孩子好好观察一下,为什么大人能垒得更高呢?是越靠下越宽,还是上面的积木垒得更整齐,还是有什么更好的方法……

如果孩子喜欢捡拾小石子,我们不妨跟随他的这种兴趣,在外出的时候跟他一起去捡小石子:“宝贝!看看,我捡到一颗圆圆的小石子呢!你能找到比我这颗还小的石子吗?”

总之,利用孩子最喜欢的游戏和活动,在游戏中引导孩子观察细节和不同,来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市面上还有一些促进孩子观察力发展的绘本,比如“找不同”,也可以和孩子一起玩。

2


给孩子制造更多的观察机会和场所

如果每天孩子的活动范围非常有限,他看到新鲜事物的机会就相对比较少,但如果父母经常带孩子去一些新的地方,比如博物馆、海边、草原等,孩子接触到新鲜事物的机会对了,可供观察的素材也就多了。

所以我们建议,有时间要经常带孩子出去玩,可以去海洋馆、动物园、公园等,也可以在家养些小金鱼、小乌龟、不同的花花草草等动植物。引导孩子观察这些动植物和风景的不同,而且随着季节的交迭,观察的事物也会发生变化,观察的机会和素材越多,孩子的观察力就越能够得到提升。



3


提示孩子去观察一些他还没有看到的细节

并用开放型提问的方式,引发孩子观察思考

在给孩子创造了更多观察机会、观察素材的同时,父母的提示也很关键。比如提醒孩子去看一些他还没有注意到的东西。

比如带孩子在公园玩的时候,孩子只关注到了地上的一个井盖或一小滩水,这固然是孩子感兴趣的东西,但在孩子观察好这些之后,我们还可以提醒孩子观察别的,比如“看,这两片叶子的颜色不一样的”“这个小亭子和那个小亭子哪里不同吗”“(秋天树叶落了)为什么这棵树的树叶落了,那棵树的叶子没有落呢”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最好对孩子说一些开放型的问题,比如“你觉得我们这样做,它会怎么样呢?”提示孩子自发的尝试、思考和观察。

而不是总问封闭式的问题,比如“你看是这个大,还是那个大?”这种答案二选一非你即我的问话方式,就此封闭住了孩子的思考和继续观察下一步的欲望。




4

创造不同的观察法,鼓励孩子尝试

小孩子嘛,总是3分钟热度,想让宝宝爱上观察,我们就要调动孩子的多个感觉器官,多种感受方式去更有意思、更有新鲜感的观察。比如让孩子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舌头去尝、用鼻子去闻、用手去触摸等,不一样的刺激,就有不一样的乐趣。

孩子总是对变化着的事物更兴奋、更感兴趣的。如果总是这样引导孩子去观察,他观察的动力就不会消失,而他观察的习惯也会永久保持下去了。


5

热衷于电子产品的孩子

怎么培养观察力

可能有的父母会问:“我的孩子只在看动画片的时候爱观察,这也算观察吗,也不需要干预吗?

其实,孩子专注于手机游戏、电视动画片的观察,也可以叫做观察。但这样的观察不能时间太长,因为会对孩子的视力发育有危害。

孩子在看动画片的时候是在被动接受各种信息,所以建议父母陪伴孩子一起看,在看的过程中引导孩子去观察,比如问问孩子这个人物和那个人物有什么不一样,他们在做什么呀……如此引导孩子去观察,而不仅仅是在看动画片。




6

教孩子学会记录观察所得

只是当时观察到了还不够,我们还需要教孩子学会记录下自己的观察所得。

小一些的宝宝,我们可以带着孩子回忆。比如引导孩子想一想“昨天我们去公园发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呀”“上次妈妈带你去博物馆,我们学到了什么呀”等。大一些的孩子,可以鼓励他用画画、拍照、写字的方式记录下这些观察后的所得、所感、所想。

记录、整理、回忆的过程,也是在帮助孩子理清思路、总结经验、获得成长,让观察更有成就感,孩子也会收获更多生活和学习的经验,更有观察的动力,同时孩子的记忆力、逻辑思维能力也获得了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