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伊琍都没绕过的育儿大坑,太早逼孩子做,真的会留下心里阴影

2019-10-09   拜托了妈妈

马伊琍曾发过这样一条微博:

她逼女儿认书上的数字,结果女儿被逼哭了,留下了阴影,从此之后看见那本书就害怕。然而意外的是,孩子不久在电梯里却学会了认数字。

马伊琍在微博的最后坦承道:“为自己错误的教育方式后悔!”

马伊琍算是明星里很懂育儿的妈妈了,但她也难免会走一些育儿弯路,我们普通父母更是如此。

由于爱子心切,父母们总是希望孩子掌握更多本领,这样才能在未来的残酷世界里游刃有余,所以很多父母早早地教孩子识字、写字、数数、分辨图形、认颜色……。

但实际上,孩子有自己的发展规律,在孩子的能力没达到相应的水平之前,逼着他做一些他不能做到的事情,不仅达不到想要的目的,反而适得其反,让孩子对这件事产生厌烦,甚至还可能会给孩子留下很重的心理阴影。

比如下面这5件事,就不要过早逼着孩子做

1

3岁前,别逼孩子数数、加减法

对他太难了,还容易引发孩子对数学的厌烦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孩子的思维发展是从动作思维到形象思维,再到抽象思维,而3岁以前,孩子还不具备抽象思维。

他们还没有能力把3个苹果和“3”这个数字符号联系起来,也没办法理解数字的的顺序和排列。



所以你即使教会孩子数数,他有可能也只是死记硬背,不理解其中的含义。逼着孩子数数,可能会导致孩子以后对数学的厌烦。

更好的做法是:

宝宝更喜欢“看得见”的数学,比如让他比较两个西瓜,哪个大哪个小,他们很容易就能做到,反而对抽象的数学概念比如1和2谁大谁小不太能理解。

这跟宝宝大脑发育的特点有关,他们的右脑更发达,给他们一些具体的形象的事物,让他们去感知数学,他们更容易理解。

在日常生活与游戏中,让他们去分配、排列、观察,他们的数学思维就会在无形中被培养起来。

2

5岁前,别逼孩子写字

没用,还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为什么?写字是一种极为精细的技能。它需要对文字进行有意观察、分析,将文字分解为多种笔划,再综合、概括其笔顺、结构,由大脑将信息和指令传送到手,在手、脑、眼的协同作用下,将各种笔划组合成文字。

对于6岁以下的宝宝来说,要其正确完成这一复杂的过程是非常困难的。



如果逼着孩子写字,孩子很难做到,就容易产生挫败感,久而久之就容易对写字感到厌烦。如果妈妈批评宝宝做不到,宝宝就容易丧失自信。

更好的做法是:

鼓励孩子涂鸦,但不逼孩子写字:6岁以前,孩子还处于随手涂鸦的阶段,父母可以为宝宝提供丰富的涂鸦材料,信手涂鸦有助于锻炼宝宝的想象力。

3

3岁前,别逼孩子识字

容易损伤想象力

上面说了,5岁前最好不要逼孩子写字,那么识字呢?

识字应该可以的吧?其实识字这件事也不必操之过急,孩子4岁前主要运用右脑,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而文字、字母、数字都是抽象符号。过早地认识这些,孩子不仅不能真正理解和吸收,还容易损伤想象力和直觉力。

日本绘本之父松居直说:

“让孩子提早认字,或强迫他们早日养成自己看书的习惯,会破坏孩子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想象力则可以概括世界的一切。”

《中国教育部3-6岁儿童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反对机械、大量、提前教儿童识字识数。

父母的急功近利,提早给孩子灌输知识,看似取得了成果,却忽视了潜在的危害。

记得神童魏永康吗?2岁掌握1000多个汉字,4岁学完初中课程,8岁进入重点高中,17岁考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硕博连读,当时全国无数父母膜拜,都想知道他的父母用什么的方法教出了这么厉害的孩子。


然而,已经读了3年研究生的魏永康却被学校劝退处理。

究其原因,本该在他建立自我的年龄,全部用在了“学习”书本知识上,人人以为“聪明”的魏永康却在冬天穿着拖鞋、夏天穿着棉袄。

生活的基本常识、人际间的交往都不会的“神童”,最终的结果比“泯然众人矣”更让人心酸。

因此不要强迫孩子3岁前认字。

认字早不等于学习好。决定学习好坏的,是学习能力,而不是提前学习。

更好的做法是:

陪孩子一起讲故事、读绘本,丰富孩子的词汇,或者多讨论一下问题,这些会比早识字更有意义。孙瑞雪在《捕捉儿童敏感期》里指出:孩子的认字敏感期,普遍在4到5岁左右出现。

当他们发现符号原来和可触摸的东西是可以配对的,就会感到欣喜,自然而然地想要了解更多这些符号。

此时,父母需要耐心地为孩子解惑,把认字当做生活中的寻常事,不刻意教、也不刻意回避。

4

4岁前,别逼孩子学钢琴

他还做不到

太小的宝宝是不宜学钢琴的,因为要学习钢琴需要宝宝具备一定的能力,这其中包括宝宝的认知能力发展到一定的水平:

最起码能认识简单的五线谱;

也包括一定的听力分化及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如区分音乐的高音、音色、单调等;

还包括手部精细动作的发展,一定的手眼协调能力及手指的力度和手发育的大小等。



而在4岁以前,孩子显然是不具备相应的能力的。这时候逼孩子学琴,孩子容易挫败,父母着急。

更好的做法是:

多带孩子听好的音乐,唱歌给孩子听,给孩子弹琴,让孩子感受到音乐的美好和弹琴的快乐,这样激发出孩子对音乐的热爱,是让孩子弹好钢琴的关键。

5

6岁前,别逼孩子“画得像”

抹杀孩子的创造力

为什么?上面说到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会随手涂鸦,但这和成人理解的学画画可能会有很大不同。

小宝宝的涂鸦只是一种打发闲暇时间的游戏,带给孩子很多乐趣,是一件很随意,且不需要教也不需要成人干预的事情。

如果让孩子按照成人的意愿临摹,学习简笔画,甚至学习更专业的美术技法,容易让孩子过早被规矩所禁锢,从而丧失最可贵的创造力。



更好的做法是:

尊重孩子信手涂鸦:涂鸦是人类的天性,是一种自由的表达,任何人为的干预,都会对孩子自由表达产生影响。

孩子大一点如果表现出对画画的兴趣,可以让宝宝尊重自己的喜好,但不建议强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