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15个省、市和自治区的20项考古发现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产生了2020年度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的名单:#2020年度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
这个遗址所处的时代特别重要,距今4万~1万年前,恰好是旧、新石器时代的过渡阶段,对研究现代人类起源的重要意义毋庸置疑。何况遗址中还发现了距今1.2万年的较为完整的人类骨骼和迄今为止最早的磨制石器。据汇报者讲通过对人骨的体质人类学研究,认为他还是个左撇子。招果洞内超过8米的文化堆积,揭示出长达4万年的历史,确实令人震撼。
该遗址文化层形成年代距今8000至8300年,在河姆渡史前文化基础上,把宁波人文起源历史向前推进了1000余年。2013年,余姚市三七市镇三七市村在某厂区用地勘钻中,发现地下深埋大量海生贝壳、动物骨头和陶器陶片等遗物,后经考古专家初步确认为史前人类活动遗址。
双槐树遗址是一处距今5300年前后的仰韶文化中晚期巨型聚落遗址。发现有仰韶文化中晚阶段三重大型环壕、具有最早瓮城结构的围墙、封闭式排状布局的大型中心居址、大型夯土基址、采用版筑法夯筑而成的大型连片块状夯土遗迹、3处共1700余座经过严格规划的大型公共墓地、3处夯土祭祀台遗迹、围绕中心夯土祭台周边的大型墓葬、与重要人物居住的大型建筑融合的用9个陶罐模拟的北斗九星天文遗迹、与丝绸起源有重要关联的最早家蚕牙雕艺术品、20多处人祭或动物祭的礼祀遗迹以及制陶作坊区、储水区、道路系统等,并出土了一大批仰韶文化时期丰富的文化遗物。
河洛古国”新发现了4300平方米夯土建筑群基址、大型院落布局,已初具中国早期宫室建筑的特征,开古代大型宫殿式建筑形制之先河,堪称中国最早的“宫殿”。
伊川徐阳墓地是2600多年前从中国西北迁往洛阳伊川的陆浑戎墓葬群,也是中原地区考古发现的首个戎人遗存,进一步印证了2600多年前陆浑戎迁徙、融合的历史,对探索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的民族融合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因墓葬形制及出土遗物体现出了独特的考古学文化特征,被国家文物局纳入“考古中国”项目,予以重点文物保护专项资金支持。
土山二号墓是目前国内已发现保存最为完好、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东汉时期诸侯王陵,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墓葬封土中发现以官印为主的封泥达4500余方,表现出较为完备的西汉楚国官署体系,具有极为重要的学术意义。
是墓室天井上方的土房子,这也是这个项目最吸引眼球的地方,毕竟高古的建筑长啥样,直接的文物资料太少了。另外就是它所反映的事死如事生的理念,比如去年最新发掘的面积最大的中兆村的这座,如果将它和天井及绘制在墓道内的建筑壁画结合在一起看,就会发现这其实这些土坯砌出的房子,应该不单单是一座房子,而是一组建筑的一部分,共同构成了一座黄泉世界里的三进院落。
是一座木石结构的多室墓,考古出土了大量的金银器、铜器、丝织品、皮革等珍贵遗物,是青藏高原发现的结构最完整、布局最清晰的高等级墓葬。
原名城子山山城,坐落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图们市,该城南高北低,城墙沿山脊、山腹修筑,平面呈阔叶状,周长4549米。根据城内采集到的“南京路勾当公事之印”等带文字遗物,学界普遍认为该城应为东夏国时期城址。
从1990年开始,“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已经走过整整30个年头,这个评选以其含金量高闻名于世,所以素有考古界的“奥斯卡”之称。从30年总榜来看,河南以总数49项稳居第一梯队,紧跟着的是陕西27项、江苏22项、山东19项、浙江19项。
考古学的有趣之处在于,它是一门“残缺”的学科。它永远只能基于发掘出来的文物,进行有限地推测。可人类历史那么长,能有幸保存下来的,可能只是沧海一粟。所以,考古学只能说是无限接近历史的真相。